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6I 时至今日为止,中国必会发展大型战略轰炸机的论断已经没有人怀疑了,而事实上,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对大型战略轰炸机的研究也从未中断过,早在几十年前,中国相关单位就曾拿出过可行的方案。

轰8主方案 在当时,中国的大型战略轰炸机计划被定名为轰8,其研发思路是在已经成熟的国产轰6轰炸机的基础之上,通过增加两台发动机来实现更大的载荷,从而让部队能够更快的拥有空中战略打击能力。

轰8主方案 为了满足中国空军加大轰-6轰炸机航程和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的要求,在国内短时间内都难以提供可靠的涡扇发动机的情况下,西飞于1970年6月提出将轰-6原装的两台涡喷-8涡轮喷气发动机,换装成四台在引进英国“三叉戟”2E型民航客机时获得的 “斯贝”Mk.512-5W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改型方案,以便通过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来增加飞机的航程。该方案即为轰6I,轰6I轰炸机于1971年开始设计,77年完成总装,1978年1月首飞成功。

轰8主方案三视图 由于某次偶然事件,中国接触到了更加先进的美国波音707飞机的发动机,由于当时涡扇-6的研制进展并不顺利,有关部门提出了采用6台引进的美国的JT-3D(波音707飞机动力)涡扇发动机的备用方案。

轰8备用方案 将轰-6放大成为远程战略轰炸机,技术难度和风险不大,成本也不高,以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可以解决发动机、机载电子设备、工艺、机载武器等问题,轰-8轰炸机应该是可以研制成功的。

当时规划的我国空军力量配置 遗憾的是,为了全力发展运10民用客机,轰8轰炸机计划被叫停,而到最后,无论是运10还是轰8轰炸机都被丢弃,对于中国的大飞机研发来说,这是一出悲剧,而这出悲剧也造成了中国在大飞机制造方面彻底和西方拉开了距离,对于中国飞机产业,这是一个永远的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