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当中,有这样一类题目,每年国考都会固定考查10道题。看起来简单却着实不好拿分,那就是类比推理题,这种题以词语组合为特点,解题关键就是找到组合词语的共性规律,从而选择符合此规律的词组选项。汉字,我们都懂,可是上了考场没点解题技巧就还真的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选择。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分享一个类比推理题的秒杀技巧——造句法。话不多说,我们直接上“菜”。

【例题1】(2014—国考—100)红茶︰发酵︰保健

A.丝绸︰染色︰收藏 B.玉镯︰磨制︰装饰

C.石油︰蒸馏︰燃烧 D.中药︰采摘︰治病

【解析】这道题我们直接将参考词组进行造句,把它们串联起来。红茶是对茶叶进行发酵而制作成的,具有保健作用;玉镯是对玉石进行磨制而制作成的,具有装饰作用,果断选择B选项。

如果对这种方法不放心,我们再来检验一下其他选项。A项,丝绸的主要作用不是收藏,排除。C项,石油是蒸馏的作用对象,而题干中红茶是发酵的成品,这一点与题干不同,且石油直接燃烧既污染环境又会造成浪费,实际生活中并不直接将石油作为燃料,排除。D项,中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可见并不是所有中药的制作都需要采摘,排除。

【例题2】(2013—国考—101)出征:击鼓:士气

A.比赛:呐喊:信心 B.生产:监督:效率

C.喝酒:谈判:气氛 D.宣传:登报:名气

【解析】第一步:我们对参照词组造句,“出征”时“击鼓”可以鼓舞“士气”。第二步: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的只有A项,“比赛”时“呐喊”可以增强“信心”;B项中“生产”时“监督”可以保证“质量”,而不是“效率”,读不通;C项中“谈判”时“喝酒”可以缓和“气氛”,而不是“喝酒”时“谈判”可以缓和“气氛”,也是读不通;D项中“登报”是“宣传”的一种手段,不符合题干中的对应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

【例题3】(2013—国考—103)风险:规避:损失

A.保险:购买:赔偿 B.老人:关爱:长寿

C.锻炼:加强:肥胖 D.军队:保卫:战争

【解析】我们仍然采用造句法,规避风险可以减少损失;加强锻炼可以避免肥胖。购买保险是为了获得赔偿,因此排除A选项;关爱老人的结果可能导致老人长寿,不是减少,因此排除;军队是起到保卫作用的,因此可以排除。故答案为C。

【例题4】(2014-国考—98)生命︰动物

A.绿色︰植物 B.思维︰人类

C.收获︰秋季 D.节气︰历法

【解析】调整词语顺序,仍然采用造句法。参照词组可以组成:动物是有生命的,人类是有思维的,词项之间是生物体与其重要特征的关系,果断选择B选项。

【例题5】(2014-国考—100)交通︰拥堵︰治理

A.生活︰贫困︰救济 B.食材︰讲究︰享用

C.音乐︰动感︰聆听 D.健康︰虚弱︰保健

【解析】因为交通拥堵,所以需要治理;因为生活贫困,所以需要救济,造句之后,凭语感发现句子对仗通顺,即可果断选择A选项。

通过以上几道例题的演练,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快到斩乱麻的酣畅淋漓,小小的一个技巧,在分秒必夺的考场上,不仅仅提高了解题速度,而且也能够使正确率得到极大的保障,大家赶紧用起来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