瓦努阿图维拉港的菜市场跟霍尼亚拉的中央市场完全不一样,虽然它们都是菜市场,但在维拉港分明是看到了瓦努阿图人比霍尼亚拉人幸福。首先,菜市场就没那么脏乱,也不会太拥挤,一样的潮湿空和闷热,维拉港的菜市场竟然没有多少异味。只是,维拉港的菜市场相对而言不及霍尼亚拉中央市场闹腾。

这里的菜贩大多比较沉默,喜欢低着脑袋削着椰子皮,也有的削着紫色包菜。但一般情况下,多数人还是靠坐在栏杆下,抑或在自己的菜摊子前坐着,有时候不走近去看,根本看不到他们在哪里。

不是因为菜堆着高,而是维拉港市场摆菜的石台一部分是长长的一条,一部分是方形的,除了一个进入口,四面都可以摆放蔬菜水果,因此菜贩们大多还是喜欢在中间的地方铺上布然后靠坐在一起聊天。

碰到拿相机的中国人,他们显得很淡定,这一点没有霍尼亚拉中央市场那么热情,好奇,即便两个国家的首都同样是华人居多,可维拉港人在遇到中国游客的时候,并不意外(除了轮渡码头),但也算不上冷漠,他们不会抵抗镜头,遇到镜头大多还是喜欢露出牙齿来。

没有想象中的白,泛黄偏多,这跟他们爱喝Kava有关。菜市场边上就是海域,放佛所有海岛国家首都的菜市场都在海边上呢,还有一个极小的码头。

但维拉港菜市场并没有渔市,唯一看到的紫色螃蟹还是在一个卖蔬菜的摊位上。这种紫色螃蟹曾在帕劳见过很多,但帕劳的朋友告诉我这种螃蟹是不能吃的。没想到维拉港的妇女竟然拿一根长草绑了好几只捆在一起,然后售卖。

也许这是两种不同的紫色螃蟹吧,但我仍是觉得这跟我在帕劳碰见的紫色螃蟹一摸一样。后来在返回邮轮上碰见开水哥,开水哥说他买了不少螃蟹回来,都藏在背包里了,不知道是不是紫色螃蟹。但椰子蟹的可能性比较大,最后才知道他买的就是紫色的蟹,俗名紫地蟹,跟帕劳的紫色螃蟹并不一样,果然是偏爱水生物的科学家!

意外的是,菜市场竟然还有卖柴的,成捆成捆的卖,这让人感到不可意思。我发现不管是维拉港的菜市场还是霍尼亚拉的中央市场,当地的菜贩都喜欢将自己的东西捆绑着卖。比如芒果,萝卜,或是其他菜,大多是装在一个编织篮里捆绑卖。这里的编织篮多是当地特殊的长条叶编织而成。不过维拉港的消费水平可不低,突然觉得霍尼亚拉人太苦了,菜市场的物价低得难以置信。

当然每个人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制度都不一样,物价低对于霍尼亚拉人而言可能是件好事情。

虽然海边的菜市场没有渔市,但却有吃饭的地方,这可不是餐厅也不是酒楼。基本上跟国内菜市场附近的早点铺子很像,就差油条鸡蛋烧饼和一碗馄饨面了。

吃饭的地方跟菜市场紧紧挨在一起,有盒饭也有点餐,盒饭让人不忍直视,但点餐大多还是套餐,米饭为主,煎鸡蛋或鱼或鸡腿为辅,桌上也有不少酱汁调料,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添加。

但是吃饭的地方实在太糟糕了,感觉菜市场都比它干净一点儿。原本打算在这里吃顿午餐的,结果还是没敢坐下来。油腻腻的桌子似乎永远都擦不干净,苍蝇乱飞,一盘饭端上来的时候,除了当地人和老外爱吃,对食物稍微有些讲究的中国游客都吃不下去,脏的可能性最大。

环境卫生在维拉港人眼里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就像我们在码头买一份小吃的时候,胖乎乎的维拉港妇女直接用手抓一些鸡蛋灌饼或是鸡心,然后放在一片翠绿的叶子里递给我们,并不贵,但卫生问题成为最头疼的事情。

因此,晚上睡觉前肚子就开始不舒服了。

可维拉港人似乎从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但好一点儿的餐厅也许并不这样,当然这也只是猜测。不太大的菜市场外面像是一个小公园,有树有长椅也有公交车站,正对着菜市场的还是当地挺大的一个生活超市。无所事事的年轻人都百无聊奈的坐着,站着,要么吃着香蕉,要么发呆,或是好奇的看着我们。当你过去问他们在干什么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就是站着。

人们的不匆忙或是闲散让我想起了玛丽的一句话,她告诉我维拉港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所以,我就想到了尼泊尔。我一直觉得尼泊尔的幸福指数是他们的精神层面。那么维拉港呢?

即便是菜贩对生意也并非那么积极,这一点跟霍尼亚拉相差很远。霍尼亚拉的中央市场其实是很紧张的,人们尽管热情,但看到我们还是极力推荐自己的蔬果。

但维拉港就不会这样,也许这跟维拉港的旅游业相对发达一点有关系。单从这一点确实可以看出维拉港比霍尼亚拉幸福多了,但个人觉得霍尼亚拉人是有生活态度的。

但在维拉港逛菜市场仍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抛开对生活人文的发现,异国菜市场中那些从没见过的蔬果让人称奇,但有时候看到熟悉的蔬果也会感到亲切,这使我想起家乡——12月份的冬季,当维拉港的气候仍是夏天的时候,家乡不知已经下了多少场雪了。

在南方,冬天吃白萝卜成为一种习惯,这让我想起了一顿火锅,虽不及成都重庆那么劲辣够味,却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闹哄哄的美味。行程中,刚好有三个重庆阿姨,她们就说回家的第一顿要吃的就是火锅,来自济南的玛丽叨念着牛肉夹烧饼都好几天了,当我不知道最想吃什么的时候,看到白萝卜就咽起了口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