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自然教育老师,王溪的环保之道,就是让自然之美、环保之重要为更多人所熟知。

他和沿岸居民交朋友,指导高校学生做课题,“大家都开始行动了,母亲河也就改变了。”

当地居民比我们着急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曾如此歌咏汉代长安上林苑的巨丽之美。此后,“八水绕长安”便成为对西安风景地貌的美好描述之一。

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这八条河流在西安城四周穿流,成就了一座恢弘古都。但如今,由于旅游业的粗放发展,不少河流沿岸都充塞着酒店、餐厅的排污口,气味刺鼻;农家乐清出的生活垃圾也在岸边堆积成灾。

王溪加入绿色秦巴环保公益服务中心后,参与的第一次环保行动就是巡河。作为自然教育老师,他带领学生们去走访沣河的支流高冠河;长期以来,因沿岸酒店向河中直排污水,这条河污染相当严重。

“从前这里的水多清啊!后来被污染得不成样子。这几年,得亏政府和你们志愿者花了那么多心思让这河变干净,不能再让人污染了!”说这话的是住在河边的居民。

穿城、穿村而过是西安大多数河流的特点。河流与人离得近,易被污染的同时,也让周边民众无可回避地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王溪和志愿者伙伴们的河流保护工作也得益于此。

他们所在的环保组织绿色秦巴,是河流守望者行动网络的共建伙伴之一,也积极倡导“本地人解决本地问题”。成立四年多来,这个致力于家乡水资源保护的本土组织,发起了“汉江流域水保护计划”、“共护三秦水”等一系列河流保护行动,和许多沿岸居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巡河途中,王溪看到污染着急,附近居民比他更着急。往往无需王溪费力宣讲,居民们便会主动支持他的环保工作。河流沿岸有几个排污口,平常排污情况如何,当地人都是最清楚的;对这些污染元凶,他们深恶痛绝。

王溪便教他们监督排污:录视频、发照片、标明时间地点,发布到网上。有记录、有关注,这就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王溪和志愿者伙伴们的带动下,沿河居民不少都成了兼职志愿者,不仅积极交流自己掌握的河道排污口的位置、状况等信息,闲时也常去巡河,查看排污口的排放时段、污染状况,并把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王溪和绿色秦巴,推进问题的解决。

教育说到底是我的本职

王溪的本职工作是做自然教育,工作范围主要在陕西本地的农场,课程内容注重在地化。因为任教的农场离河流很近,他详细查阅了当地河流的历史变迁,依据河流与土地相互影响的时间线来设计课程:

“最开始河流两岸是稻田,由于水量减少变成旱地、再逐渐变成林地,后来村民们在这里养鸡,养殖对土地造成的负影响又渐渐影响河流……”

这些建立在自我学习基础上的自然教育课程,让王溪与当地生态愈益亲近。去年11月,他加入本土环保组织绿色秦巴,在自然教育师的工作之外,更多参与当地的环保工作。

基于自己做教育工作的特长,王溪很快和西安高校的环保社团熟悉起来,常带学生们巡河、指导他们做项目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孟令微就是得益于王溪指导的学生之一。她学习景观设计专业,喜欢观察鸟类,参与巡河时往往在水域附近搜寻鸟类的身影。

王溪留心到学生们的喜好,便将自然教育里的无痕山林、垃圾分类等理念融入巡河活动中,让学生们的环保体验更为丰富。这些用心的课程设计启发了孟令微,她将自己喜爱的鸟类与河川环境、水流轨迹联系在一起,设计了自己的景观作业主题。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溪已带动三个高校社团定期参与河流保护工作,累计巡河30多次。以河流水环境问题为切入点,他指导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做环境问题调研。

“教他们(指学生)做采样、做分析,这些东西总归对他们的学业有帮助的。”王溪的想法很朴素, “学生刚开始做也是比较迷茫的,教育说到底是我的本职,把能教的东西都教给他们,一些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观念也会有所改变,有的加入到我的志愿者团队,还有的甚至回到学校后自主筹划了校园垃圾分类的行动。”

希望“爱管闲事”的人越来越多

王溪做河流保护的事最初被家人知道时,遭到了反对,父亲警告他“少管闲事”。王溪没多说什么,只是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他在金沙河边长大。近些年来,这条河越来越脏了。“它的源头附近有三个村,沿岸不到两公里的距离,就有61个排污口。上游的养猪场排粪水,中段的在河道养鹅,到了冬天河水就变成浑浊的黑色,臭得要命。”

王溪拍摄的金沙河污染图片

参与水保护工作后,王溪开始监测并举报这条河的污染情况。今年四月,他将拍摄的一组金沙河污染照片发布到网上,很快引起了周边居民的关注和当地政府的反馈。

为更好地处理附近村庄的生活污水,政府开始设计改造方案,计划通过纳污管将沿岸污水引到镇上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并对河流两岸的景观也进行改造规划。

最近,金沙河纳污管的工程马上开始,王溪的父亲再没唠叨过他。看着治污进度一点点推进,父亲反而变成了村里最积极转发环保信息的人,还主动联系亲戚,请他们支持王溪的工作。

被污染的金沙河

尽管赢得了家人的支持,平时做环保工作也受到百姓和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对河流污染问题也反馈迅速、积极改善,但王溪仍觉得西安的环保工作普及度有待提高。

去年带学生做调研时,他发现城市居民和村庄居民对环保的参与度有很大差别。积极参与的大都是河流沿岸的村民,因为他们能切身感受到问题。但河流的污染却并非只来自村庄,城市里的快餐盒、塑料袋等生活垃圾有许多都到了河流里。

人都是自我的,有多少人能为远到看不见的公共事务操心呢?所以我们的环保宣传不能停下来,就像金沙河的那批照片影响村民行动起来一样,人们真正地看见,才会意识到这并非与自己无关。”

以宣导带动行动的成功经验让王溪相信,“只要宣传足够深入,公众的参与度是非常高的。大家都开始行动了,母亲河也就改变了。

王溪小时候在这附近学过游泳,现在这里没法游泳了

1

请谈谈与您有密切关系或对您有特殊意义的河流或水域。

对我意义最深的是金沙河。小时候,金沙河离我家就只有一百来米,从我们家门口巷子走出去就是金沙河,我们村的自来水一直都在河边打。近些年由于河流沿岸生活污水直排,导致浅层地下水水质明显恶化,检测后发现已经不适合饮用,这是和我、我周围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河流。

2

您是如何开始河流保护的?

我本身是做自然教育的嘛,所以对环保一直都有比较深的了解。当时在朋友圈里看到李鹏博发的招募文章,直接就填资料申请加入了。

3

参与河流保护对您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

我自己就是忙了累了嘛。对家人的影响很大,比如我爸一开始让我少管闲事,后来看到我在做的事情、看到金沙河的改变,就没再说什么,还帮我转发一些东西,让更多在地居民知道这件事;我舅舅以前爱去河里电鱼,我开始参与到河流保护之后,他也开始反思,再也不去电鱼了。

4

您在河流保护工作中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

最需要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具体地讲就是与政府对接渠道的便利,以及更大程度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

5

您在河流保护工作中有没有什么经验想同大家分享?

我目前觉得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利用好网络平台的监督作用。哪里有实时的污染,及时拍照,利用网络平台去做实时的监督和举报。这是普通人和环保志愿者都可以无门槛参与又行之有效的事。

本文作者王婳  |  编辑 李东瑶

点击下方图片,

阅读更多守望故事

守望故事

2017年,一本记录了近20位河流守望者爱水护水的环保故事文集——《水起》出版。在《水起》中,我们看到了个体工商户、爱游泳的股民、森林公园管理局副局长、自来水厂工人……看到这些扎根在一线的河流守望者,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一点一滴地影响着身边的人,改善着周围的环境。

2018年,我们将继续挖掘守望者们与河流的故事,希冀将大家积极、踏实、乐观、坚韧的环保能量,传达给更多关心水、爱护水的伙伴,覆盖到更多的江河湖海。欢迎大家自荐或推荐你所知道的“河流守望故事”,请通过留言或邮件联系我们。邮件请寄:

[email protected]

共建伙伴招募当地守望者

陕西渭南/陕西韩城/陕西白河

陕西八水/ 陕西安康 /湖北十堰

重庆地区/云南昭通/ 云南玉溪

四川成都/云南南盘江/河北地区

湖南吉首/怀化/张家界/道县/祁阳

河流守望者行动网络简报

第13期/ 第12期/第11期

第10期/第09期/第08期

我们守望这一年 | 2017

河流守望者行动网络(RiverWatcher Action Network,简称RWAN)是一个由遍布全国各流域的河流守望者们,通过共建、共创、共享而组成的河流保护志愿者网络。聚焦中国各大流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以“支持本地人解决本地环境问题”为核心理念,通过品牌授权、平台共享、联合行动等形式,与各流域在地环保组织、枢纽型机构或公益社群合作,在全国各流域发展河流守望者并支持其开展在地河流保护行动,让中国有河流的地方就有守望者,全面系统的应对当地河流环境问题。

行动网络(RWAN)目前已联结全国31家共建伙伴,超过100个合作伙伴,遍布13个省,一起保护着中国532条河流。其中“向河流垃圾宣战“联合公益网络、“清水为邻”黑臭水体监督网络、”上游一公里“水源地保护网络等已成为中国河流保护重要的行动倡导平台。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riverwatcher.org.cn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