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贷欺诈?

信贷欺诈是指借款人故意隐瞒信息、虚构事实骗取贷款,并且因“主观上不想”或“客观上不能”偿还,可能造成出借人风险损失的行为。

信贷欺诈的三个特征:一是以骗取贷款为最终目的;二是使用隐瞒、虚构等欺诈性手段;三是借款时就没有打算偿还。这其中包括有能力没意愿的,也包括有意愿没能力的。

信贷欺诈惯用套路是什么?

小微企业信贷欺诈区别于其他类别信贷欺诈的地方就是总要有一个生意作载体。通常这也是引诱信贷机构上钩的招牌。通常欺诈均以虚增资产、虚增利润、虚增收入(现金流)、三类经营虚构为主,以虚夸前景、虚构用途、虚设门面三类故事虚构为辅。

1、虚增资产

虚增资产的套路基本上是按照资产负债表左侧资产项,由易到难的进行造假、虚构。通常来讲,固定资产虚构难度较大,流动资产虚构较为容易。所以骗子们会首先选择在库存、应收科目下手,其次会选择设备、厂房、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科目下手。

高明的诈者当然知道需要系统造假才能蒙混过关,所以在资料造假中也会采用成套的资料造假。

必须强调的是,隐瞒负债作为虚增资产的一种特例,是信贷企业信贷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信贷欺诈,通常我们贷前的尽调和贷后的深入调查逐渐化隐为显,也就缓和了信贷欺诈的严重性质。

尽管如此,最终转移资产、跑路、恶意逃废债务的那些借款人大多数仍属于隐性负债没有被挖掘出来,情况严重者最后以信贷欺诈风险爆发收场。

2、虚增利润和现金流

虚增利润的套路是按照损益表的规律,虚增收入及其盈利能力,虚减或隐瞒各项费用,从而貌似经营状况良好。现实中虚增利润首先表现为虚增收入,虚增现金流主要变现为虚构流水,也是为了美化收入,这里合二为一介绍。

虚增收入大多表现为:虚增销售交易、造假合同、采购合同、生产记录、发货单据、银行流水等,由此形成销售形势一片大好的假象。为了显示生意的盈利性,常常辅之以虚夸前景和虚设门面。比如:住豪宅、开好车、奢华大气的办公条件等。

3、虚构前景和借款用途

上述三主虚构由于自身在业务流程节点上、财务实务上有固定的勾稽关系,所以局部的、临时的造假较容易识别,而长期的、系统的造假识别则需更专业的识别,但造假的复杂度和成本也较高。

三主虚构无论多么逼真,在系统性的交叉验证和逻辑检验环节总会露出马脚,这也是为什么小微信贷在方法论上如此强调这八字方针。

所以通常骗子们会在虚构三辅上多做文章。尤其欺骗者会利用对自身行业的熟悉优势向调查人员虚构发展前景以及借款用途和未来收益。 这也说明风控技术需要基于深入的行业认知。

4、虚设门面

三辅故事虚构相比三主经营虚构来讲,最大的差别在于其与尽调主要内容弱相关,但又貌似有联系,容易给造成假象,逻辑上又很难严格证伪。尤其是表现为虚设门面的情形。虚设门面是指为了达成欺诈目的有意识的进行形象包装。

大到办公环境、设施、居所、交通工具、员工着装,小到领导人合影、慈善义举证明等等。总之就是要用过度的软指标欺骗信审人员,以弥补硬指标方面的不足。因为虚构门面在逻辑上更难以证伪、常识上更难分辨是非。

常见的几种欺诈手段

羊毛党、信贷欺诈、盗刷盗号 详解三类欺诈模式

羊毛党是指利用金融机构发起的营销、优惠以及折扣等为招徕客户的活动机会,优先且批量地获取相关利益,致使正常客户无法获得益处,导致金融机构无法达成预期效果的活动。白皮书不仅聚焦于每一个羊毛党产业链运作环节进行剖析,同时对于改机工具这一领域给予了全面而细致的技术阐释。对行业有针对性的反欺诈,具有重要的价值。

按P2P的主要信贷欺诈行为进行统计,截止至2018年第三季度,信贷欺诈风险比例最高的欺诈行为分别是:虚假信息(占比77.25%)、虚假联系人(占比17.57%)、资产类资料虚假(占比2.43%)、冒充他人申请(占比0.61%)、团伙骗贷(占比0.46%)。

盗号盗刷即盗用持卡人资料或者相关账户信息,进行伪冒交易来实施诈骗的过程。

白皮书指出,对于羊毛党来说,黑卡运营商、手机卡商、猫池厂商、收码平台、打码平台、改机工具以及群控工具等是其欺诈的主体和关键工具;而对于信贷欺诈,白皮书主要从欺诈类型、手段以及从业者画像进行了行业勾画;对于盗刷盗号,白皮书聚焦于拖库、洗库和撞库进行了详解。

针对三大类欺诈类型,白皮书周密地盘点了目前金融机构在面对市场外部环境风险时,主要会涉及哪些方面的欺诈攻击。 反欺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反欺诈的技术手段在提升,欺诈分子也在不断优化攻击方式,金融信贷机构需要对黑产产业进行监控,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辛辛苦苦放贷,到最后迎来的确是信贷欺诈,这真是晴天霹雳,所以我们要擦亮眼,时刻防范信贷欺诈!

怎样识破信贷欺诈?详解三类欺诈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