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迪完成了人生的转变,角色之间完成了权力的交接,玩具们也正在找到新时代下全新的存在方式。为了实现立意的突破翻新,或者说更靠近所谓“追求自由”的流行化政治语境,而选择彻底推翻“玩具与主人”这一原本从日常经验中提炼出的绝妙人设,实在属于舍本逐末的媚俗。

我们请到10位影迷,让他们给大家谈谈《玩具总动员4》

十位影迷,给你谈谈他们心中的《玩具总动员4》

寒枝雀静

8.0分

《玩具4》有一个让我很有好感的地方是:在一部合家欢儿童向的动画里掺杂了对某些“不正确”的创造力的尊重。

在第一部中,恶趣味小朋友创造出的玩具虽然也有自己的能力,但是最终依然指向了一种修复、关怀与规训的功能——它们的用途是一方面让错位的玩具恢复原状,另一方面惩罚“顽劣”的小朋友使其回归“正道”。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狭隘且家长制的“孩童”想象。

接下来第二第三部虽然逐渐地在“主奴”关系(中性词)中发掘了更多微妙的游移的玩具“主体”,但是依然被强调的大框架是:一个“童真”的孩童主人。这些玩具不断寻觅的自主与不确定性,其实是在一个庞大的“良善”、“乖巧”的孩童形象阴影下展开的。

第四部细部的变化在于:

①美好人类的描摹被相对弱化,观众得以看到更多日常生活中的冷酷与不测;

②开拓了对儿童创造力的表达:模糊作为机械复制品的“玩具”与作为畸形造物的“垃圾”的界线,实质上就是通过拓宽“玩具”的范围来拓宽“孩童”的范围;

③对恐怖电影元素的挪用:哪怕是不那么美好的盖比娃娃也会重新涂抹自己脸上的雀斑并获得尊重,哪怕是恐怖人偶也可以不那么像第三部中猴子那般成为二元对立中恶的一方的傀儡,甚至剥夺一个玩具的声音也可以不是巧取豪夺而能演变为一种救赎的尝试……

以上这些或许破坏了玩具固有的被动属性,但却是通过玩具让儿童的世界些微地逾越了一种成年人的怀旧想象,让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笨拙、怪奇、不精致、不“和谐”的色彩。因此,虽然整个系列目前依然最喜欢第三部,但是第四部在有些方面的落点上还是更打动我。


十位影迷,给你谈谈他们心中的《玩具总动员4》

北投少年他

7.5分

本以为是对这个系列的再次告别,结果却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的开始。将孩童用垃圾拼装的“玩物”赋予“玩具”的生命力,让“玩具”学会自由独立或是主动选择人类而不再是被选,对“玩具”的意义进行新的阐释。

前半部的剧作节奏和发展一直保持着高水准,可后半部用小聪明来圆场的剧情实在太多。惊悚元素掌控得不错,几处配乐和致敬和彩蛋都蛮惊喜的。胡迪完成了人生的转变,角色之间完成了权力的交接,玩具们也正在找到新时代下全新的存在方式。

第七大陆

7.5分

保持了很高的水准,但可能这是一个失败的开端,持悲伤态度。

尚在影

7.5分

《玩具总动员4》 迪士尼:我的世界观里没有真正的反派,又可以靠新玩具赚钱好开心,卖最火的肯定是Ducky。话说回来,几处角色反转变化还是太随意,靠编剧几句台词带过去了。好在制作还是无可挑剔,细节处理的太令人开心,跟着里面的角色情绪波动。这一次是真的要说再见,即使第三部是个完美的闭环。可看到很多与其它电影的互文,胡迪找到自己的方向,皮克斯什么时候才能不受约束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十位影迷,给你谈谈他们心中的《玩具总动员4》

徐若风

7.5分

没想到三部曲完结之后还是能挖掘出新角度,责任与自主选择,一种比《玩具3》更深刻的主题,完成得如往昔般精巧,但同时也透露出过度的精致和好莱坞的“套路”感。胡迪和大家告别的时候还是被戳中了,希望这是真正的最终集,别再拍了。p.s.恐怖娃娃同时致敬了《死寂》/《闪灵》,“萌cult”本质。

PulpOrange

7.0分

冒险优秀,感动还好,本质是“儿大不由娘”的亲子教育主题。单亲父亲胡迪重获夕阳情,巴斯与翠丝都是绝顶好备胎,一个是炊事班大周,一个是卫生队小张。玩具都踩油门了,恶搞再进一步就是梦工厂;侠女教你爱自由了,说教再多一句就是迪士尼。执念缠身的传道士胡老师,成为全员绕着转的核心,这叫人心慌,这叫人心慌。

杨清宇

6.5分

稳定与自由的两难。彻头彻尾的《胡迪传》,延续了前作反派在别处的心灵补救之旅,可惜好几处重要转折都靠编剧的小聪明搪塞了过去。一方面是南方保守价值在舆论场的日渐失语,另一方面又通过胡迪的出走唤醒了尚且孱弱的主体性,被规训的牛仔似乎终于要重返西部,第五部的《搜索者》式结局已经写好了~


十位影迷,给你谈谈他们心中的《玩具总动员4》

qw0aszx

6.0分

每个事件设计和每处角色举动都沦为完全为引导出下一段剧情服务,一直到最后再次上演一出离别戏码。一切都实在安排得太有目的性而且太精准机械了,整片看下来一点都没有这部有存在的必要,实在是和前三部差太多。

陀螺凡达可

5.0分

全程努力说服观众第四部存在的必要,越努力反而越显得露怯多余,曾经的创作自信哪儿去了?

嘟嘟熊之父

4.0分

为了实现立意的突破翻新,或者说更靠近所谓“追求自由”的流行化政治语境,而选择彻底推翻“玩具与主人”这一原本从日常经验中提炼出的绝妙人设,实在属于舍本逐末的媚俗。当玩具拥有了过分充沛的生命力,这个系列便不再具有存续的意义。这不是《玩具总动员》,而是《猩球崛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