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这代表着上海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垃圾分类将被纳入法制框架,上海外卖配送也将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上海已经明文规定,混合投放垃圾最高要处以200元罚款。

扔垃圾不分类罚太多?看古人怎么管扔垃圾

上海人最近的搜索关键词

北京的垃圾分类工作骤然提速,北京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就在直播访谈节目中表态,将推动垃圾分类立法,罚款力度不低于上海。

到2020年底先行试行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不远的未来,整个中国都会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扔垃圾不分类罚太多?看古人怎么管扔垃圾

垃圾的出现不可避免,未来日常垃圾的处理,将变得异常麻烦。

那么,在垃圾分类没有那么细致,也没有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古代,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古人是否拥有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方法呢?

先秦时期—乱扔垃圾,脸上刻字

早在商周时代,就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随地乱扔垃圾,可是万万不能犯的大事。根据《汉书·五行志》:“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灰即垃圾;黥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为上古五刑之一。

扔垃圾不分类罚太多?看古人怎么管扔垃圾

《韩非子·内储说上》中也提到:“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也就是说,在路上扔垃圾,是要剁手的。

不过随着人口的增多,即便制定了如此残酷的律条,也还是很难保证道路完全整洁,据记载,先秦时期的周朝已经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专门处理垃圾的机构。即“条狼氏”一职。《周礼·秋官》中,就有一些关于“条狼氏”的记载:“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男、子则二人。”

”条,为洗涤之涤;狼扈,则指纵横散乱之人或物。可见“条狼氏”的职责就是清除道路垃圾,驱避散乱的行人,可以看做是环卫工人与城管的结合。

唐宋:有人因收垃圾家财万贯

唐朝时期,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居住人口达几百万人,如此众多的人口生活在这里,每天会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和人畜代谢物。

扔垃圾不分类罚太多?看古人怎么管扔垃圾

为了解决垃圾问题,对此,唐朝制定了专门法律,皇帝也下发了加强环境管理的诏书。

扔垃圾不分类罚太多?看古人怎么管扔垃圾

针对乱倒垃圾、人畜代谢物的现象,唐帝国在《唐律疏议》中规定:“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唐帝国对随便倾倒垃圾者,赐杖刑六十下,主管部门如果监管不力,则一同获罪。有关管理部门如不作为,将会被“行政问责”,同样获罪,并受处罚。

同时唐朝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那个时候已经有人专门从事收垃圾的工作,然后在各种渠道转手卖出,发家致富。据《太平广记》记载,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家产巨万。

通过变卖垃圾积累了家财万贯的裴明礼,最终一步步成为了唐代太长卿九卿之一。收破烂的最终成了大人物,这也是另一个“行行出状元”的故事了。

所以你还要乱扔垃圾吗?

宋朝经济繁荣,开封、杭州都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清理城市垃圾的问题更加紧迫。

扔垃圾不分类罚太多?看古人怎么管扔垃圾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朝设置了一个专门管城市卫生的机构“街道司”,街道司可以招募500个环卫工人,每名环卫工人给予月薪“钱二千,青衫子一领”,其职责包括整修道路、疏导积水、洒扫街道、整顿市容等。因此在开封、杭州,每天都会有几百个环卫工来清扫街道,处理垃圾。《清波杂志》说,“旧见说汴都细车,前列数人持水罐子,旋洒路过车”,以免尘埃飞扬,看起来跟现在城市的环卫洒水车差不多。

据《梦梁录》记载,南宋时期都城临安,有以清除粪便为业的人员,他们定期清除各家的粪便。可以说,唐朝专门回收垃圾的人,在宋代发展成了职业环卫工。

明朝——运转成熟的垃圾处理产业链

明朝的城市卫生管理比唐宋时期更进一步,技术水平也更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垃圾收运处置产业链。明朝时期的京城有先进的排水管道。

城市和乡村垃圾处理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比如垃圾粪便,就有专人负责在城市回收垃圾粪便,再运到乡村出售,用于耕作。甚至各种城市生活垃圾,都有专门人员回收。哪怕”扔到街上的破布”,都会被迅速回收。

扔垃圾不分类罚太多?看古人怎么管扔垃圾

《姑苏繁华图》局部

如此运转成熟的产业链,也造就了许多欧洲人眼中整洁到不可思议的明朝生活品质。在杭州居住了十年的西方传教士曾德昭,更大段描绘了西湖整洁美丽的风光:“优良的宫廷”,“水之清澈令人乐于观赏”。

清朝:全面倒退的城市环境

清朝官府将唐律中的“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改成了笞四十。不过其执行状况非常可疑,因为清朝的城市街道卫生状况似乎比明朝更为糟糕。

《燕京杂记》:“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

这大致是讲:人们直接把家里的垃圾扫到路上,最后导致城市路面比两旁的房子还高。这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当时的垃圾污染状况也可见一斑。

清末的北京城,由于排水系统过于陈旧,每年二三月间都得开沟,把里面的脏东西挖出来晾晒,那味道,想象一下都觉得酸爽。

扔垃圾不分类罚太多?看古人怎么管扔垃圾

即便是平日里,京城也总有一股尿骚味,人们把生活废品和煤炭渣子都往街上倒。

到了光绪末年,西方列强的施压下,政府设置了清道夫,配合有司一起管理环境卫生,情况才有所好转。

扔垃圾不是小事,垃圾分类需重视

其实在古代,最大的垃圾就是人们的食物,生活中并不像我们现在有那么好的物质生活,不用注重垃圾清理的问题,

对于古代人来说,虽然他们没有非常先进的垃圾分类技术,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产生的垃圾非常单一。

处理垃圾的技术与他们产生垃圾的速度、规模是相称的,因而,古人能够将城市治理得井井有条。

扔垃圾不分类罚太多?看古人怎么管扔垃圾

反倒是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之后,大量的垃圾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多的隐患,今天我们处理垃圾的技术、城市治理的智慧,远远追不上我们制造垃圾的“能力”。

对比古人的生活方式,值得当代人深刻的反思,应该检讨一下到底是古人文明,或是现代先进,还是在某种程度上现代的生活其实是在倒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