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观光园里鲜花盛开

本报记者 欧阳常林

在巴州区玉堂街道办事处桥炉村,有一条“十里花街”,这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卉观光园的创办者是返乡创业人员万德忠。在这里他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54岁的万德忠常年在外务工。一开始只能做一些苦力活,多年打拼后,他从一名普通木工慢慢变成建筑工地木工技术带头人。后来参与修建铁路桥梁方面的经验多了,一些老板对他信任有加,就会把活交给他,由他带领工人们干。

“2008年底,我在江西庐山参与铁路建设,空闲之余来到当地一现代农业观光园游玩,看到别人的观光农业做得那么好,对我的触动很大。”万德忠说,这次参观后,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2013年底,万德忠回到巴中考察农业项目。“先在老家化成镇吴家河那边看了下,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来到巴州区玉堂街道办事处桥炉村,一眼就认准了这个地方。”万德忠说,桥炉村是个高山村,四周都是悬崖,地形犹如一个蝴蝶结,且距离巴城近,很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014年初,万德忠拿出多年积蓄在桥炉村流转200多亩土地,成立巴州区葫芦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花卉观光产业。他给花卉观光园起了一个诗意而唯美的名字——十里花街。

“桥炉村就在巴城背后,知名度却不高。”万德忠说,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村道被多年形成的一座危桥阻挡,他便自掏腰包修好危桥,扩建了村道路。

路修通后,他随即开荒建基地,几个月下来,花卉基地初见雏形。万德忠购回首批花卉苗,包括芍药、玫瑰、菊花、三角梅等近十个品种。“从来没有整过,不懂技术,一开始苗子成活率不到80%。”在技术上栽了跟头后,万德忠并不气馁,一有空就向他人请教或通过网络、书籍学习。

在桥炉村,说起万德忠,村民纷纷称赞。“他在村里发展产业,盘活了村里的经济,还吸纳了近20名村民就业,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村民张邦才在花卉基地干活,每天能挣到60元。

走进万德忠的花卉观光园,各个品种玫瑰花开得正鲜艳。“观光农业一般要三到四年才会见效投产,每当看到基地成片的花儿一朵朵盛开,果树一株株挂果,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万德忠说。

花卉观光园种植了芍药120亩、玫瑰花40亩、康乃馨6亩,还有紫薇花、三角梅、白菊、万寿菊等。同时在农业园套种了清脆李80亩、桃树30亩,截至2017年年底,套种的清脆李、桃子等收入17万余元。

“我要把基地发展壮大,把桥炉村发展成巴城市民休闲观光的后花园,让‘十里花街’名副其实,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面对未来,他信心满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