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自动挡的车都设有''限制挡'',即''1''、''2''、''3''、''4''等一些挡位,其功能是限制自动变速箱的换挡时机,以实现发动机转速持续提升的目的,有利于发动机功率和扭矩的输出。比如:使用''限制1挡'',当发动机的转速和车速增加时,自动变速箱不会随之升高挡位(具有发动机超转速保护功能的自动变速箱在发动机超转速时除外),而使用''限制2挡''时,自动变速箱只能在1、2挡之间转换,其余类推。正因为''限制挡''的特殊功能,所以运用''限制挡''常会给人以驾驶手动挡车的类似感觉,车的动力性更易于表现,因此也有一部分人称''限制挡''为''运动挡''。特别是在需要急加速(如超车)时,将''D''挡转换为''3''挡,可以令自动挡车普遍存在的''油门滞后''感得以明显改善。运用''限制挡''的另一个作用是利用发动机的牵制力控制车速。在连续长时间长距离地下坡特别是下陡坡时,运用''限制挡''可以增加汽车的安全性,减少制动次数,避免制动蹄片过热而导致制动效果衰减。''限制挡''的另一个用途是在需要扭矩力时运用。当车轮陷在泥泞坑洼中,或者是在上坡时,使用''限制挡''会使车显得更合人意一些。

P挡和N挡的作用都是使发动机和车轮传动系统脱离运转。所不同的是在发动机停止运转的时候,挂N挡可以推动车辆。挂P挡时,利用机械锁销把传动轴锁固在变速器壳上。因此,若在P挡状态下行强拖动车辆,必然使自动变速器外壳受到损坏,导致重大损失。同时,在上下坡停车时,也不要仅仅使用P挡制动车辆,还应该牢牢拉紧手制动,以免使P挡机械锁受力过大而损坏。车辆只有在P挡时才能拔出点火开关钥匙。只有在P挡或N挡时,才能起动马达发动汽车。P挡起动是经常使用的模式,N挡起动用于行驶中发动机熄火的情况,若行驶中发动机突然停转,可在保证行驶安全的情况下小心将变速杆移至N挡,然后重新起动发动机,恢复正常运转。

自排挡车的''P''挡(驻车挡)带有一定的制动功能,所以当挡位处于''P''挡时,即使不踩制动或拉手制动,车子也不会动。但是在''N''挡(空挡)时就不同了,此时如果不踩制动或拉住手制动,车子很可能会动,即便是在平地,在液力耦合器的作用下也可能会出现车子缓缓前移的情况,所以在等红灯或交通堵塞的情况下运用''N''挡时,一定要踩住制动或拉好手制动,而长时间停车最好把挡位放在''P''挡上。

D挡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一般的自动变速器有三挡式和四挡式两种,四挡又称为超速挡,英文写法''OVER DRIVE''简称''O/D'',再往下是''三挡''、''二挡''或''一挡''(又称为L挡)。它们的挡位设置规律是:高挡位向下兼容,低挡位不能自动向上换挡。即:若选择四挡,变速器可在一挡至四挡之间根据车辆的速度与使用条件自动选择合理挡位,自动升挡、降挡。若选择二挡,就只能在一挡与二挡之间自动变换而不能升到二挡以上。这时,在车速升高后会使发动机超速运转。

所以一些操作技巧上的差别绝不能忽视。比如在汽车转弯时,特别是前轮驱动的车,在弯道里加油转弯比减油或滑过更安全易控。而自动挡的车由于在制动减速后的加油提速有一个短暂的滞后,所以驾驶自动挡的车过弯时应早一点制动,并将车速减得低一些,然后再加油让车在牵引力的带动下转弯。如果入弯过急,然后再踩刹车,车辆将发生甩尾或侧倾现象,非常不安全。自动挡汽车超车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超车时的急加速仅靠变速箱电脑的能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所以此时应将踩油门的脚松一下,然后再猛踩下去,使发动机转速迅速提升,达到令车迅速提起速度的效果。

对此,你怎么看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