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广州有 红专厂。曾经的红专厂。

每座城市都有

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北京有798,上海有M50

而广州有 红专厂

再见了,红专厂

红专厂文化创意园

位于天河区员村四横路

作为广州创意园的鼻祖

这里是文艺青年最爱的拍照圣地

是很多来广大学生必打卡的景点

曾经的红专厂

是广州工业遗产改造的艺术区典范

鼎盛时期是广州一张当代艺术名片

迄今为止发展了整整十年

再见了,红专厂

2009年,广州市提出

“以十年使用时限、

亚运会开幕前投入使用”

红专厂十年不变地保留原状

可使用至2019年

如今十年大限已至

红专厂该何去何从

红专厂正式开拆

这里有属于老广州的集体回忆

2013年红专厂发展最火时

就传出“拆迁红专厂,建设国际金融城”

之后隔几年就传一次拆迁消息

园区的人们已经数不清这是

第几次听到“红专厂拆迁”的传闻了

再见了,红专厂

终于,今年5月21日

天河区人民法院发布执行公告

要求红专厂的现阶段运营公司广州集美组

交还所在地块及地上建筑物

截止时间为6月21日

再见了,红专厂

这几天

红专厂已经开始拆除

靠近南门的B区已经开始了

机器拆除的工作声

墙上大大的“拆”字尤为显眼

入口全都用蛇皮布围了起来

只有工人进出的身影

再见了,红专厂

从高楼看去

红专厂B区内已成一片废墟

拆除后将作为

国际金融城规划储备用地

再见了,红专厂

红专厂拆除工程拖了10年

这一次是正式开拆

伴随着拆除的轰鸣声

会有越来越多的店家撤离

红专厂会渐渐失去当年的氛围

再见了,红专厂

我们再也不能在这里拍照打卡

看展览,逛工艺集市

从此广州少了一个文艺地标

与一代人集体记忆就此告别

再见了,红专厂

红专厂要拆的消息

对不少文艺爱好者来说是晴天霹雳

再见了,红专厂

“你们去白日梦画室喝过咖啡、画过画吗?去E5艺术馆看过画展吗?去360书店看过书吗?去红蚂蚁吃过饭吗?去表叔的茶餐厅喝过奶茶吗?去红专厂里面的足球场踢过球吗……

如果都没有,那就趁着他们都还在的时候,去玩一玩、看一看吧。”

红专厂的前世今生

曾是亚洲最大的罐头厂

红专厂名字来源

红专厂英文名

Redtory是自创单词

是红色red和工厂factory的结合

厂区内有很多复古红色砖墙建筑

因此取用了“砖”字的谐音

用了红专厂这样一个特别的名字

一方面是精神层面,广东罐头厂始建于1956年,当时是一个又红又专的年代,红专厂创始人怀念当时精神奋发、意志激昂的岁月;

另外一方面是物质层面的意义,厂区内很多红色砖材的建筑,取用了“砖”字的谐音,用了红专厂这样一个特别的名字。

再见了,红专厂

广州红专厂创意园

前身是广州鹰金钱罐头厂

风靡亚洲的“豆豉鲮鱼”罐头

最早就是在这里生产的

1893年,现代罐头技术传入南粤,世界上第一罐“豆豉鲮鱼”在国内最早的罐头食品厂广州广茂香罐头厂诞生。

至此,便有“百年鹰金钱,始创豆豉鲮鱼”之佳话。

再见了,红专厂

广东罐头厂是前苏联与中国经济合作的165个重点项目之一,由轻工业部于1956年筹建,1958年投产的大型罐头食品加工企业,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罐头厂。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生产后,厂区内原有的苏式建筑以及结构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大型现代化机械生产的需要,加上“退二进三”政策,厂房搬迁至从化开发区,此后废弃。

再见了,红专厂

直到2009年春天

老厂房被赋予新的意义

集美组公司不愿意罐头厂成为房地产,决定将这片园区改造成艺术创意区,将园区的历史老建筑保存下来。

2009年废弃的老厂房焕发新,被打造成一个集设计、艺术、文化及生活的创意区。至此,一座城市的记忆得以保留。

此后十年,红专厂散发着辉煌的城市艺术文化,也成为了广州艺术发展的见证者。

再见了,红专厂

为了回收地块,鹰金钱公司与集美组公司多次对簿公堂。而集美组公司多次上诉,被外界认为是拖时间。

目前,在金融城的规划中,红专厂未来何去何从仍未明确,有传闻称将全部清拆,也有的说将保留其中的特色建筑。

再见了,红专厂

如今,十年已过

不出意外,红专厂即将画上句号

留在所有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的人心里

曾经风靡广州的文化创意园

在金融城规划下将逐渐淡去

不知道今后的广州

还有几个十年艺术可以消亡

还记得红专厂这些角落吗?

红砖的外墙、高耸的烟囱、

激昂的生产标语、粗重的机械设备

运输货物的火车、铁轨、集装箱

......

再见了,红专厂

园区每一处都能

感受到浓浓的上世纪工业风

维持建筑原貌,保留城市记忆

是红专厂景观最大的亮点

每次来红专厂

就仿佛穿越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诗意,古老,又创意十足

再见了,红专厂

必拍地方-站台

很多人来红专厂就是因为这个火车站台

再见了,红专厂

再见了,红专厂

红专厂的每一条路

都是用罐头制作的术语命名而成

制罐街、冷库街、解冻街、

炸鱼街、成品街......

再见了,红专厂

图片来源:Channy31

蓝天下的水泥高塔

再见了,红专厂

每一个到过红专厂的人

都会记得这个卡通形象

再见了,红专厂

车间街大石馆的黄色墙体

大榕树、大石头,洒落的碎石和落叶

搭配艺术展的大幅海报

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美

再见了,红专厂

经过这条路

墙壁有七彩的涂鸦

再见了,红专厂

每次去都有人

租场踢球的足球场

再见了,红专厂

红专厂承载着很多文艺青年的情怀

是摄影爱好者和文艺青年的集聚地

这里有国内外知名的

画廊、小清新的书店和咖啡厅

再见了,红专厂

中区的几间小店铺

有不少人来拍淘宝

再见了,红专厂

E5艺术馆

你曾经在这里看过画展吗?

再见了,红专厂

360书店

有精美的工艺品和咖啡弥漫的香味

再见了,红专厂

图片来源:rita丹丹

货柜改装而成的小卖部

外面的铁锈看起来十分有年代感

再见了,红专厂

在园区晒太阳的猫咪

还有草地上的那只黄牛

这里拆除以后,他们会去哪里?

再见了,红专厂

“红专厂是一个特别适合怀旧的地方,它默默地隐藏在毫不起眼的员村四横路口,远远看去,它破败、萧条。抬起头,可以看到一个大烟囱,它日复一日地伫立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里还可能是和喜欢的人第一次约会的地方,是周末和三五好友难得的闲逛,或是独处时一次与心的对话。

再见了,红专厂

这个见证了过去的工业岁月

承载了广州人的记忆

又记录着现代人休闲时光的神奇地方

终究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再见了,红专厂

“来红专厂看展”,成为文艺青年相约的口号。

但这几年,展览的数量越来越少,不管是从南门还是北门进来,挂着的展览海报,依旧是挂了两年多的“比尔-维奥拉”。

再见了,红专厂

与此同时,一些设计文创机构纷纷迁出,人走楼空,只留一地落叶在庭院叹息。

逢周末举行的艺墟,地点换了好几处,摊位不乏一些淘宝货。

再见了,红专厂

不少展览的场馆已经紧闭大门,位于B区的榕意餐厅已经拆除,蚁工坊等餐厅仍在营业,但食客寥寥。

再见了,红专厂

图片来源:陈顺顺

曾经举办过不少摄影展的E4和E6早已空荡荡……

再见了,红专厂

图片来源:马蜂窝

红专厂的一块路牌写道:

“我在这里看到了当代艺术,

看到了创意无限的人们,看到了世界“

没有了红专厂

文艺青年的情结将在哪里安放?

我们无法阻止城市发展的脚步

只能将这份情怀永远留在心里

再见了,红专厂

曾经这里是亚洲最大的罐头厂

不久这里会变成珠江新城一般

一座座写字楼拔地而起

成为金融精英上班的地方

容纳更多人的梦想

再见了,红专厂

再见了,红专厂!

时间不像红专厂火车站台这个

永远停留在11点的钟表一样静止

但还是希望你们能永远

记住在红专厂留下的美好回忆

再见了,红专厂

再见了,红专厂

再见了,红专厂

编辑:最小云

综合自识广、信息时报、广州生活君、

广州小资生活,图片来源见标注

广东最生活出品,转载请联系,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