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联软科技(下简称联软)15年来在金融、制造、政府、运营商等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与腾讯在大数据方面的优势,帮助政府、企业将信息置于‘可控边界’之内。联软基于可信数字网络架构TDNA(Trusted 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的思路设计产品,做到安全业务的融合。”联软科技副总裁张建耀对这次联软科技与腾讯智慧安全的深度合作充满了信心。

联软科技副总裁张建耀

五大理念实现安全业务融合。张建耀解释道,“首先通过顶层的架构设计解决企业的网络安全问题,第二,强调安全不能以大度降低效率为代价。这是产品设计理念中最重要的部分。第三,安全要融于业务。也就是说应该让安全隐藏在业务背后,为业务保驾护航。要让终端用户、企业用户根本体会不到有安全问题的存在。既要解决问题,又要提高效率、切实保证安全。第四,AI要应用在整个体系里。随着大数据、AI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伴随整个企业安全在做更新换代和迭代。最后要具备安全对抗的能力。也就是可以自动侦测,自动解决安全问题,然后智能分析、判断和处置。”

定义边界 智能防御

虽然安全是无边界的,但员工的行为,信息的流动范围是有规范和边界的。张建耀表示,“从内部员工的视角来看,他看到的是一个安全门户,通过安全加密隧道和安全网关去确保所有的应用都是基于被授权的用户、正常的行为、正确的位置,以合理的应用访问,所有的这些信息通过APN来作智能的判断,通过这种判断可以实现定义软件边界,通过软件定义边界的方式来解决整个业务访问的安全问题。”

影子设备实现智能防御。“一个正常的员工的正常访问,包括访问网络、主机、服务器他的安全体验将是‘顺畅无感知’的。正常的情况。但如果他是一个黑客或者是一个未知的威胁,进来以后会遇到很多幻影的设备,通过这些幻影的设备对这些系统进行保护和自动的类似于钓鱼执法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以后,我们可以快速的发现当前整个网络中存在的入侵的行为,并且通管理终端可以对整个系统安全事件进行处置和定位。”

因此TDNA可信数字网络架构与传统安全架构的对比,可以做到动态智能,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做的安全管控,同时不影响工作的效率。

安全是本 数据为基

安全已不是一家企业所能完成的事,而是要加强合作、群防群治,挖掘大数据的潜力。腾讯智慧安全副总经理邓振波表示:”威胁是无刻不在的,攻防其实也是一个对抗的过程,天下没有攻不破的防御系统,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何更快的发现威胁,快速的应对处理,其实是我们核心能力最核心的诉求。“

腾讯智慧安全副总经理邓振波

“因此效率是我们衡量安全做的一个基准。如何更快在事前感知到威胁,在事中如何更快进行防御和应对,在事后如何更快进行威胁溯源跟踪和评估损失,我们的思路是从海量数据、在攻防对抗和构架变化过程中梳理新的安全构架。”

据了解,腾讯智慧安全成立了一个以安全大脑为核心的一套安全体系,它通过海量的开放数据,智能的威胁发现和分析引擎,打造安全能力。包括威胁情报、查杀引擎、溯源能力、风险预警等方面的能力,形成数据到能力的闭环。

邓振波表示,“这次与联软合作的产品叫腾讯御点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这个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跟传统的安全管理系统区别在于是构建在整个智慧大脑的基础上的,它输出了对威胁的快速检测能力、分析溯源能力以及快速的响应处置能力。以及UniNXG网间数据交换系统、UniEMM企业移动安全支撑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和生态合作的合作,通过能力互补、业务协同的合作伙伴,提升整个安全网络的防御水平。”

联软科技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单舒曼

联软科技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单舒曼介绍:“联软15年来在金融、制造业、政府、军工、能源等领域积累了3000多家客户资源。拥有遍布全国的20多个分支机,以构建可控的互联世界愿景。提供从准入到移动端的保护,到防泄密、反病毒等一系列全套的解决方案来构建整个企业安全策略。”

合作成为常态,今天仅是开端。张建耀表示,“目前总共是有八款子产品,分别是设备控制、终端安全、数据防泄密、移动终端安全、网间数据交换、服务器安全、御点的防病毒、网络智能防御系统。目前在UniAccess终端安全、UniTAV腾讯御点防病毒系统、UniEMM企业移动安全支撑平台这三个产品上与腾讯智慧安全合作,这里面有的是产品的合作,也有能力上的合作,但未来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