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下令封杀华为,不仅将华为列上“实体名单”,限制其在美贸易,还给华为的美国供应商下发禁令,要求中断与华为的各项合作,这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滔天巨浪。尽管在6 月 29 日G20闭幕后的记者会上,特朗普表示,美国企业可以继续向华为出售零部件。但是我们仍要警觉,不掌握核心技术随时随地会被人卡脖子。

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当面临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时候,当中国成本优势在逐渐消失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突围?减少对国外的核心半导体部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的依赖也必然是大势所起,强化自主可控也是国内科技领域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5月15日,华为在数据库领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高度关注。华为常务董事、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汪涛在众多国内外媒体见证下,正式面向全球推出了GaussDB数据库。历时9年的研发和打磨,低调谨慎的华为终于掀开了GaussDB数据库的神秘面纱,让之走到了台前。

全面取代美国巨头,华为高斯数据库为工行提供企业数据仓库服务

利剑出鞘,势不可挡!6月30日,工行的企业数据仓库TD已经完全退服,由华为高斯DB 200百分百承载,工行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里所提到的TD,是指Teradata天睿公司 (Teradata Corporation,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代码:TDC) 是全球领先的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厂商,专注于整合数据仓库、大数据分析和业务应用。此前,中国四大行除了农业银行没用TD其他都是用TD做的数据仓库。

三个关键词认识GaussDB

做数据库内核开发如在刀尖上跳舞,压力很大,但凡在内核架构与机制制定上有一丝一毫没考虑清楚,那么,上线就一定会出问题,后果严重。因为,一旦确定的方向进行不下去,就会导致推倒重来。

2007年,因为电信实时计费项目困境,华为开始组织人手研发内存数据库,项目代号GMDB,这是可追溯华为最早的数据库研发记录。华为真正想做数据库,把数据库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来做,其实是始于2011年底。当时,华为成立了2012实验室,也有了高斯实验室和Gauss DB,取名Gauss是在致敬数学家高斯。


全面取代美国巨头,华为高斯数据库为工行提供企业数据仓库服务

其实,GaussDB并非是一个产品,而是系列产品的统称,目前GaussDB至少包含有3款产品,有面向OLTP的数据库,面向OLAP的数据仓库,还有面向事务和分析混合处理的HTAP数据库。首先,GaussDB是一款分布式数据库。

为什么强调分布式这一点?因为这已经是业界公认的未来数据库的发展方向,至于分布式数据库的好处相信就无需赘述了,性能更好、安全性更高、业务连续性更好。而分布式数据库代表着未来方向的最佳证明,就是甲骨文这样集群式数据库的既得利益者也在加紧转型。

有了这个前提,再来看看GaussDB本身的特点。眼下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在向分布式数据库方向挺进,此时如果没有超前的技术和洞察,只能说明大家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显然不是华为的风格。

其次,GaussDB的优势是什么?核心就是:

一、全球首款AI-Native数据库。华为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分布式数据库的全生命周期,实现自运维、自管理、自调优、故障自诊断和自愈。

在业界还停留在云原生数据库这一阶段的创新之时,华为已经率先进入下一个阶段,即人工智能原生数据库。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其将为数据库产业带来比云计算更大的变革。

为什么这么说?说到底,云只是改变了底层资源的使用方式,其它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而AI不一样,AI可以去辅助人甚至代替人做决策。

熟悉数据库的朋友都知道,即便技术发展到今天,维护、调优依然是最大的难题,以至于好的DBA一人难求。所以将AI引入数据库的价值是巨大的。换句话说,今后的数据库可以是无人操作的,显然,如果真实现了这一点,给企业带来的成本节约、效率提升都是巨大的,毕竟机器相比人的效率、可靠性都会高出一大截。

事实上,这一点在华为的测试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在交易、分析和混合负载场景下,基于最优化理论,首创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调优算法,调优性能比业界提升60%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成绩,同时意味着华为数据库已经领先了友商一个身位甚至更多。

全面取代美国巨头,华为高斯数据库为工行提供企业数据仓库服务

二、业界首个支持ARM架构的企业级数据库。过去的数据库都是基于单一计算架构开发的,比如x86、Power、SPARC等。但现在时代变了,尤其是随着AI时代的到来,计算产业百花齐放,想要最大程度的释放计算力、提升计算效率,必须找到最匹配的场景。所以,未来应用支持各种计算架构也将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后效率。

从这一点看,华为以数据库为切口,再次为应用和AI的结合开了个好头。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华为此前已经引领了基础设施,如计算、存储等产业和AI的融合。

从测试结果来看,支持异构环境带来的性能提升效果明显。通过异构计算创新框架充分发挥X86、ARM、GPU、NPU多种算力优势,在权威标准测试集TPC-DS上,GaussDB的性能比业界提升50%,排名第一。

另外,GaussDB不仅仅是支持ARM架构,还支持本地部署、私有云、公有云等多种场景。同时,据悉,未来其还将支持更多异构计算环境,届时想必数据库的性能将再提升一个台阶。

分布式、AI-Native、支持异构,三大特性说明华为不是要做一款跟别人类似的产品,而是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产品。核心数据库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性能(数据量越来越大)、业务连续性(数据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也正是华为致力简化、解决的问题。

三个案例深入GaussDB

此次发布的GaussDB包含三个产品,即事务型数据库、分析型数据库和混合负载数据库,也就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最核心、最重要的三个应用场景。

而在AI-Native和支持ARM架构两大特性的加持下,GaussDB表现出了远超业界同类产品的竞争力。

下面通过三个实际的应用案例来看看GaussDB有多强。

  • 一、招商银行零售银行。使用GaussDB分布式OLTP数据库后,其综合交易流水平台、风险预警平台和重资产营销平台管理数据的容量提升10倍,AI的故障恢复速度提升30倍,相较其它产品30秒的RTO时间,GaussDB可以做到1秒以内。
  • 二、某大型银行智慧银行项目。使用GaussDB分布式OLAP数据库后,其分析师平台、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的数据分析效率大幅提升,相较友商产品TPC-DSBenchmark 2.68M的成绩,GaussDB能达到4.03M,提升达到50%。
  • 三、中国民生银行。使用GaussDB分布式HTAP数据库后,一套架构能够支持流数据库、图数据库、空间数据、文本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五种类型数据的混合负载,在解决扩展性和性能瓶颈问题的同时,可有效分散风险,提升业务连续性。

三个都是最典型的金融案例,金融业对数据库要求的苛刻性就不用多强调了,看得出华为GaussDB是经得住考验的,是大可放心使用的。

GaussDB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它引领着华为继单机数据、集群数据库和云分布式数据库后,率先进入数据库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人工智能原生数据库时代。可以预见的是很快,数据库产业将全面进入AI数据库时代,华为无疑已经占得先机。

还记得华为GaussDB发布视频中的一行文字:向数学致敬、向科学家致敬。GaussDB,不仅蕴含着华为对数学和科学的敬畏,也承载着华为对基础软件的坚持和梦想。

从GaussDB工程师身上,能看到了一种“轴”,这是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偏执。这正是这种“轴”,才能让这群工程师们坚持12年,历经坎坷,最终在被誉为基础软件“皇冠上明珠”的数据库领域中一举突围,破茧成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