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临沂中心城区15里远的地方,还有一片梨园,你知道么?这里果农使用着最传统的方式种梨,梨的口感特别好,不仅甜脆,而且入口即化。但单一的销售渠道却让果农在丰收的季节犯了愁。

果农王化玲向记者说起自己刚刚种梨树的场景。

距离城区15里路

不知此处有甜梨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翔宇路与合肥路交会处附近,路边有零星几处撑伞卖梨的果农。路过的车辆很多,愿意买的人并不多。

18日,记者来到位于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芝麻墩街道办事处翔宇路与合肥路交会处的张湖村。这个村里有20多户种梨的果农,随便推门走进一处梨园,沉甸甸的黄金梨挂满枝头,地上还有零星掉落的梨,满园弥漫着淡淡的梨香味。果农的脸上却没有收获的喜悦,“我们这个村梨不少,但是年年卖的时候都很揪心,实在不行就得拉点去路边摆摊,多少还能卖点梨。”一位果农对记者说。

据了解,张湖村的梨在8月中下旬就开始进入成熟期,半个多月的采摘期过后,梨如果继续挂在树上,口感就会变软、变差,所以必须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采摘和售卖。全村种植梨树的果农近30户,今年产梨20余万斤,“每年都是亲戚朋友介绍,卖给一些附近的企业,企业大批量购买回去当作中秋福利发了,我们也省心省力的,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么卖的。所以临沂城里知道我们这里梨好吃的人并不多。”一果农对记者说。

种了17年梨,仅靠企业购买这一渠道销售

据张湖村支部书记张书增介绍,早在2001年的时候,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张书增带着一行人去烟台、龙口等地考察学习,并在烟台花了320元买了16个黄金梨,“当时选中了烟台的品种也是因为这个梨的口感特别好,不仅甜脆,而且入口即化,当时买了梨回来,就是想让村里的百姓知道这个梨有多好吃。”张书增表示,当时全村开会,把梨切成片,让每个人都尝尝。在书记张书增的发动下,10户村民第一批“吃螃蟹”种梨。

回忆起17年前,刚刚开始种梨的情景,果农王化玲还记忆犹新。当时决定要种梨的时候,烟台来的教授亲自指导,用挖掘机先挖出1米多深的沟,再用玉米杆填一层,农家肥一层,再填土一层,把地整理好了,才能浇水种树。“当时真是说干就干,全家一起到处捡玉米杆,光是整理地就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累得躺在床上都想哭,浑身没有一块地方不酸疼。”王化玲对记者说,一直到2001年的秋天把梨树苗种上,才想起连母亲的忌日都没有去。两年的时间,就像照顾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日夜精心照顾,看着只有小拇指一样粗的小树苗开枝散叶,一直揪着的心才算放下。

第三年,梨树开始开花结果,看着金黄的梨挂满枝头,王化玲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果子熟了就赶紧想着卖掉,一个果子都不舍得吃,真是人家说的,‘种田的吃米糠,卖盐的喝淡汤’。”王化玲说。也就从那时候开始,书记张书增开始忙着推销村里的黄金梨,“那时候没有发达的网络,就是口碑宣传,渐渐的经济开发区来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就联系周边的企业,把梨当做企业福利卖。”张书增表示,这样单一的销售渠道一走就是多年。

路边摆摊的果农

采摘期半个月,17万斤梨愁销路

张湖村卖梨也想过其他办法,联系超市卖梨。“当时超市的负责人来了之后,说超市卖的要漂亮,觉得我们的梨长相不够好,长得不整齐。”王化玲说,村里的梨都是自然生长的,所以一个梨可能会出现左右不对称,日照时间不均也会出现颜色的偏差,但是梨是真的很好吃。

超市走不通,走网络销售,但是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需要精美的包装、专业的客服,还要及时发物流,避免梨在运输中磕碰。电商要求的这些条件,对于张湖村的果农来说,有心无力。“村里种梨的人最年轻的也得四五十岁了,年纪大的还有六七十的老人。我们平时打理果树就已经很忙了,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后来也找家里的孩子帮忙去网上卖,但是网上卖的数量少,还得包装运输,我们只有大半个月卖的时间,根本来不及卖。”王化玲说。

随着种梨成本越来越高,张湖村的果农也意识到单一的销售并不可取,但是超市嫌“长相不好”、网店又没有精力,实在也想不出更合适的办法。为了能够尽快销售黄金梨,果农直接批发卖梨,记者在一水果超市看到,同等品种的梨的零售价在4.5元一斤,在张湖镇20斤箱装的黄金梨只卖40元,也就是2元一斤的批发价。“一场秋雨一场寒,梨再挂在枝头就要变成水了,一年的辛苦也就白费了,现在村里还有17万斤的梨等着卖,真是很着急。”张书增说。

沂蒙晚报记者 何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