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65岁的老人鲍成裳又重操旧业卖起了玉米饼,只是今夕不同往日,摆摊半月,卖出的饼屈指可数。老伴生病,他缺钱,种一辈子庄稼存的钱都用完了,正绝望时,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鲍叔,卖饼呐,多少钱一个呢?”

鲍成裳抬头,见是以前的邻居丁原琨,回道:“一元一个,小琨啊,你尝尝吧,叔不收你钱。”很多年没吃过这种玉米饼了,丁原琨确实有些怀念,他一边吃一边说:“鲍叔,这饼一元一个会不会太便宜了,生意怎样?”

“唉!”鲍成裳长叹一声,摇头道:“没生意,现在的人什么好吃的没吃过,这玉米饼已经跟不上时代喽。”丁原琨否定道:“鲍叔,这饼味道很好,如果你换个地方卖饼,就算价格涨十倍,从此以后也会有人排着队来买,你信吗?”听闻此话,鲍成裳苦笑:“你就别逗我开心了,我只求一天能赚几十元就知足了。”丁原琨急道:“鲍叔,我说的都是真的。你想想看,农村人都是吃这饼长大的,自然不稀罕,但城里人没吃过啊,如果你去城里摆摊,十元一个并不贵。这样,如果你想去,我帮你找地,随时都可以。”

尽管丁原琨说得天花乱坠,但鲍成裳还是半信半疑,可无奈,老伴的病需要钱,他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答应了。刚到城里摆摊,路人听说这饼要十元一个,均掉头就走,一天下来,一个饼没卖出。然而第二天,生意突然就好了起来,那些来买饼的人像事先约定好般,有序的排着队将他的饼一扫而空。一天下来,赚了上千元之多,这让他开心得合不拢嘴。

利润如此可观,自然有人眼红,如此,许多人纷纷效仿,在他旁边也摆摊卖起了玉米饼,可奇怪的是,那些效仿的人毫无生意,即使将价格降到5元、3元、1元,也依旧如此,最后只得纷纷撤离。鲍成裳虽有疑问,但这毕竟是自己脚踏实地赚来的钱,只要生意好,又管别人那么多做什么呢?然而这辈子,鲍成裳都不可能知道实情,因为丁原琨会永远瞒着他,其实那些去买饼的人全是丁原琨的员工,他是在自掏腰包请员工们吃玉米饼,可即使是山珍海味,天天吃也会腻,在一次开会时,有的员工忍不住提出了建议,说:“老板,能不能别请我们吃玉米饼了,换一种吧,我感觉我全家上下都是玉米的味道了。”

“有得吃你还挑么?”丁原琨感慨道:“其实我请你们吃的不是饼,而是一份恩,我不能光明正大报的恩呐。”

“呃?”在员工们都疑惑时,丁原琨说:“我出生贫穷,母亲在我很小时,嫌家里穷就离开了,是父亲一人将我养大的。20年前,我考上重点大学,这本是一件喜事,可还没来得及高兴,父亲因久病成疾撒手人寰了……”

说到这里,丁原琨的眼眶竟有泪水在打转,他接着道:“那一刻,我感觉天都塌了下来,我想继续读书,可家里没钱,亲朋好友怕我向他们借钱均躲得远远的,呵……自始至终我从没想过要跟任何人借钱,因为我已卖掉了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早已凑好路费准备外出打工了。”

现场气氛有些压抑,丁原琨继续道:“当我刚走出院门,就碰见了丁原琨,忘了说,他并没儿女,因为他的妻子是重度残疾人,他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可即使这样,他依旧对我说——孩子,打工没前途,你要继续读书啊,你是缺钱吗?啊,对了,我之前向你父亲借了一些钱,你放心,我会还的,学费你不用担心……”

不知觉间,丁原琨早已泪流满面,他哽咽道:“其实在当时我就知道,我父亲根本没钱借给任何人,他之所以那样说,是不想让我觉得那是在施舍,即使我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去还钱时,他还是一口咬定那是他借的钱;他老伴生病,我想给他帮助时,他拒绝了,他说他年纪大了,不敢借钱,怕借了就还不上啊。”

——面对他的执拗,我无能为力,所以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报恩。余生,愿他永不知真相,少些苦难,多些笑容。

原创内容,抄袭必究!谢谢朋友们的关注和阅读,欢迎收藏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我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