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着变得越来越“老龄化”的国粹象棋,不但没被社会各界重视和推广,反而面临被淡忘的严峻考验,碧桂园集团主席杨国强提出了“以棋育德,以棋养性,以棋成义”,连续多年不遗余力地赞助广东象棋队,并通过举办一个史无前例、高奖金、高规格的全国性赛事,重新唤醒年轻人对国粹象棋的关注与热爱。碧桂园对中国象棋业的鼎力支持,除了赞助广东碧桂园队,还体现在他们连续7年举办的“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上。

6月30日,为期二天的全国象棋甲级联赛落下帷幕,广东碧桂园队主场大比分取得比赛胜利。

助力中国象棋职业化 碧桂园多年投入结硕果

广东碧桂园象棋队许银川与京冀队金波两军对垒

此次比赛,除了许银川、郑惟桐两枚“定海神针”,广东碧桂园象棋队大胆启用许多新人,这一做法引得象棋界侧目,但也在情理之中。因在过去的8年中,广东碧桂园象棋队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团体赛三连冠+八冠王佳。

这支王牌战队背后,站着的是中国最大体量的房地产公司——碧桂园。这已是碧桂园连续九年独家冠名赞助广东象棋队。

碧桂园对中国象棋业的鼎力支持,除了赞助广东碧桂园队,还体现在他们连续7年举办的“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象棋曾入困局,但因各类社会资本的注入,中国象棋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职业化,将这一事业推入了新的轨道。

社会资本助力象棋业

作为传统的国粹,象棋从一辈辈人的手中传承,曾扎根在中国的街头巷尾。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子游戏、视频、直播等娱乐方式不断兴起,年轻一代的选择亦变得越来越多。

看着变得越来越“老龄化”的国粹象棋,不但没被社会各界重视和推广,反而面临被淡忘的严峻考验,碧桂园集团主席杨国强提出了“以棋育德,以棋养性,以棋成义”,连续多年不遗余力地赞助广东象棋队,并通过举办一个史无前例、高奖金、高规格的全国性赛事,重新唤醒年轻人对国粹象棋的关注与热爱。

从2012年开始,“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已走过了7个年头。与时俱进的赛制、从论坛到线上直播的宣传方式转变,以及严苛到不容一丝作弊可能的比赛现场,无论哪一方面,都体现着“碧桂园杯”不断超越自我的决心。

2018年12月8日,近520万人收看了第七届“碧桂园杯”。与2017年相比,收看人数增长了400%。

助力中国象棋职业化 碧桂园多年投入结硕果

比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棋迷

该届赛事吸引了胡荣华、吕钦、许银川、赵国荣、王天一、郑惟桐、赵鑫鑫等16位中国象棋大咖参赛,几乎会聚了当今中国象棋所有顶尖高手。对棋手们来说,“碧桂园杯”恰如中国象棋届的武林大会,能参赛是棋手江湖地位的一种体现。

那次比赛中,王天一打败郑惟桐获得70万奖金。而亚、季、殿军分别获得30万、12万与10万奖金,而总奖金将高达158万元,再度创下了国内象棋赛事的奖金之最。

这样的一场赛事,是象棋走向职业化,社会关注度上升的一个缩影。

对发展象棋而言,职业化正是破局的关键,但要将体育产业进行市场运营和推广,需要慢功夫,投资回报周期长,因此更需社会的鼎立支持。类似碧桂园这样的企业、社会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推动象棋的职业化进程。

“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已被视为中国象棋最高水平的赛事之一。

碧桂园的公益实践

碧桂园是中国房地产企业中多元化布局较早、较全面的公司。在地产开发主业之外,碧桂园还积极探索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构建起以地产、农业、机器人为基本业态的多元化业务布局,不同业务之间互相支撑将产生协同效应,为企业发展增加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除此之外,碧桂园还积极介公益和慈善领域。

从1997年至今,碧桂园扶贫、教育及各项慈善事业中累计捐款超48亿元,并创办三所纯慈善、全免费学校: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及国良职业培训学校。2018年碧桂园将扶贫上升到主业高度,主动参与9省14县近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道路。

杨国强的公益事业更多是强调授人以渔,以知识传授和产业帮扶,杨国强希望这种传递的能量更有活力、更能持续。“爱之深,则为之计之远”,他的眼光放得很长远。

如在农业扶贫方面,碧桂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布局农产品育种、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努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又如在公益教育方面,在国华纪念中学,杨国强除了免去学生们的所有费用,还额外投入一笔钱,专门外聘老师在校开展琴棋书画等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技能班。

同样在象棋领域,碧桂园强调薪火相传,以棋育人。在2017年的碧桂园杯中,提出“传棋道,育贤才”的主题思想,以身作则地带动更多棋迷以自己为原点出发,真真正正地把国粹象棋传播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助力中国象棋职业化 碧桂园多年投入结硕果

象棋大师们与现场棋迷大合影

新业务领域的投放,公益慈善的开支,都需要强劲的财力支撑,而碧桂园多年来积累下的资源,目前稳坐中国龙头房企的地位,是其开展上述业务和领域的底气。

近几年,碧桂园销售规模保持了高速的增长,2017年全口径合同销售金额攀升至5508亿元,跃居行业第一。2018年,碧桂园权益口径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增长31.25%至5018.8亿元。

合同销售金额连续攀升,也带来了营业收入的不断增长。2017年,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269亿元,同比增长48%。2018年,集团总收入进一步增长67.1%至3790.8亿。

从营利能力及内部运营水平来看,2017年毛利润约587.9亿元,同比增长82.4%;实现净利润260亿,同比增126.3%。2018年毛利润同比增长74.3%至1024.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8.8%至485.4亿元;2018年股东应占利润、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分别为346.2亿元、34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38.2%。

目前,碧桂园正为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多元化道路探索等有益实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