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生土熟化示范基地长势茂盛的芸苔

  每日甘肃网兰州新区9月20日讯(记者王占东)餐厨废弃物可以生产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还能唤醒大白土成为植被生长的沃土?这不是天方夜谭。该技术已经在兰州新区及甘肃武威、酒泉等地取得成功,并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全程参与这一科研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车宗贤今日在兰州新区向每日甘肃网记者介绍说,土壤熟化剂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但针对生土的熟化剂很少,用餐厨废弃物研发的让碱性土熟化的土壤熟化剂,世界上还没有,这一技术甘肃算是世界第一家。

  车宗贤是在参加9月20日在兰州新区西岔园区举行的生土熟化技术交流与现场观摩会期间作上述介绍的。当天,由兰州新区西岔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生土熟化技术交流与现场观摩会在兰州新区举行。

  

  专家们了解相关研发技术及产品

  位于兰州新区纬一路东延伸段的兰州新区秦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生土熟化示范基地,开阔平坦的大地披上了金黄色的菜花,呈现出一幅接天连地的锦绣画卷。一阵阵微风吹来,清雅的花香轻拂面颊,沁人心扉。

  站在植被茂然的田园边,兰州新区秦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博说,田野里的花叫芸苔,这片300多亩的芸苔是今年7月5日—10日播种的。播种前,我们在耕过的地里喷洒了用餐厨废弃物研发的,能让碱性土熟化的土壤熟化剂,随后再对地面进行耕耙,之后撒上芸苔的种子,两个月就自然长成了这么茂盛的芸苔。

  

  有机酸土壤调理剂试验结果

  言及此,宋博回转身指着道路对面的一片芸苔说:“对面是我们的对照区,在生土上种植的芸苔,种植前没有喷洒新研发的熟化剂,而是使用了牛羊粪等农家肥,还进行了及时的浇水,但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片芸苔的长势明显不如使用新研发的土壤熟化剂的芸苔长得稠密、茂盛。”

  兰州新区西岔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用餐厨废弃物研发的让碱性土熟化的土壤熟化剂,富含大量有益微生物、植物所需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可有效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肥力,从根本上解决西北生态脆弱区成活率低、种植难度大、养护成本高的问题。本次观摩的示范基地使用生土熟化剂做基础土壤改良,后期未施用其他任何肥料,未进行人工灌溉,通过四个月改良后土壤PH值平均降低0.4,种植物成活率提高50%,产量可提升两倍。

  

  有机酸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过程

  为推广应用这一技术,由西岔园区所属国有独资企业兰州新区秦东实业有限公司与兰州欣达立水肥一体化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兰州新区秦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以餐厨剩余物、中药渣为主要原料联合开发、研制了这一新型生土熟化剂、营养土及培育基质。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上,秦东环境工程公司展出的土壤改良技术及配套产品吸引了省市领导的关注和观展客户的认可。兰州新区秦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也将以此次生土熟化技术交流与现场观摩会为契机,针对公司所生产的生土熟化剂、培育基质和高附加值营养土等产品进行科学且深入的调试,确保能为客户解决在西部脆弱区或贫瘠土地上种植难度大、成活率低、养护成本高等问题。

  

  餐厨废弃物来源于食物,再以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的方式回归大地

  车宗贤告诉记者,这一新技术源于2016年。当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与甘肃多家相关企业一起联合攻关,按照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鼓励使用餐厨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等政策的有关要求,进行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的研制,并研究将其用于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的综合技术模式集成应用。

  从专业角度讲,生土熟化剂不是一个专业名词,生土熟化剂及技术集成模式只是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其中一种应用模式,该技术和产品的核心内涵,是通过工艺的研发、创新,抢在餐厨废弃物变为沼气之前提出了有机酸,进而研发出了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它通过水解二次分离、添加复合菌进行微生物培养,通过复配有机酸土壤调理剂,使其富含益生菌、腐植酸、酶、微生物及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较高,可中和土壤碱度。而这一有机酸土壤调理剂让生土熟化的应用模式,姑且叫做生土熟化剂。

  

  专家们了解有机酸土壤调理剂产品

  车宗贤介绍,科学实践证明,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喷洒在兰州新区的生土上,可使得生土的PH值由8.9下降至8.4,下降0.5。这是一个不得了的改变:它将土壤中的磷、锰、铁、锌等元素固定住了,作物能够吸收利用了。换言之,土壤本身的营养元素释放出来了。这就破解了兰州新区土壤中,浇了水也不好种活植被的怪现象。

  其实,这一技术不仅熟化了兰州新区的生土,破解了兰州新区生土种植植被难的难题,这一技术可使用于整个西北地区生土的熟化和生态的修复、农田的提质和农业的增效。因为它破解了西北地区土壤碱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群落少、土壤养分贫瘠、土壤结构差的问题。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兰州南北两山、兰州新区、甘肃武威腾格里沙漠治沙前沿、祁连山地区、酒泉等地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成功。

  同时,这一技术还具有比用传统方式改良土壤较高的性价比。

  以2017年兰州新区利用这一有机酸土壤调理剂改良土效的实验为例,同样一亩地,1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改良土效,种植的鲜草产量为1500—2000公斤,鲜草株高80—120厘米;而用1吨传统肥料改良土效,种植的鲜草产量为800—1200公斤,鲜草株高30—50厘米。同时,有机酸土壤调理理剂+种植绿肥+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综合技术应用后,亩用水量可减至180立方米,土壤有机质提高24%,有益微生物增加2—3倍,生物量增加16.1%—22.7%,耕地质量提高1个等级,苗木成活率增加62.5%—80.8%,豆科绿肥根瘤增加20%—25%,化肥施用量减少20%—30%。

  

  专家们现场讨论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科研成果

  车宗贤介绍,这一技术的应用潜力非常巨大。一方面,我国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土地复垦的总面积约有2亿亩,土壤改良尤其是将生土变沃土的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餐馆、饭店、单位食堂以及居民家庭产生的餐厨废弃物数量巨大,而且含有丰富有机质。以兰州市为例,兰州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场每天回收、处置的餐厨废弃物有350吨左右,固形物超过100吨,液体大约有180吨左右。餐厨废弃物来源于食物,再以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的方式回归大地,这本身也是一种环保。

  车宗贤介绍,这一科研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与多家相关企业联合攻关,当初主要是为了修复甘肃祁连山周边土壤促进祁连山生态建设的,后来,由于兰州新区做了最大规模的实验,最后形成了更大区域内的土壤生态修复科技研发课题,目前已经与同济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一起申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专家们考察基于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的高效营养土耦合基地建设

  目前,基于这一重大科研技术,兰州新区西岔园区还在进行高效营养土耦合基地建设,将大量生土变为改良土壤的肥料,并通过量产发挥更大作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