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课上,杨开慧在上海期间与毛岸英、毛岸青拍摄的一张全家福,引发众多青年好奇:明明是全家福,为什么缺少了毛泽东的身影。在这里,青年同志们分享了《牺牲:毛泽东和失去的亲人们》一书节选,带领大家来到那段悲壮的历史。

“天哪,我总是不放心你,只要你好好的,属不属于我都是其次,天保佑你吧。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你,晚上睡在被子里,又感伤了一回,听说你病了,而且是积劳的缘故,没有我在旁边,你不会注意的,一定要累死才休……”


拨开伟人的光环 毛泽东旧居首场浸入式情景党课开讲


毛泽东旧居

这是茂名北路120弄,在毛泽东旧居首次正式推出的浸入式情景党课《印迹》上的一幕,一封杨开慧写给毛泽东未寄出的家书,听来让人感伤落泪。

7月1日是党的生日,青年们穿上时代感的服装参与演绎,围绕一段历史、一张照片、一个暗号、一封家书、一首诗词,拨开伟人的光环,触摸他们普通人的一面,感受一场革命浪漫主义洗礼,感悟“坚守”的含义。

与上海静安的不解渊源

1924年2月,毛泽东来到上海,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并出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和文书科主任。开始,毛泽东居住在三曾里。6月,他携夫人杨开慧、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岳母寓居在当时的穆尔鸣路甲秀里318号(今茂名北路120弄7号),毛泽东在这里居住了半年之久,这也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一次。

据讲解员介绍,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11次来到上海,其中有3次是居住在静安辖区内。

1920年,毛泽东第一次来到静安,寓居在哈同路,也就是今天的安义路63号;1923年,毛泽东第二次来到静安“三曾里”,可惜的是,历史上,“三曾里”毁于一二八淞沪抗战炮火;1924年,毛泽东第三次来到静安,也就是现在的甲秀里。也正是在静安期间,毛泽东完成了从一个普通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

一张“不完美的完美全家福

党课上,杨开慧在上海期间与毛岸英、毛岸青拍摄的一张全家福,引发众多青年好奇:明明是全家福,为什么缺少了毛泽东的身影?作为孩子父亲毛泽东当时身在何处?照片中的杨开慧为何没有一丝笑容,反而落寞和惆怅?


拨开伟人的光环 毛泽东旧居首场浸入式情景党课开讲


党课现场

通过视频还原当时的场景,青年们了解到当时一家4口都在现场,由于中共中央有严格的纪律规定,所以毛泽东没有入镜,这也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讲解员深情并茂:“现在我们称这张照片为‘不完美的完美全家福’,就在于虽然没有父亲、丈夫的身影,但他完美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严格遵守党的规章制度,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一封“穿越时空”的家书

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青年们“穿越时空”来到1927年的湖南长沙板仓。黑色大门里居住着杨开慧一家,这里到处都是悬赏抓捕革命党人的布告,白色恐怖笼罩里。


拨开伟人的光环 毛泽东旧居首场浸入式情景党课开讲


悬赏令

在信息化社会,传统的“家书”几乎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许多年轻的一代,甚至只能在书本上看到这个词,鱼雁传书,吃素寸心。在特定时代的家书,让人们见证了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变迁。


拨开伟人的光环 毛泽东旧居首场浸入式情景党课开讲


穿越时空,对接头暗号

杨开慧家客堂前,在场的青年们手里都有一封家书,仅唯一的一封中有接头暗号。

“姑娘要醋吗?”“不喝醋还能算是老西吗?”“那你要买梳子?”“要。有桃木的吗?”“有。要多少有多少!”“同志请进。”

在这里,青年同志们分享了《牺牲:毛泽东和失去的亲人们》一书节选,带领大家来到那段悲壮的历史。


拨开伟人的光环 毛泽东旧居首场浸入式情景党课开讲


分享《牺牲:毛泽东和失去的亲人们》节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青年们借助杨开慧的书信穿越时空,从一个全新的维度触摸历史,走进伟人,荡涤心灵。

打破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一段历史、一张照片、一封家书,以小见大见人性,通过人性辉映出党性的巨大光芒,血砺忠诚,凝聚起今天不可抗拒的“信仰、信念、信守和自信”的力量。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此次通过“党课+”模式,在形式上创新性融入视频、音频、手机互动游戏等技术手段,导入仪式设计、人物演绎、戏曲引入、戏剧表演、朗读互动等表现形式,让参与者耳目一新,精神振奋,感受真切。在教育模式上,营造前端自主学习氛围,打造中端浸入式体验环境,创设后端自发成为宣传者、传播者的条件。

浸入式党课,打破以往传统的讲解和授课模式,通过内容重塑,流程再造,打造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情景党课创新项目。发掘中国共产党最本源、最纯粹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把区域中的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对于彰显区域红色文化,突显城市文化特质,追寻革命火种,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上海静安将实施“红色遗址保护、红色基因传承行动、红色品牌打造”三大行动,以及“五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地、革命领袖足迹地、早期中共中央机关聚集地、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诞生地、群众运动策源地的红色文化定位。(作者:葛俊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