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丹青

在微博上看到一则痛心的新闻。

一名男子让五岁的女儿站在电动车踏板上,带她去公园玩,因为男子前一天加班到深夜,精神恍惚,路上竟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女儿被摔出去三米多远。

男子赶紧将女儿送去医院抢救,却被医生告知女儿早已身亡。男子撕心裂肺地哭喊,却再也换不回女儿的欢颜。

每次看到类似的新闻,心里就会揪心地痛。孩子就像晶莹剔透的玻璃球一样,美丽却很脆弱,为人父母稍有不注意,都可能让含苞的花朵受到伤害。很多父母的日常小动作中,就潜藏危及孩子生命的危险。

马上就要过年了,正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规避哪些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的行为。

1.电动车不规范带娃

让孩子站在踏板上,增加了电动车的不稳定性,孩子还容易遮挡视线,当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站在踏板上的孩子最容易被伤害,甩出或撞伤。

让孩子反坐在车上也十分危险,很多父母在电动车踏板上放置座椅,让孩子反坐在上面,如果遇到紧急刹车,孩子的后脑勺极容易撞到电动车把手,导致脑损伤。反坐在后座更危险,因为这样稳定性太差,孩子遇到颠簸就有可能摔下车子。

还有的父母一手骑车带娃一手打伞,这样很容易因为紧急情况或者路面湿滑引发危险。如果让体重较轻的孩子坐在后边打伞,也容易让孩子后仰发生危险。给电动车加装遮阳蓬也会因为影响车子稳定性不好或刮碰到东西发生意外。

2.拍打后脑勺

一位妈妈看到自己的女儿写作业不认真,于是对着女儿的后脑勺打了一下。过了一会八岁的女儿突然昏迷,送进医院后发现已经死亡。

检查结果显示,孩子发生意外是因为颅内挫裂伤导致,而起因就是妈妈拍打孩子后脑勺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

为什么拍打孩子后脑勺危害这么大?因为孩子颅骨发育尚未成熟,比较脆弱,拍打时控制不好力度,会伤害到离后脑勺较近的脑干。脑干的功能是维持心跳、呼吸、血压等重要生理功能,受到外力冲击,极易导致晕眩、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3.服药不按说明书

央视纪录片《见证》之“药案寻踪”节目播出了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家长让孩子用吞咽的方式服用泡腾片,导致年仅18个月的婴儿窒息并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泡腾片里面含有泡腾崩解剂,通常都是有机酸和碳酸钠的混合物,遇水后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因此,泡腾片直接放入嘴里,会有大量气体急剧充斥气道,就会有引起窒息的风险。

很多父母喂药的时候不看说明书,想当然地去做,殊不知这里面也隐藏着危险。

4.床围和床有缝隙

据上海一位网友讲述,她为了防止六个月的宝宝掉床,用婴儿床围栏将床围了起来。床围稍比床垫长一点,在床围与床垫之间有一条缝隙,当时没有在意。

6月15日,女儿睡着以后,大人离开。一小时后,当家人再进房门时却发现她卡在那条缝里,鼻子对着床围不透气的那一块儿,已经没有反应。马上将孩子抱到医院,却被诊断为窒息死亡。

为了防止宝宝掉床,很多家长会用床围把床围住。但是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父母不要使用婴儿床围,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它们能防止撞伤,而事实上却有造成孩子窒息、陷入缝隙或者被绞伤的风险。

研究人员对1985年-2012年的各方面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估,发现在这段时间里,48个婴儿直接因为床围导致死亡;146名婴儿由于床围造成的窒息而死。

5.穿带拉绳的连帽衫

2011年江西一三岁男童,因帽绳卡在滑梯上并缠绕到颈部,导致窒息死亡;

2012年11月5日,东莞一幼童滑滑梯时被拉绳勒死;

2013年9月,河南一男孩在幼儿园滑滑梯因拉绳被卡不幸身亡……

随着媒体的曝光和父母安全意识的提升,近年来因为给孩子穿带拉绳的连帽衫导致伤亡的事件开始减少。但是仍有不上心的父母给孩子买衣服的时候不注意,购买了带拉绳的上衣。拉绳被器械卡住后,孩子很容易被勒住窒息死亡。

美国的法规,2岁到12岁的儿童上衣绝对不能出现拉绳。

而我们国家《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和《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也对儿童上衣绳带的部分提出建议:建议幼童上衣的风帽和颈部不使用拉带,并且在衣服平摊开至最大宽度时,不应有突出的带袢(绳子末端突出的部分)。

6.捂热退汗

武汉一名刚满月的婴儿出现咳嗽流涕的症状,家人为了避免孩子感冒加重,随即给婴儿穿上了很厚的衣服,婴儿出现脸红、流汗等不适的症状,可是家人认为这是好转的现象,于是一直在用这种方法“治感冒”。

不料,第二天婴儿开始发高烧,面色通红、无精打采。家长又给孩子增加了更多的衣物,希望用“捂热”的方式帮助孩子退烧,期间却没有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到了晚上七点,婴儿依旧高烧不退,家长这才着急,将婴儿送往医院。

经医生诊断,孩子出现了“婴儿捂热综合症”,大量出汗却没补充水分,导致脱水,而脑部血流量的减少,使得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婴儿抢救无效死亡。

捂热综合症又称闷热综合症、捂被综合症、蒙被综合症等。这种病主要因为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对婴儿来讲,捂热容易脱水、缺氧等,不可随意尝试。

7.吃瓜子等易卡喉食品

一位妈妈和两岁儿子一起吃瓜子,她把剥好壳的瓜子给儿子吃。期间妈妈去上厕所,回来却发现儿子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脸憋得发红,而旁边则是散落一地瓜子。

妈妈当即打车送孩子到深圳仁爱医院进行抢救,孩子还是遗憾地走了。医生在抢救过程中,在孩子的气管中取出了一颗瓜子,断定孩子是由于吃了带壳的瓜子而窒息死亡。

哪些食物容易让孩子窒息呢?果冻、软糖、坚果类食物、珍珠奶茶、麻花、鱿鱼丝、花生酱、桂圆、芹菜、大肉块、过长的面条、多刺的鱼等。家长应该避免让孩子自己食用此类食品,同时应该学习急救方法应急,例如海姆立克急救法等。

8.靠近不稳定的柜子等家具

河南某地一男子带着2岁左右女孩在银行营业厅办业务。男子办理业务的时候,把孩子放在身边。不料孩子独自走到填单台边,因为身子不够高,用双手去够填单台,填单台瞬间倒下,砸到孩子身上。男子立刻带孩子就医,不幸的是孩子还是不治身亡。

虽然这件事并不发生在家中,但是仍警示我们家具可能存在的危险。家是孩子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孩子生性爱动,所以家里的安全隐患必须首先排除。

家里不能摆放晃动的家具,避免孩子攀爬压倒孩子;有尖角的家具要安装保护角,避免孩子跌倒撞到尖角;电器插座要放置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因为孩子喜欢抠弄导致触电。带孩子外出也应该注意,避免孩子靠近晃动的橱柜等。

9.看娃时玩手机

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到温泉玩耍,儿子在浅水区玩耍,妈妈背对着水池边走边玩手机。谁曾想孩子爬过了浅水池和深水池之间的矮墙,进入深水池。等这位妈妈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找不到孩子了。在找了一个小时后,才发现孩子已经溺亡。事后查看监控,孩子在深水区挣扎了三分多钟都没被发现。

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日渐齐全,因玩手机导致监护不力引发孩子意外的事情时有发生。因为玩手机的时候父母的全部精力都被手机吸引,难免不出现“精神空挡”。

每个孩子都是奔着自己的父母而来,每个父母和孩子都是历经生死相见,不可否认,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无私伟大。但是,很多时候,不是不爱对孩子造成伤害,反而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细节危害了孩子性命。

做父母的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保驾孩子的成长之路。

别让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

亲宝宝APP:一家人的亲子空间,千万家庭的选择。怀孕、育儿必备,轻松记录宝宝成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