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新时代网讯(编辑正风 特邀通讯员郭志宏)我是土生土长的合阳人,对合阳县城的变迁记忆犹新。

我第一次去县城,还是我正上高中时的1975年。因为父亲当时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我便利用一个周末,骑自行车从甘井高中直接去了县城。

那时候的合阳县城,只有东南西北四条小街。最宽的东街不足六米,最窄的西街仅有3米。最长的街是东街,也就100来米,最短的南街还不到60米。城区的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人口也就七八千人。而且路灯只安在路的一侧,到了冬季的晚上,不到九点,全城就漆黑一片,街道上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城里最高的建筑是古老而苍桑的“文庙”,下来就数当时叫付食公司和百货公司的西街口两层连体商住楼了。每遇三、六、九日,县城逢“集会”,十里八乡的农民骑单车、开手扶,套驴驾马、牵牛赶羊,拉猪提鸡、结伙成群,一起涌进小小的县城里。那人流拥挤、车流不畅、繁杂噪声、肮乱不堪的景象呀,真叫人难以喘息!

我第二次到县城,便是从韩城下峪口煤矿调回合阳付食公司报到的1980年6月。那时的县城,与我第一次印象里的县城模样比较,有了些许变化。东门外平房建筑的合阳汽车站修了,南门外砖木结构平房的南街小学建了。北街有了个二层新楼的县工业品公司商店。县政府对面有了个新建的两层砖混结构的政府招待所。城内有了露天剧场、露天体育场和室内电影院。啊!当时,我特别高兴,因为我正值20岁,想着班余有了打球娱乐、挥洒青春的地方了!然而,出门到街上浏览,城区的街和路还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行道树,爷爷孙儿几辈辈。特别是东街和南街,一条向东漫上坡,一条向南走下坡。人行道,好的用砖铺;大部分仍然黄土裸露。北街,见雨就泥泞;西街,冬雪久不消。全城没有一处现代地标性建筑,没有一个休闲广场和公园。街边仅有的四个公厕,全部是露天旱茅,一到夏季,臭气冲天,污流四溢,蛆蚊乱窜;集会日,人脚简直都没法踩进去!

要说我对合阳县城里有比较好的印象的话,还要推数到1988年。当时的我,已经在县付食公司、付食加工厂、商业职工学校、省委党校和王村镇工作学习过了8年之后,再次回到了县城,在县委宣传部上班。这时的县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全部拓宽改造;县委和政府大院的办公大楼巍然耸立,院落宽大敞亮;商业大楼、百货大楼、付食大楼刚刚建成使用;城内破历史、破天荒地有了政府门前的县中心广场。纵的解放路和金水路,横的文化街和东西新街,全部开通。黑油油的路面,整齐齐的国槐,亮盏盏的路灯,明光光的铝合金门窗,以及管而有序的集会“地摊”,直叫我一番惊叹。啊!我的合阳县,我的合阳城,确实比邻近的几个县城强多了!确实不同于皇甫庄、王村、路井等农村集镇!

就我在合阳县城近40年的工作、生活经历而言,我觉得合阳改革开放的步履迈的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候应该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县城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走向良性化和规范化,也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全面起动和真正算起的。当时的县委、县政府(书记王京书,县长许西居)在县城发展上提的最响的口号就是:县城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是全县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和桥头堡,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重地和要地,必须举全县之力,先行规划,先行建设,先行试点,先行发展,以便带动、促进和辐射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合阳在城区先后建起了台资胶带厂、县柠檬酸厂、麻纺厂、面粉厂和电力电容器厂,拓宽了金水路全段,建起了中华公路第一高桥——金水沟大桥,并开始试行产权制度改革!

我从宣传部到组织部,从组织部回宣传部,又从宣传部到政府办,从政府办再回到宣传部,整整6年时间。第三次回到宣传部工作时,任职副部长和县文明办主任。时间是1996年。

从1996年到2006年,整整10年时间内,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文明委(书记师宏昌、县长岳万民,后调整为书记岳万民、县长张兴邦,再后来书记张兴邦,县长王荣举、金敏学、樊存弟)年年都抓“群众性文明系列创建”工作。这个“文明系列创建”包含的就是“文明县城,文明集镇、文明路段、文明单位(村、校、企事业单位)、文明户创建”活动。其间,合阳抓规划,明确目标;抓宣传,营造氛围;抓实践,细化任务;抓督查,严明奖罚;抓总结,扬长避短。先后一次为全省创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靠项目推动”的工作经验,受到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路的当面肯定,并在全省交流推广;两次荣获全省“文明县城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三次为全市分别提供了“文明县城”、“文明路段 ”和“文化集镇”创建现场会现场点;路井,坊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集镇”;县委大院、政府大院、电力局、邮政局、国税局、财政局、建设局、地税局、新华书店、建筑公司和马家庄的南洼村、保宁村,王村的运庄村等一批省、市级文明单位(村)及标兵单位(村)涌现出来……

为了进一步推动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上台阶、上水平,进一步优化我县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全县改革开放领域及工作,进一步提升县城品味,扩大县城影响,建好洽川景区“后花园”,2006年,县委、县政府(书记王民庆、县长樊存弟,后书记樊存弟、县长陈振江,再后书记李县平、县长杨武民、邓宽社)果断决定,用10年多的时间,持续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力争实现“省级和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和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省级和国家级文明城市”等的总目标,真正把合阳县城打造成渭北,乃至三秦最宜居、最宜业、最宜游、最具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化城市!

也就是在这一年,即2006年,我被临时抽调到县“创卫办”,后叫“三创办”、“创文办”,再后来又叫“创建办”任主任、常务副主任、主任、专职副主任至2016年4月底,整整又是10个年头。

为了实现既定的创建目标:这十年里,合阳县城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两次大的修编。修编目标紧盯的就是“陕西东部新兴旅游城市,现代新型工业城市,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渭北最美县城”和“三秦魅力城市”的目标。要求就是“规划,30年不落后,50年不落伍,100年不掉队”,“一步到位,分步实施”。先后对《合阳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1—2030》、《合阳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等进行了新一轮修编。先后完成了《合阳县城中村改造规划》、《合阳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合阳县城道路排水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先后完成了《合阳县城市低洼排涝建设项目规划》、《合阳县城市集中供热规划》等26个修建性详规。目前,县城规划控制区面积已扩大到2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5平方公里,分别是40年前1978年的15倍,是10年前2006年的5倍多。

这十年里,合阳县城市建设按照“南延、东扩、北迁、西进,四面开拓、立体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先后投资近百个亿,抓城市道路建设。办法就是“外抓出入口,内抓连接线,打通断头路,扩宽狭窄处”,高规格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护。诸如,实施了西大街、金水路等16条主干道的拓宽改造;实施了九龙大街、凤凰大道等13条道路的新建项目;实施了泰山东西路、祥和路、解放路两头等9条街路的断头打通;实施了太姒路、凤凰东街、大有路、朝阳路等6条街路的新建工程;实施了印光大道、合洽路的宽幅林带和景观提升工程。目前,全城主次干道达36条,总里程达54.7公里,总面积达80多万平方米,已经形成了“七纵九横(纵有:太姒、凤凰、解放、金水、武帝、大有、朝阳;横有:九龙、泰山、文化、黄河、东西新街、商南、建设、凤凰东西、印光)”的交通新格局,分别是40年前1978年的8倍、27倍,40多倍。百米宽八车道的印光大道、太姒路,八十米宽六车道的九龙大街、凤凰路,开创了县城街路建设的新纪元,谱写了县城交通发展史的新篇章!

这十年里,合阳县城建设实现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开创了渭南市,乃至陕西省的多个第一。2012年投入使用的天合园,开创了渭南市陵园、公园、爱国教育基地、地震应急避难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凤凰北路、武帝北路、九龙大街、东西街和南街的地下管网,实现了雨污分流,其规格是全渭南市目前直径最大的管网;凤凰路和东新街交汇处的人行天桥、武帝路中间的人行天桥,开创了全省县级城市交通建设的先河;可分别容纳师生上5000人的新合阳中学、第三小学、第四初中,成为渭南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寄宿制学校;阳光超市、三合超市和北庄建材市场、北庄农贸市场,开创了全渭南市县城同类市场建设的先例;即将竣工的集艺术剧院、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等十余项功能于一体的“一馆两中心”,将成为全渭南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文化展演中心;去年夏、今年秋已分别投入使用的合阳体育馆、合阳体育场、合阳汽车站,是全省县级城市最漂亮、最高档、最现代的文体活动和人车吞吐量最大的场所;集五大特色于一体的公园壹号、尚品名居、凤凰园、凤景园、雅静园、惠宁府等80多个新建居民小区和天怡园、梨花园、新城公园、万人小区等8个公租、廉租、移民搬迁小区,都已成为渭北高标准配套的现代化安居工程;投资4.5亿元,占地2400多亩的九龙森林公园,以及投资巨大、规模巨大、功能齐全、质量标准高、管理精细化的合阳生态园、合阳植物园、合阳南湖公园,都是占居渭南市乃至全省第一、第二的工程项目;总投资10个亿的合阳医疗康复中心和总投资5个亿的城中棚户区拆迁改造项目工程,也将成为全市同类别的最豪大工程!凡此种种、项项、个个,40年前或10年前好多好多市民连想都不敢想,但今天却实实在在地巍然屹立在合阳这块大地上。这怎么不叫51万合阳人民兴高采烈、拍手称道呢!

这十年里,合阳县城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已经实现了“多景观、全覆盖、立体化、特色化”。全城4个社区、180多个居民小区、220多个企事业单位、13个街头广场公园,以及36条主次干道、280多条背街小巷全部实现了“一街(区)一灯形,一街(区)一树种,一街(区)一景观”和“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三化目标”。全城自来水普及率100%,天然气入户率91%,路灯亮化率100%,绿地率34%以上,绿化覆盖率38.52%,人均绿化面积达到9.3平方米,生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到292天以上!

这十年里,合阳县城建成并启用了日处理垃圾165吨的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率98.6%的污水处理厂;新建国家Ⅱ级公共卫生间28座,移动式公厕10座;购置果皮箱460个;建成垃圾中转站6个,生活垃圾 处理率达到99.6%;购置大、中、小洒水、清扫、压尘、转运垃圾等车辆101台,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9%。目前,环卫、绿化、市政管理、路灯维修等人员达到500多人,并实行了“一日两扫三保、深度清洁,以克论净”的环卫管理措施。合阳县城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多次受到省市爱卫办、文明办以及来合调研工作的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据统计,近年来,来合考察学习的先后有甘、豫、晋、陕四省十地三十多个县市近500多人次。

这十年里,合阳在创建实践中,始终有一个精干高效的专门班子,有一任接着一任抓创建的县级专门领导(先是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公民,后是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志稳,再是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任润民,后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德超和县工会主席王有社),有一套周密详实的专门方案(如:创建规划、创建任务细化表、创建督察制度、创建责任追究办法等等),有不断进行调整、日趋健全完善的县级领导包联路段、重要部门负责人牵头抓总,其他单位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全力以赴抓创建的专门包联制度(如34各县级领导,30多个重点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138个参与单位,共包联城区21条重要路段、9个专业工作组、60多个涉及创建指标的部门、乡镇和单位的创建工作),有一个“天天督查、天天汇总、天天报告,周周例会、周周暗访、周周通报,月月点评、月月调查、月月专研,季季大检、季季排队、季季追究,年终总评、该奖重奖、该罚明罚”的日常创建工作机制。最为关键的是,县委书记、县长能够坚持一线调研、一线指挥、一线解决问题,而且做到了“县委指哪里,政府就打哪里”。这些就是合阳创建成功的秘诀!这其中的艰辛、艰苦和艰难,锻炼和造就了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大事”的合阳干部队伍,孕育和提炼出了合阳人民“没钱心齐干大事,事事见底”的创建精神!

这十年里,合阳县城在“系列创建”中,先后拆除“三违”(违法、违章、违规)建筑物和构筑物共1000多处,规范和更换门头牌匾3600多个,安置大型公益性宣传广告600多块,设立小型宣传栏、健教栏、公示栏和监督栏3000多个,开展诸如“道德讲堂”、“厚德陕西”、“传统节日”、“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结对联创”、“身边好人”、“特色创建”等讲座、辅导、演讲、演艺、征文、展览、签名、实践等活动不计其数。《合阳县文明市民公约》、《合阳县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合阳县文明市民读本》成了12万城区居民和51万全合阳人民的共同行为准则和良好习惯。合阳创设了“十百千万”(十大文明创建、系列百名先进表彰、千名标杆树旗帜、万名志愿者在行动)文明创建载体,先后开展了系列百名先进评选表彰活动,“合阳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合阳人民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城市意识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全渭南和全省人民公认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这十年里,合阳人民经过努力奋斗,于2009年10月创“省卫”成功,于2010年10月创“省园”成功,于2013年10月创“国卫”成功,于2015年10月创“国园”成功,于2015年10月创“省文”成功,于2016年2月创“省模”成功。目前,全县上下正聚力向“国文”目标冲刺!

城市,是一个地域的发展中心,透明窗口,宣传名片。

近两届的合阳县委、县政府(书记王民庆、李县平)及其领导班子,能够把“城市创建”年年列为县上的中心工作,年年定为县上的重大任务,年年作为总揽全县工作的重要抓手,持续不断地倾其人力、物力和财力,坚持不懈地抓创建,确实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从实效看,也不失为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惠民之举!

作为合阳县创建活动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觉得,在近40年的合阳改革开放实践中,在40年,特别是近10年内的合阳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合阳县城的系列创建活动及其获得的辉煌成绩,是合阳全县最亮点的工作,最具合阳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工作,也是取得最丰硕、最耀眼成果和成就的工作!它真真切切地值得记忆、值得回味,更值得记载和礼赞!

作者简介:郭志宏,渭南市合阳金峪镇定国村人,1960年出生。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文化名人。原合阳县文明办主任、卫生局党委书记、县创建办主任。现退居二线。著有《龙跃金水》 《耕耘》《石雨》等作品6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