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意味着一个伟大时代的落幕,但是另一个时代却不知从何而起。

近年来,鲁迅的作品逐步从中小学的教材里撤出,公众对此也由最开始的震惊,热烈的讨论到现在趋于冷漠。

鲁迅的退场对中国文学意味着什么?

鲁迅

大家说到鲁迅,只提他的杂文,谈其深刻性,但鲁迅的作品并不全以思想性为目的。

鲁迅的许多散文跟短篇小说,结构紧凑,文笔直白,人物塑造丰满,环境渲染适度,大部分作品并没有那么晦涩难懂,反而饶有趣味,如果只谈其文学性,很适合初级阶段的语文教学。

其行文上轻巧灵动,用语简练且富于变化,特别喜欢说一些读书人的冷笑话,如: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的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了,居然睡安稳了。《藤野先生》

鲁迅的退场对中国文学意味着什么?

鲁迅和他的藤野先生

但是单从文学角度来看,鲁迅的文章确实“落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现在这个时代所流行的文学,我们借用阎连科老师在博尔赫斯文本细读的讲稿中的说法,我们将它们命名为“苦咖啡文学”。

鲁迅的退场对中国文学意味着什么?

阎连科

何为苦咖啡文学?这种文学的风格是:温暖中带有一点寒冷,甜美中有一点伤痛的文学。

不管是新老作家,我们看那些市面上的畅销书,随便哪一种,它可能内容苦涩又寒冷,但是回归到主旨,它体现的人性一定是温暖的。这种小说的风格读者喜欢、出版社喜欢、批评家们也喜欢。

如果我们将它们称之为“新伤痕”文学,那也是不合适的,那属于过高的估计,它比之伤痕文学还要缺乏深刻性。

鲁迅的退场对中国文学意味着什么?

伤痕文学

这种“深刻性”的缺乏究其原因还是由社会现实所决定的。

如今的社会现实是,国家民族以至小到个人,并没有威胁其生存的苦难,生活在社会中个体的主体情绪以焦虑为主,他们为了生计日夜奔波虽然有时候看不到社会阶层提高的希望,但是至少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所需。

因此,我们在现在的文学作品中看不到像《骆驼祥子》里面社会对人性的异化,也看不到鲁迅作品里仿佛要飞出书本的白眼。

鲁迅的退场对中国文学意味着什么?

骆驼祥子

文学在此又回归到了五四之前的状态,即便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它仍旧失去了它标枪、投矛,乃至开启民智,引导民众的作用,它像电影音乐一样成了一种消遣物。

这种苦咖啡文学里所记录的,并非是那种难以启齿,饱含人性挣扎的苦痛,它变成一种可以跟人们在咖啡馆谈论,诉说乃至分享的东西,它已经不再是必须要生生死死在悬崖跳去“啊”的喊一声。当我们在咖啡馆坐下跟朋友谈感情,谈婚姻,谈苦难,这些说出来的话其实都是被我们所“消解”掉了的东西。

鲁迅的退场对中国文学意味着什么?

苦咖啡文学

它并不深刻,也只是消遣。

其实,这种文学形式的根源还是受西方经典文学的影响。

有统计指出,因为诸多原因的影响,本世纪青年人对政治的兴趣远远低于上世纪。

年轻人不再关心国家跟社会的现状,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流行的经典文学作家,如卡佛、门罗、村上春树等,他们在写作的内容上已经从社会历史向家庭乃至三四个、四五个微小的群体。

我们不能说这种文体不好,但它很难称得上伟大。

我们以村上春树为例,他可能是全世界最畅销的经典文学作家之一,他的书卖得很好,作品质量也很高,但是诺奖他仍旧还是年年陪跑,纠其原因,是我们很难在他的作品里看到日本人的生存状况。

鲁迅的退场对中国文学意味着什么?

村上春树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芥川龙之介、横光利一等人的作品加在一起也没有村上春树卖得多,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代作家的作品里看到日本民众的挣扎跟困境,而在村上春树的书里我们没有看到这一点。

他的书是为了自己而写,看他书的人想在他书里看到的也仅仅是读者自己本人。

因此村上春树虽然畅销,但他赢得的尊重却少。

文学纠其起源和根本,还有记录的作用,它要做到社会的“映射”。

我们说到四大名著,它们经典就经典在它们作品所描绘出的一大群人背后代表的是一个时代,就算《西游记》也是一群妖怪的群魔乱舞,而我们在现在的中国文学中很难看到这样的作品。

我们说《战争与和平》说《悲惨世界》,这样的作品现在对我们来说虽然晦涩难懂,让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趣,但是谁也动摇不了他们在文学史上“伟大”的地位。

鲁迅的退场对中国文学意味着什么?

悲惨世界

现在中国文学的作品里缺乏托尔斯泰那样宏大的苦难,缺乏巴尔扎克那样对社会的描绘,也缺乏卡夫卡那样对人的关怀,简而言之,就是作品里缺乏深刻性。

在50、60后这代作家的寻根文学以后,中国文学就出现了断层。

80后跟90后的这代作家,他们所受的教育,所经历的情感,乃至所经历的人生,其实一点都不比老一代的那批作家少,但是我们很难在这批作家的作品里看到如今80、90后群体在当代中国所遭遇的困境。

我不是说苦咖啡文学不好,但它本应该是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需要有人出来记录这个时代,哪怕是一群人或者是一个行业的困境。

鲁迅的退场对中国文学意味着什么?

余华

现在畅销书作家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去保持他作品的生命力。我们现在仍旧喜欢二十年前余华的《活着》,但是二十年以后我们却很难保证郭敬明跟韩寒还能被记得。

楼下一个男人病的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小杂感》

我一直不担心鲁迅的退场对他有什么影响,因为他的作品注定在百年以后也会被置于“伟大”的行列,我担心的是现在中国的文学,我们并没有办法去填补鲁迅或者说是这代作家离去所留下的空白。

鲁迅的退场对中国文学意味着什么?

鲁迅

鲁迅的退场对中国文学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一个伟大时代的落幕,但是另一个时代却不知从何而起……

——编辑 扶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