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网络当中,关于抗美援朝战争,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人的心中留下了阴影,他们的影视工业在之后的电影创作当中,拍二战、拍内战、拍越战,但是就是不拍抗美援朝相关的战争电影。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这种论调还是有不少的

相比于层出不穷的二战、越战以及反恐题材作品,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美国影视作品,确实不那么有名。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提起其他几个时期的美国战争影视剧,大家往往都能脱口而出,比如《兄弟连》(二战)、《野战排》(越战)

但是“美国人不拍有关抗美援朝的战争影视作品”,这个说法就和事实完全不符了。美国拍摄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影视作品,仅在维基英文百科词条下的统计就多达49部。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美国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主要集中在50-60年代拍摄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壮烈的抗美援朝战争,让东西方都对对方有了深刻的认识


那么在美国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中,他们的敌人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本期推送,我们选择其中的一部代表作品《坚韧的刺刀》(又译:“牢固的刺刀”来管窥一下)。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该电影的海报,无比强大的敌人

《坚韧的刺刀》拍摄于1951年,这一年美军在朝鲜的记忆可谓是并不美好。一度兵临鸭绿江,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之后,很快便被赶回了三八线附近。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1950年12月31日,人民志愿军占领汉城(现在的韩国首都首尔)


曾一度风光无限的美国远东司令官,“日本太上皇”,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也在不利的战局当中被杜鲁门总统解职,被迫“下课”。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总统解职,李奇微走马上任。这位曾降服了日本的将军最终在朝鲜“走了麦城”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哈里·S·杜鲁门1945.4.12-1953.1.20担任美国总统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从1951年4月到1952年5月,李奇微一直作为朝鲜战场上的“联合国军”总指挥,相比狂傲的麦克阿瑟,这是个更为难缠的对手


因为现实战局不顺,所以在这部电影中志愿军及朝鲜军的实力极为强大。影片整体讲述了一个美军整师为了从前线顺利后撤,而不得已留下一支小部队做后卫的故事。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第二次战役示意图,在志愿军参战后联军大部分部队,都有向后跑路的经历,这个剧情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这个影片的大背景就是作为主角的美军师摆脱追击


影片一开始,贵为少将的美国师长就因为爆炸翻了车,胳膊也被炸伤。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师长翻车

手下的团长在前来指挥部开会的路上也被狙击手伏击了一把,驾驶员阵亡。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倒霉的团长

师部里高级军官的境况都是如此,整个部队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是什么给这支美军师级部队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呢?影片中给出的答案是无比强大的敌军。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拥有装甲部队的强大敌军

这里就要稍微吐槽一下剧情设定了,要是志愿军真的能在前线运作几个美国标准的“装甲师”那估计这支美军部队早就灰飞烟灭了。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要是志愿军的保障和装备水平到了能在前线运用大规模装甲部队的程度。那对美军及韩国军队来讲绝对是“噩梦”

美军在“拥有大规模装甲部队的强大敌军”面前选择了撤退,但是全师贸然撤退肯定会被发觉美军要溜的敌军追上来痛打,于是美军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留下一部分部队虚张声势,掩护主力过(逃)河(跑)。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经过几番讨论,最终决定留下一个排作为全师后卫,掩护15000人撤退

被留下来作为后卫的一排美军经受了志愿军及朝鲜人民军的连续攻击(从片中演员的台词来看,志愿军及朝鲜人民军应该都有出现,但是二者的军服形象没有太大区别)。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被榴弹炮轰击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夜间美军被“军号声”袭扰,看来志愿军的号声确实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中演员台词中较为明确的提到是中国人的攻击的,是一段志愿军小队突击美军山包的戏码,不同于其他美国电影中,日军、越军对美军发动的“无脑万岁式”冲锋,

志愿军小队打得非常有章法,无论是摸哨、枪法、还是间瞄发射迫击炮都是行家。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美军刚刚发现似乎有中国人(志愿军)的帽子在活动,身着白色伪装衣的志愿军就悄无声息地的干掉了美军前沿哨位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干掉一个前沿哨位的志愿军,在侦察兵手势的指引下用精准的火力干掉了其他的美军前沿哨所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电影中,志愿军的迫击炮打得非常精准,一顿炮弹就把残余美军全都赶进了洞里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志愿军狙击手利用地形狙杀洞中的美军

总之,片中明确表示是中国军人(志愿军)攻击的戏码,中国军人所表现出来的战斗素养都十分高超。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图自《钢锯岭》

类似电影《钢锯岭》中日军“万岁冲锋”冲击美军阵地的戏码,并没有被电影《坚韧的刺刀》中的志愿军所使用(其他的一些美国关于抗美援朝的战争电影,也少有志愿军无脑人海冲锋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些所谓志愿军打美军靠“人海”的说法,美国人自己都不信,自机枪发明之后,密集队形冲击除了送死没意义)。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另一部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美国电影《猪排山》中,志愿军反攻的场面也是和美军一样注意隐蔽边开火边向前压,一点点把美军赶进洞里

《坚韧的刺刀》中,中国人(志愿军)攻山头所表现出的战斗水平倒是和美剧《兄弟连》中在荷兰追着E连打的德军不相上下。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图自《兄弟连》


《坚韧的刺刀》最后,精疲力尽死里逃生的美军后卫排,拖着疲惫的身体趟过冰冷刺骨的河水逃向了美军主力部队。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最后撤离的精疲力尽的美军

一支部队能不能打,与他交过战的对手最有发言权。《坚韧的刺刀》等美国电影,之所以将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的敌人塑造的如此强大,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的对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尊严。

敌人不强大,又该怎么解释自己被从鸭绿江赶到三八线的原因呢?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抗美援朝战争中疲惫的美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期推送军武给大家介绍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美国电影,绝不是为了向大家宣传电影中的美军立场,而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另一个侧面去了解当年的战斗,去了解敌人看待我们的眼光,去了解当年志愿军先烈们是如何给敌人“上课”的。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在尊重敌人,尊重对手,居安思危。这一点上,我国的影视行业需要向美国同行们学习很久

当然,通过这些美国战争电影,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尽管也有“神剧”但是美国整体而言从来没有放松过警惕,他们从没有轻视过任何一个的对手,尤其是强大的对手。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尽管美军早已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强军,但是美军在探究新技术,新战法上从未停歇,这是值得其他国家永远警惕的


这种正视敌人,尊重对手,塑造强大敌人的忧患意识,也正是美国保持强大的原因之一,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毕竟只有首先承认强者的优势,才能做到认真分析,仔细学习,并与之并驾齐驱。

拉到最底有福利哦~


中国抗美援朝一战把美国人打到连电影都不敢拍,这是真的吗?


凝聚着怀旧复古与时尚前沿设计的艺术品——刀锋减震跑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