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光有一种文化,潜移默化在豫光人的品质里。成绩耀眼的豫光人非但有当下的荣耀,还有更为辽阔的远方……

——题记

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下——古代诞生了艰苦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当代孕育着砥砺前行的豫光故事。在这块神奇的土壤里“豫光+愚公”构筑了文化豫光之魂,开启了豫光攀登科技高峰之旅。

企业是有灵魂的。有了灵魂便有了精、气、神。豫光不仅仅拥有耀眼于世界的铅锌铜先进生产技术与优质产品,更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所历练的精、气、神。

锌业场景。

文化根植于豫光土壤

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企业文化是员工在特定环境中凝炼出来共同认可的理念、品质与精神并根植于员工思想深处。企业文化越丰富,员工修养越高,方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思考与远见。

豫光集团杨安国董事长说,豫光企业文化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设计出来的。他说,企业文化是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孕育的品质与升华,这是适应、激励、鼓舞豫光人前行向上的“一种行为习惯”。好习惯是内心的修炼,行为的修养。豫光集团的企业文化根植于前辈艰苦奋斗的本,以身作则的德,勤俭节约的美,任劳任怨的乐。

豫光集团办公楼东侧保留着一座低矮的青砖小房,静静储存着艰苦奋斗的历史。耸立在树木翠绿、草坪幽径之中的那块石碑记录着豫光人屹立不倒的精、气、神。石碑前面刻有“团结奋进,创新求实”八个红色大字,石碑后面藏着豫光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故事,那是文化豫光的灵魂所在。石碑立于2009年,杨安国在碑文中撰写了“五个勿忘”——

“勿忘矿洞中匍匐之前辈;勿忘炉火前之挥汗如雨;勿忘艰苦奋斗之精神;勿忘历届班子团结一心,雄才大略,运筹帷幄;更勿忘数代职工,众志成城,为豫光之崛起,企业之富强,栉风沐雨,矢志不渝,堪为楷模,功垂千秋,福延后人。”

默默念完“五个勿忘”,一个有文化、有内涵、有品质、有胸怀的豫光站立起来了,一个个富有当代愚公精神的豫光人站立起来了……

有文化的企业站得高、看得远、走得久,这就是姑嫂山的歌声在嘹亮,勋掌矿的铅锌在传承。

当初筹建时只有几名员工挖矿的一家地方国营小企业——济源市综合冶炼厂奇迹般地在勋掌矿的延伸中铸就了今天豫光人的生命铅华,在一盏盏矿灯照耀下谱写了今朝豫光人的精彩华章。豫光文化用脚步丈量提升的文化豫光彰显了愚公移山的精神、绽放了产业报国的大志。

豫光文化历练前行的动力成就了文化豫光给力灿烂的明天,豫光人铸就了“愚公移山,产业报国”的文化自信。

国庆升旗仪式。

文化豫光以思想筑路

人是用思想来筑路的,企业同样也是用思想来筑路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文化豫光就是用一种思想去为豫光的发展筑路。豫光的发展理念宛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杨安国说,回想起来,当时有敢闯敢拼的勇气,要放在现在真是有点不行,下不了决心。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决断与果敢,在慢慢成熟的道路上促使豫光的发展走得稳、走得实、走得好。

豫光当初只是一家小小的地方国营企业,以矿灯为主业,铅产量微不足道。矿灯规模也是全国最小的,国内五、六家矿灯厂,四家是当时国家煤炭部部属企业,一家是省属企业,豫光只是当时济源县的一家小企业。计划经济时期产品进行分配,部属的四家矿灯企业产品可以分配到全国,而豫光矿灯只能在河南省境内使用,企业谈不上发展,连生存都困难。上世纪80年代初,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融合,豫光敢为天下先,矿灯伴随改革喷涌而出,走出了济源、走出了河南。豫光很早就树立了“创新发展,质量第一”的理念与营销宗旨,让客户、让矿工一旦用上豫光的矿灯就丢不掉,产生爱不释手的需求效果。果不其然,优质的矿灯质量引领豫光前行,优质的售后服务引领豫光深航。质量与服务照亮了矿灯的发展之路。2002年,曾经是国内最小、最不起眼的地方企业豫光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矿灯企业。

文化豫光用思想筑路。上世纪70年代,矿灯是豫光的主要产品,当时员工只有几百人,有一个工艺落后的小炉子,年产铅只有800吨,占比小且亏损。那时是矿灯支撑企业前行,勉强维持生计。进入80年代后,豫光实施矿灯与铅冶炼发展“两条腿走路”,将800吨改造为2000吨,2000吨扩建到5000吨。80年代中期,矿灯发展欣欣向荣。这个时候豫光出现了一次思想上的理论交锋:是否应转型大力发展铅产业。矿灯势头正好,济源又没铅矿,该不该转型?焦点是矿灯在全国市场有限,发展空间已经受限,固步自封,发展必将停滞。生存驱使转型,发展催生力量,豫光在转型中解放思想,开始了铅业大发展的铺垫之路。在5000吨基础上新增1万吨,初步形成2万吨的铅产能。思路决定出路,实践检验,豫光的转型发展是正确的。

一个地方国有小企业转型铅业发展的蓝图没有资金支撑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困难面前,愚公移山精神照亮前行之路,跑断腿、磨破嘴也要把资金争取回来。被授予“当代愚公”称号的杨安国带领团队分头去跑资金、跑项目。至今,杨安国说起当初争取资金的艰难经历依然记忆犹新:“地方小企业争取资金太难了!”

观念上的交锋,转型中的发展,争取资金的艰难,可以说是步步惊心。苦、难、累、泪,都不亚于当初姑嫂山勋掌矿矿工匍匐前行挖矿的艰辛,也正是老一代豫光人传承下来“愚公移山,创新求实”的艰苦奋斗精神战胜了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照耀了大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筑路的豫光人,也激发了一代代豫光人敢于“吃螃蟹”、勇于创新求实的精神。

豫光炼铅法外景。

文化豫光以创新问鼎

《礼记·大学》有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就是让工艺更完善、装备更先进、产品更完美、成本更优化,从而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对产品理想化的需求,改进或创新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豫光就是在创新中改变了自己的落后面貌,改变了豫光生存发展的轨迹,从而走在了世界铅锌工业发展的前列,孕育提升了文化豫光的科技含量。

豫光人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传承给了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创新精神。豫光三代人——父亲、儿子、孙子相继进厂传承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精神,传承创新的文化内涵与智慧,厂风、家风在三代人的敬业奉献中构筑了文化豫光的科技创新精神。

杨安国说,企业发展不能只是简单的规模扩大,而应该是科研实力与工艺技术的增强甚至是行业独创。豫光转型形成2万吨铅产能后没有停步,继续朝着更优、更强、更高的目标迈进。随后,豫光与中国黄金联姻建设了5万吨铅项目,形成了7万吨产能。解决了二氧化硫的回收问题,当时全国同行业都还没有解决二氧化硫回收的技术难题,豫光成为行业第一家硫酸回收利用的铅企业。初尝创新问鼎的成果,收获了创新带来的自豪。

创新需要一种积极的氛围,才会有砥砺前行的动力。在第三期、第四期铅项目的发展过程中,豫光已经有了创新工艺的大胆设想,力求改变落后的炼铅现状。正是豫光人创新的不竭动力,引起了当时国家经贸委的关注与重视,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贴息贷款扶持,得到了中国黄金集团的认可与资金支持,使豫光迈上了科学创新的发展之路。思想有多远,创新就能走多远。几年的艰苦探索、试验、失败、泪水、磨难,豫光富氧底吹铅冶炼技术的成功颠覆了世界铅冶炼生产工艺,彻底改变了中国炼铅行业的落后现状,成为铅冶炼生产技术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从此,世界铅冶炼教科书上有了豫光一次次技术突破的教案。过去铅冶炼教科书上几乎都是国外铅冶炼的技术,如今,豫光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不但在世界铅冶炼教科书上占有重要一席,更成为多个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主笔起草者与参与者。

富氧底吹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提升了豫光的发展高度,因为富氧底吹创新了铅冶炼生产技术,豫光收获了敢于“吃螃蟹”的美誉。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矿灯转型到以铅冶炼为主业至今,从富氧底吹技术突破以来,豫光的创新就是一路“吃螃蟹”。尽管一路艰辛,但创新给豫光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与快乐。

问鼎铅冶炼技术,豫光金铅成了铅行业的样板企业。此时,豫光又立足铅发展锌,实施铅锌“两条腿走路”。是否上锌?豫光内外部的否定声音占到了九成。那个时候锌企都很困难,市场一片萧条,迎难而上的豫光人也很犹豫,毕竟自己没有搞过锌。然而善于在“冷热”市场中寻找答案的豫光人,有一种看准了目标就要去做的执着。当时,参观了一些国内锌厂,对1万吨产能的锌企业都很佩服,豫光也准备上1万吨,但决策层讨论时提出1万吨规模太小,对能耗资源浪费大,也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决定上5万吨。在充分研判市场基础上最后果断上马10万吨,成为国内第三条湿法生产线。现在豫光锌产能已经超过20万吨。杨安国说,锌冶炼生产实现了“一步大跨越”。他说得淡定轻松,但从他说到几次重大转型的抉择时都会从右手轻轻掂一掂眼镜架的细微动作中感觉得到,当初企业下定决心相当不易,也能感受到一个企业家的镇定自若。正是这“一步大跨越”,豫光在谱写“铅华”篇章的道路上开启了豫光“锌”时代,铅锌成了豫光腾飞的双翼。随后,豫光在铅、锌发展的双翼基础上发展铜冶炼,开启了铅、锌、铜三驾马车共同发展的新跨越。

豫光的创新不仅仅停留在技术上,他们的创新呈现网状与辐射状。之所以这么说,那是豫光人“愚公移山”的精神决定的,那是豫光人“绿色发展”的理念决定的。在铅、锌、铜冶炼过程中,凡是矿里伴生的金银等各种金属都成了豫光必须拾起来的宝贝,这也使豫光成为铅、锌、铜、金、银、镓、铝、铟、铁、钴、镉、锑、锶、钠、锡、铋等“多元素”产业链企业,体现了豫光的文化包容之心,成就了豫光对多种合金的深度研发。可以说,豫光是国内能够生产多种金属、多种合金、多种产品的“全能型企业”。豫光能够提炼那么多种金属,激活那么多元素,证明豫光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

中国梦劳动美诵读活动。

文化豫光以绿色领航

文化豫光词语里面有“主动”——转型主动,创新主动,多元化主动……因为主动,豫光抓住了一次次发展的生命之机,绽放了一次次前行的生命之光。

文化豫光词语里面有“远见”——三十年前豫光就有了“绿色冶炼,绿色发展,退城进园,出城上山”的理念。正是“主动+远见”,使豫光发展避免了被动,避免了环保压力,避免了措手不及。超前一步谋发展,豫光扬帆启航,成为了行业领航者。

豫光的绿色冶炼,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资源的尊重。污水处理是很多企业头痛的事,处理投巨资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豫光出于对水资源的尊重,投巨资购买设备解决污水问题。处理后的水送到济源市防疫站化验,达到人体直接饮用标准。有一张“从工业废水到公司董事长杨安国饮用水”的新闻图片令人震撼,说明“污水”是能够治理好的。豫光绿色文化来自对大自然的“珍重”。原国家环保部水处理专家黄小赠说:“豫光的装备先进、管理先进、观念先进,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他说,“我就是学水的,看到这样的设备和规模,我提不出任何意见。如果每个企业的水处理都能做到像豫光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黄小赠感慨,能够不计成本地主动在环保事业上做出如此投入,这种负责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到豫光不是来检查的,而是来学习的。

大自然将储存的资源恩赐于人类,人类应该科学珍惜利用资源。豫光人是绿色冶炼促进绿色发展的领航者。化学教科书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元素周期表是枯燥的,内涵却是十分丰富的。豫光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元素周期表的内涵,他们展馆里有一面墙是按元素周期表的格式设计的,每一种元素一盏灯,目前有26盏灯亮着。这一盏盏亮着的灯是豫光绿色发展的成果。矿产往往是伴生的,里面有各种元素相互依存。豫光在铅、锌、铜生产过程中,把伴生矿中的珍贵元素统统提炼出来,回收利用。那26盏灯就是豫光绿色发展的“主动+远见”,是对绿水青山的呵护,对珍贵资源的保护和尊重。

尊重资源成为豫光人不变的理念,绿色文化成为豫光人尊重资源的升华。现在豫光还建成了年产10万吨再生铅蓄电池分离工程,主要设备是从意大利引进的CX预处理集成系统,技术先进,国际一流。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豫光明白再生产业未来发展十分重要,进行了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体系试点建设,开始探索“互联网+”网络布点回收工作。“豫光模式,国内首创,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护航‘十三五’绿色发展”,让人们看到了豫光善待资源、绿色引航的发展理念。

文化根植于豫光土壤,以思想筑路、创新问鼎、绿色领航的豫光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铅冶炼企业、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中国铅行业样板企业、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全国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国财富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企业。主导产品豫光牌电解铅、豫光牌白银、豫光牌高纯锌分别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和伦敦贵金属协会(LBMA)注册。2002年,豫光步入资本平台之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中国铅冶炼首家上市企业,取得了近百项国家及部委表彰的科技进步奖。其中,《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新工艺及工业化装置开发研究》《铅高效清洁冶金及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相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就是豫光的骄傲与荣光,这就是豫光的价值与光芒,这就是豫光金铅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

2008年,当北京奥运会上中外选手挂上豫光白银制作的奖牌时,自豪的豫光人从姑嫂山走来、从勋掌矿走来、从耀眼的矿灯光芒中走来,从元素周期表里走来,走到了国际奥林匹克竞技场上,开启了文化豫光耀眼未来的问鼎之路。

铜厂场景。

【采访手记】

豫光人真棒!

合上采访本,脑海里盘旋着一个“度”字——豫光是一家有长度、深度、大度、高度的立体企业。愚公移山是豫光人坚韧不拔的长度,企业文化是豫光人内涵丰富的深度,元素周期表是豫光人尊重资源的大度,产业报国是豫光人壮志凌云的高度。

文化让豫光海纳百川,灵魂让豫光星火燎原。采访中多次听到“我是豫光人,拥有豫光魂”。豫光有一种关怀叫疼爱,有一种关爱叫呵护。从一线工人到高管的王拥军以《父母给我生命豫光给我事业》为题演讲,说出了“我爱豫光”的心声。正是企业之舟与员工之桨彼此呵护,才构筑了文化豫光的灵魂,磨砺了豫光人遇到困难一起扛的韧性,取得了将成功一起分享的快乐。

愚公移山,产业报国。这八个字书写了一代代豫光人传承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开了豫光人创业创新的智慧大门,开启了文化豫光砥砺前行的新征程。有一种文化潜移默化在豫光人的品质里。成绩耀眼的豫光人非但有当下的荣耀,还有更为辽阔的远方。未来抓好固废利用,抓好循环经济,抓好合金材料的研发,把矿里所有有价值的金属予以开发利用,到“十三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到2030年左右,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力争到建企100周年,把豫光建设成为产业强大、多元、社会更多担当、跻身国际一流、屹立行业之巅、职工生活幸福的绿色大型国际一流标杆企业。

豫光文化,文化豫光。愚公移山精神根植于每位员工心中,产业报国宏愿深埋于豫光这片沃土。在豫光员工自编自演、凝聚豫光精神的舞台上,豫光集团工会主席李文利说,所有的演员是员工,所有的员工是演员,他们用真情真爱抒发豫光人的文化自信,用敬业爱岗谱写豫光人产业报国的壮丽诗篇。

豫光文化根植于愚公移山,文化豫光耀眼于产业报国。豫光人真棒!

中国有色金属报

了解更多有色金属行业资讯请访问中国有色网

https://www.cnmn.com.cn

责任编辑:彭薇

感谢关注中国有色金属报 中国有色网 微信

名称:中国有色金属报

微信号:cnmnyouse

联系电话:010-63941669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