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去年早些时候发生的夏威夷虚假导弹警报事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对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的表现进行了评估分析。结论是警报引发了相当可怕的恐慌,但在得知是误报之后,人们的情绪又瞬间专为愤怒。CDC 表示,尽管事情已经过去有段时间,但他们并不是在放马后炮,因为这种分析有助于该机构提升未来的应急管理水平。

美CDC分析夏威夷虚假导弹事件 以提升未来应急管理水平

去年 1 月,由于测试者的一系列失误,导致有关部门向夏威夷境内的电视电话用户发出了可怕的“在途导弹袭击”警报,甚至一度导致了通信灾难。

这出闹剧持续了整整 38 分钟,期间人们惊慌失措地寻找庇护场所,并在 Twitter 等社交网络上发表了大量评论。

万幸的是,这次玩脱了的“乌龙演习”,给 CDC 如何改进应急管理预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为很多人在接到警报后的第一时间,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讨论危机事件的首选地点。因此在未来的警报说明中,可以借鉴这方面的经验。

比如在发布预警信息的时候,最好同时提供一些应急避难的建议。尽管这并不能解决误报的问题,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大家的恐慌情绪。

本次研究中,团队们在 Twitter 上专门搜寻了夏威夷导弹、避难所、演习、威胁、警报等关键字,结果发现人们一共发布了超过 12.7 万条推文 —— 即便大部分都是转发的消息。

在警报解除前的 38 分钟内,人们一共发送了超过 1.4 万条推文。鉴于此时大家认为警报是真实的,这段时间内的推文,显得尤其有研究的意义。

误报解除后,人们又纷纷表达了他们的震惊、挫败。与他人分享事件信息,试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在推文中贴上了各种标签,向关心的亲朋好友们报个平安。

美CDC分析夏威夷虚假导弹事件 以提升未来应急管理水平

(截图来自:CDC)

“劫后余生”的不少人,开始在 Twitter 上大骂有关部门,抨击其竟然花了半个月小时才解除警报。未参与本次研究,来自伦敦大学的风险与减灾教授 David Alexander 指出:

在 16 分钟的窗口期内,推文的发送量达到了高峰。然而我们很难从社交媒体用户的反应中,了解到夏威夷人民的真实想法。

不过研究一作、来自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门的 Bhavini Patel Murthy 中尉称:

即便如此,对导弹预警可能造成混乱的事实,有助于应急管理机构在未来发出更好的警报,其中应该包括人们可以采取的、更加明确的自我保护措施。

我们需要确保信息发布的清晰明了,让大家知道在紧急情况下该做些什么,确保在正确的时间、获取正确的信息,而不是错误的导弹预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