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叫做久保田博二,是一位与中国有着极其深厚渊源的日本摄影师,也是马格南图片社唯一的一位日本籍摄影师,并且还担任过马格南图片社的副总裁。说到与中国的渊源,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今天在网上看到的许多记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彩色照片都是出自他的镜头。他曾经在1979年到1985年的七年时间里,先后45次进入中国,累积在中国旅行了1050天,走遍了中国所有的省份,拍摄下了20万张底片,成为那个年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和记录者。

  久保田博二1939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早年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毕业之后又去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新闻和国际政治并成为了一名自由摄影师。此后便一直在东亚各国和美国进行拍摄,越战刚结束之后的西贡、1978年的朝鲜,以及缅甸、柬埔寨等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而他也记录下了这些国家的历史。

  久保田博二年轻时的摄影工作照

  而他一直最想要拍摄的国家便是当时的中国,久保田在一次采访中曾经说过,“毋庸置疑,中国是日本人总有一天想要去走走看看的国家,我也抱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在1979年,通过西园寺公一先生(对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一位日本人,曾在中国定居,16次被《人民日报》称作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帮助下,他终于获得批准,得以来到中国进行拍摄。当时安排他的拍摄行程的是新华社。这一拍就是七年,最后他成为了在中国拍摄时间最长、走过最多地方、拍下最多照片的外国摄影师。

  久保田博二航拍的桂林

  1979年,久保田博二从广西桂林开始了拍摄中国的路程,并且还是在空中航拍,于是他还成了第一位在中国进行航拍的摄影师。其实在此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久保田博二就跟他的朋友作为日本访问中国团队的随拍摄影师到过中国,当时他们一行人都是周总理的贵宾。所以当他1979年再次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民还是把他当做贵宾对待,所以他当时乘坐的是军用飞机进行了对桂林的航拍。

  1979年航拍镜头下的桂林

  在对桂林进行了两次航拍之后,1981年中国美术馆为其举办了一次展览,他的纪实照片对当时很多的中国摄影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跟随久保田博二的中国人员介绍,他在拍摄的时候,快门像机关枪一样连续响动。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胶片在中国是非常昂贵的,习惯了物质匮乏的中国摄影师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还可以这样去拍摄。

  于是,当时还流传一个谣言,说久保田博二娶了一位日本富婆,所以才能这么浪费胶片。事实上久保田博二并没有娶什么日本富婆,他只是一名马格南的摄影师而已,连续拍摄是他习惯的一种拍摄方式。只是对当时的中国人而言,这简直不可思议,可是对久保田来说,胶片所记录下来的画面远远比一张胶片要珍贵的多。后来久保田先生说过一句话:“无论数码相机多好,你都无法拍摄过去。”

  久保田博二的家中现在还珍藏着他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所拍摄的大量底片。

  7年的时间里,久保田博二到过中国所有的省份,所有的边疆地区,已经所有重要的大城市。上图是他在1981年的西藏拍摄的信仰佛教的藏民在寺庙外面排队的场景。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青藏铁路还没有通车,进入西藏的公路还是非常艰险的。

  久保田博二在内蒙古自治区拍摄的蒙古族青年摔跤场景。

  火车站门口排队的场景,那个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全国掀起一股南下热潮,无数人涌向广东珠三角地区淘金。

  1980年的内蒙古包头市,钢铁厂的工人们正骑着自行车走在上班的路上。

  河南乡村的田间地头,魏朝时期的石像和一位扛着锄头的农妇。

  新疆瓜果成熟时。

  、

  新疆清真寺中做礼拜的穆斯林。

  久保田博二几乎在中国所有的省份中都旅行超过了一个月,1985年他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个人的摄影作品展,并且与同年推出了大型摄影画册——《CHINA》,被西方摄影界认为是记录中国八十年代最出色的画册。而他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对中国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结束了对中国长达七年的报道摄影之后,久保田博二还经常会来到中国,回访他曾经去过的地方,用相机记录中国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同时还经常与中国的一些摄影师进行交流,成为了对中国摄影界影响至深的一位外国摄影大师。

  现在已经年近八十的久保田博二先生还依然活跃在他最热啊的摄影事业中,在2017年富士公司拍摄的一部纪录片中,他还依然可以乘坐直升机到天上去航拍。

  “我喜欢美的事物,在我看来,摄影应该是一种对美的传递,让照片拥有升华心灵的力量。”——久保田博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