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一名厦门男子的经历牵动了全国网友的心

9月16日,厦门网友“猫总重新上路”

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个视频

说突然感觉屁股有东西在爬

随后钻出了一条特别大的“蠕虫”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条微博也引起了微博大V

“丁香园”"开水族馆的生物男"的关注

而随后“猫总重新上路”的求医经过

也是一波三折让人哭笑不得

这是条什么虫?

这条自己从屁股里钻出来的虫是什么虫?

是只在中学课本上见过的绦虫吗?

网友也纷纷支招

“丁香园”说这确定是绦虫无疑了

"开水族馆的生物男"说

可能是猪带绦虫的繁殖节

也有网友说不确定是牛还是猪的绦虫

但头节还没有出来

身体里估计还有虫的其他部位……

当天下午他急忙赶往医院就诊

在经过了四家医院后

直到三天后的今天

“猫总重新上路”终于在省疾控中心

得到了答案

确认体内的成虫为牛带绦虫

问题来了:怎么感染的?

“猫总重新上路”的这条求助微博

之所以在网上激起了极大的讨论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

这种病例现在真的太少见了!

少见到别说医学生了

就连医生们很多都没见过活的绦虫了

“猫总重新上路”在厦门某医院挂了感染病科

医生说自己从业30年

也没见到过绦虫案例

仅有的厦门市可记载的案例也是在2014年

在做了粪检后

化验结果有喜有忧,首先ct显示并未有虫体潜入大脑和眼睛,粪样提交一小时后检验科把我叫了过去,我看到整个检验科的医生都兴奋(?)地看着我的虫体和视频,医生说我们全科室甚至放下手头工作都在帮你观察虫体(?)……

罕见至如此程度

丁香园就赶紧号召

正在学习寄生虫的医学生来学习了~

医学生们如同看到了宝贝

“终于不是标本了呀!”

为什么感染绦虫的如今越来越少了?

有人给出了答案 ↓

“猫总重新上路”也在不停回想

自己究竟是如何感染上绦虫的?

摘自“猫总重新上路”微博

首先个人卫生一直都有注意的,内衣裤袜每天都有更换,床单被套也勤洗勤晒,并非某些网友所说因为脏。

饮食方面可能是主要诱因,最近几个月工作生活压力大,我喜欢吃东西,遇到压力的时候喜欢吃肉,最近两个月尤其频繁,潮汕火锅大概四五次,重庆火锅三四次,韩式烤肉两次,日料寿司生鱼片也经常吃,而且最近两月出差频繁,在外的时间也大多点外卖。而且闽南地区喜欢吃土猪土鸡,不知道是否有检验检疫的问题。

无论如何,敬告大家务必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吃熟肉。我万万没想到中学时候只有在教科书上才看到的绦虫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虽然现在的餐饮条件比以前好很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今天上午发布的微博里

“猫总重新上路”表示

在省疾控中心查出绦虫“身份”后

医生开了一些导泻用的药品

明早将进行除虫

说预计会有五米长

他心里还有点...期待

女子吃了带血牛排 体内长出2.5米绦虫

近年来,厦门感染绦虫案例十分罕见。2014年,曾出现过一例女子因吃了带血牛排而感染牛带绦虫的案例。

内裤上老是莫名其妙地出现灰白色的带状异物,李女士原本没在意,突然有一天,她发现异物会动,吓得差点晕过去。

第一医院检验科周艺燕医生看到标本后初步判断是绦虫的节片。和李女士详细交流后,周医生了解到,前几个月,李女士到东南亚旅游,饮食很不适应,期间还吃了带有血丝的牛排。回国2个月后,李女士曾出现过上腹胀痛,她以为是胃炎,吃了治胃炎的中药后胀痛缓解,但内裤上常出现灰白色异物。

随后,医生对异物标本进行详细检查,发现了典型的带绦虫卵,最终确认李女士感染了绦虫。第二天的粪便检查,李女士的粪便中也检出典型的带绦虫卵。经过驱虫治疗,李女士排出整条绦虫,长约2.5米!

医生提醒

医生提醒,绦虫(或称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种类较多,其中以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较为常见。猪带绦虫长2~4米,牛带绦虫可长达4~8米。人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活囊尾蚴的牛肉或猪肉可被感染。囊尾蚴到达人的小肠,在胆汁作用下,囊尾蚴的头节翻出,借助吸盘吸附于肠壁,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虫体颈部不断生长幼节,后端的节片不断脱落,可自动从肛门逸出或随粪便排出。患者常有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状。

医生说,有些地方存在食生或半生肉食的习惯,容易形成流行。爆炒肉丝,煮或烤大块肉,涮火锅时不注意肉制品是否煮熟等,都有可能吃进活的囊尾蚴而感染绦虫病。

改变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处理生、熟食物的砧板、刀具分开,不吃生的或不熟的肉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记得,要吃熟肉

避免吃生肉哦!

来源:新浪微博@猫总重新上路 、厦门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