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洋海军大家都比较熟悉,可是北洋水师的主力舰都是购自哪些国家呢?

最初大清计划筹建3支海军,分别是负责山东、直隶以北的北洋水师;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的南洋水师;还有负责福建及南海的福建水师。

当时鉴于清政府了解到的最强海军是英国皇家海军,因此第一批舰船便购自英国,主要是李鸿章通过赫德来向英国购买。

最先购买的是被称为“蚊子船”的伦道尔炮艇,这种小艇排水量很小,第一批买回来的有4艘,其中两艘是320吨排水量的,两艘是440吨排水量的。不过其价格却不便宜,加上运费最后花了45万两白银。

之后清政府又向英国造船厂购买了撞击巡洋舰扬威和超勇号,造价约65万两白银。

但这些船却不是李鸿章一直心仪的铁甲舰。尤其是“蚊子船”仅能够担负近海防御作战,难以远洋作战。但当时赫德这些人却说铁甲舰已经过时了,“蚊子船”就是打铁甲舰的,李鸿章也是一时被骗才做出向英国购舰的决定,不过当他明白之后,单子就不能再下给英国人了。

大清帝国的海军显然不能只靠几艘蚊子船撑门面,于是开始再次寻购铁甲舰,而对英国船厂不满的李鸿章这次要向新兴起的军事强国德国购舰。这次的单子便是日后威名赫赫的定远和镇远舰。

定远和镇远舰正常排水量7335吨或7430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是当时的东亚第一巨舰,装甲总重更是达到了1461吨,终于满足了李鸿章铁甲巨舰的愿望。

当然了这两艘铁甲舰的造价也不菲,总计达到了280万两白银。不过对于当时不差钱的李鸿章来说,这倒不是啥大事儿,索性还将剩下的约68万两白银买了另外一艘德国军舰——济远号。

可偏偏就是这个济远号对未来清政府的购舰计划造成了影响。

因为济远号的舰形为“穹甲巡洋舰”,也就是使用弧形防护甲板的巡洋舰,这种舰本来是英国人的设计,可德国人也拿来试水,而济远舰就是这个试验品。

由于当时德国自身的海军建设也不咋样,尤其难比当时海军第一强国的英国,因此清廷内部有不少争议。而英国人在看到了之前定远镇远的大单后也非常眼红,并通过种种手段来竞争订单。

因此新一批的4艘铁甲舰订单英国和德国最终平分秋色,各自拿到了2艘。

其中继续由德国制造的是经远、来远舰,这两艘舰单价86.5万辆白银,排水量为2900吨。

而再次向英国购买的则是致远和靖远舰,这两艘舰的排水量略小,达2300吨,造价是84.5万两白银。

这4条铁甲舰在1887年一同汇合在大西洋上,由清朝海军的官兵们开回中国,当时龙旗飘扬,大清的官兵们驾驶着先进的铁甲战舰遨游在大洋之上,貌似也有了列强的风范。

但是就在这支海军节节向上之时,清帝国却终止了海军外购军舰的计划,自此之后北洋水师的大型军舰再未添置一艘,这直接导致了六年后甲午海战的败局。

而甲午战败清政府的赔偿金额高达2亿两白银,加上所谓的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试想这笔钱能买回来多少艘铁甲舰?30支北洋舰队!

但是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些钱却被日本挪作了海军经费,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甲午战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东亚地区的海军强国只剩下了日本一家,在之后便是日本横行亚洲的时代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