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阳光报》好文共赏版面以发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为主,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杂文,展示文学性和艺术性。当然,它也很接地气,学生们的优质论文、征文比赛也都可以来联系我们。通过后的文章将被挑选刊登于《阳光报》的美文版。欢迎全国各地作家、诗人、评论家来稿,欢迎各行各业文化人来稿,欢迎小学生、大学生们来稿,也欢迎社会各界的“草根”作者踊跃来稿。

当然,如果大家想看谁的文章,你们也可以私信我们,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家,我们来帮您联系。

提升报纸文化内涵、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投稿方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

给予的力量

文/苏晓莉

一连下了几天的阴雨,女儿早就在家里呆得腻了。这不,早上起床看天气晴好,便缠着我带她出去。我本是不喜欢出门的,但没办法,拗不过女儿,只好带她去三角洲公园走走。

刚到公园,一学生家长就看见了我,热情地拉我到她摊位上坐坐。走得累了,坐一下也好。女儿在一旁开心的玩着,我也便和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儿子这次中考考得不错,她一家人都很高兴,和我说着他儿子从小到大的点滴小事。说着便说到了将来的打算。她说,他们亲戚有好几个有钱的,说了只要她儿子考上大学,学费保准不用她们自己操心。其中,就和我说到了她的一个表弟,是省城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资产千万。她说,你听说过吧?那已经是我们县里的名人了!这次回来,给他们老家的一所学校捐了一百万,要求配最好的教学设施,请好老师去教书,而且他村子里只要有人考上大学,每人奖励五万元作为大学学费!正说着,她突然嘘的一声说,你看看,说曹操曹操到,来了!我不知道是哪一个,眼瞅了半天,人却已到了跟前,已坐到了我身边的凳子上。看着眼前这个人,我实在不能把他和想象中的那个人联系起来。四十岁左右,中等个头,红褐色脸庞,背心,短裤,拖鞋,浑身上下无一件品牌,普通的像一个邻家大叔。他们聊着儿女的学习情况,聊着宁强的种种变化,只字未提自己的事业和善举,没有丝毫的显摆之意。满口正宗的本地方言,地地道道的山野农夫。坐了一小会,说要赶紧回去了,还有事儿。这一走,我那学生家长感慨道,你看,穿的朴素吧,他老婆也不讲究,跟我们出去,几十块钱的衣服照样买!但是,说起捐助却是大方得很。他原来也在打工,混成现在这样,也很不容易啊!

听到这些,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由昔日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奋斗到今天的身价千万,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这种魄力首先就是我们凡人望尘莫及的。然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成功之后的不忘本。他是农民的儿子,家乡是他的母亲。他没有忘记这些。他没有埋怨贫瘠的乡土给予他太少,却源源不断地反哺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他没有高姿态,把所做的这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应当,那么自然。就如同多年在外的游子,风尘仆仆地归来,看一眼母亲,只说一句:“我回来了!”之后,便劳作在田间地头,把汗水,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融入那一片泥土里。

想起前几日偶然在一个QQ好友的空间里看到了一篇日志,记的是他们一行人去山区看望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活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可能也没有像前面的那位老总那么有钱,但是有一点相同,他们都是热爱生活,懂得给予的人。工作,便全身心投入;休闲,便全身心放松;而公益,也积极热心参与。看着那些照片中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我为孩子们高兴,也为这些未曾谋面的朋友鼓掌。其实,他们送去的也只是一些衣服,鞋子和书包之类的东西,并不能真的改变些什么,但是我想,物质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他们感觉到世界的美好,多一些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相信多年以后,他们中间一定会有一部分人,能够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这也正是中国的精神脊梁!

又想起我自己。当年刚参加工作是在一个边远学校,看到班上一个孩子衣着破旧,就悄悄给了孩子一百块钱,嘱咐她去买一件衣服。我满以为孩子会很开心,谁知之后她便再也没来学校。她家远在深山之中,我没办法探访,只在心里疑惑。后来听一个同学给我说,她说有老师嫌她穿的撇(本地方言,不好的意思),所以不来上学了。我震惊,委屈,没想到自己的一片好心,却换得这一个误解!做点事情这么难!这件事也成了我心底永远的痛,我从不敢跟别人说,生怕被人说成是蓄意伤害他人的刽子手。从那时,我也在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但是有一次,有一个孩子实在交不出生活费,整日里愁眉苦脸。看着孩子和她妈妈紧蹙的眉头,我心里一软,又给交上了。看着孩子如释重负的表情,我也感到很欣慰,可惜后来她还是因为家庭原因辍学了。待我知道已是暑期过后,她已经远到深圳打工。却因为那一件小事,她牢牢记住了我,至今仍然和我联系,把我当做了好朋友。也因此,我倍受鼓舞,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想想我们三个不同的阶层,尤其像我这样一个普通人,不能一掷千金,帮助别人的也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我想,哪怕只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给人瞬间的温暖。有没有钱真的不是做不做善事的理由,人的力量有大有小,尽力而为,无愧于心即可。生命不能只有索取,更多的应该是给予。只有给予才能让我们心里踏实,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厚重。借用那位QQ好友的一段话来结尾:“我们为什么选择做义工,为什么可以坚持。或是寻求那一份孩子的坚毅和感恩给我们的欣慰;或是在多年以后的街头,遇见自己帮助过的人,走过来亲切的问候时那一刻的感动;或是在年老白头的时候,翻看年轻的影像,发现自己的青春并没有虚度,并没有碌碌无为。不管所为的是什么,我们都要坚持做下去。”

还有那句话,与诸君共勉——“帮助他们其实也是在帮助我自己,每个人都没有满足的时候,看着那些可以让自己放慢欲望的脚步,不会让自己活的太累!”

平凡的花椒树

文/高建成

它是一种有益的植物,

生于山野,长于田间,

它果皮自然红色,不屑渲染,

它种子黑色透亮,味正香浓,

就连长满小刺的树枝,

用来扎篱护院,也为农家所爱。

它也有缺憾,

自己摇曳的树枝,曾误挂别人的衣衫,

试摘果实的孩童,也曾被误伤指尖,

原谅它吧!

无心留痕痕自在,无意闻香香来迟!

有人嫌它麻,可不麻谁要它?

家家户户,不都用它炝油花?

杀菌消炎,止痒驱寒,

就连华佗问诊也离不开它。

它比不上罂粟花,

也自知苍天大树没有它,

甘于小草为伴,细听蝉雀嘶鸣,

无怨无恨,无欲无求,

不需妆点自己,不求门庭开花,

随灶火流烟而去,

香也喜欢,麻也喜欢,

更重要的是花椒树下闻香,

百姓喜欢它。

蝉鸣

文/田建队

初秋窗外的清晨

树梢上的蝉

扯开她清脆的嗓门

鸣个不停

把我从熟睡的

梦境中唤醒

虽悦耳动听

可吵得我

有点心神不宁

似有心事向我诉说

似有难处向我祈求

站在窗口向外眺望

院子的树梢上

她眨巴着一双

夜视的眼睛

与我对望

鸣叫的声音

不再那么清脆响亮

婉转中

似有一丝忧伤

双眼也模糊得有点无光

昨夜的梦境中

我在树林边游逛

忽闻林中

传来吟诗声

“林静声声鸣

流响出疏柳

居高声自远

非是借秋风”

“高吟尽日知谁鸣

携妻带儿林中听

林静昼长吟为路

捉些回家享口福”

借着皎洁的月光

有人影晃动

地上树上

寻觅着

“还没等你鸣出声

早已落入吾口中”

终于明白了

蝉的忧伤是感觉

环境的恶疾

悄悄侵蚀着

子孙生存的空间

她似轻声地

向人们诉说

似苦苦地祈求

何处才是生存的地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