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大臣,相信很多人想到的要么鳌拜、霍光这样权倾天下,功高盖主的权臣,要么就是三国中诸葛亮这样一心一意辅佐幼主的忠臣。顾命大臣辅佐的幼主如果雄才大略,权位过高的他们有可能遭杀身之祸,如果幼主无才无德,又有可能像诸葛亮一样空劳心力,所以顾命大臣实在不是什么好职业。

诸葛亮辅佐阿斗

在南北朝时期,有这么四位顾命大臣,他们既没有恃权而骄,目空一切,也没有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更没有像诸葛亮一样愚忠,辅佐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维护先帝的英明形象,四人竟联起手来,杀了先帝的继承人,真是咄咄怪事。这四个人就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留下的四位名臣,徐羨之、傅亮、谢晦、檀道济。

宋武帝刘裕——刘寄奴

提起这个南朝宋武帝刘裕,很多人并不像对康熙、乾隆、唐太宗、秦始皇等热门皇帝那么熟悉,然而这位南北朝时期的皇帝,却是一个真正贫寒出身,靠着自己的能力和武力一步一步走上皇位的皇帝。在他登基之前,先后有6位帝王死在了他的手上,堪称是真正的屠龙高手,是历史上杀皇帝最多的人。

刘裕小名寄奴,贫寒出身的他在南北朝门阀根深蒂固的时代,硬是建立起一个寒门士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他本人生活节俭,不喜奢侈,开创了清明的政治风气,当时刘宋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军事强盛,刘裕因此被誉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南宋词人辛弃疾就很推崇刘裕,曾在他的词中提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大词人辛弃疾

这样一位英明的帝王,在他死后选择的顾命大臣,自然也都非同一般,徐羨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四个人都是刘宋的开国元勋,他们四个人有文有武,文武分工,各司其职,既不争权夺利,也无篡权之心,真是难得的人才。

国家的万里长城——檀道济

大将檀道济忠心耿耿,早年就跟随刘裕出生入死,是刘裕最信任的人;徐羡之出身寒门,是刘裕的儿女亲家,智谋过人;谢晦是谢安的孙子,东晋时期就是世家大族,当时是禁军的统领;傅亮虽是军中将领,却文采过人,军政事务中的表策文诰,都是傅亮捉刀。刘裕心想,有这四人的辅佐,就是阿斗一样的皇帝,也可保无虞了。

事实证明,刘裕的眼光确实很好,这四人也是本着要把刘宋江山千年万年传下去的目的来辅佐幼主的。然而刘裕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刘义符太不争气,整日的沉迷酒色,挥霍无度,嬉戏玩耍,完全不理朝政,甚至敌国来袭也不闻不问。

宋少帝刘义符

换做其他的顾命大臣,遇到不管事的皇帝巴不得高兴呢,可这四位倒好,太过负责,为了刘宋的江山考虑,为了刘裕的英明考虑,竟然主动的没事找事,四个人一商量,江山交到这样一位皇帝手里,没几天就会被祸害完,不如废了他,换刘裕的其他儿子当皇帝。

说做就做,四个人发动了政变,废掉了少帝刘义符,没多久还杀了刘义符,另立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当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宋文帝。比起刘义符,刘义隆确实不错,在宋文帝治下,刘宋帝国国力强盛,史称元嘉之治。

不过四位顾命大臣的下场却不是太好,他们擅自废立,被新皇宋文帝忌惮,徐羨之、傅亮、谢晦三人先后被杀,檀道济也在宋文帝临死前被杀,以防他叛乱。不得不说,负责任过了头,对自己也不是好事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