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淏杨

当代大学中的学科分类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科学和哲学,当然亦是在那个时间点出现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分裂。但纵观科学发展进程,历史告诉我们:科学一直都是哲学的一部分。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到19世纪,即使有物理学这样当代自然学科分类的出现,但其还是属于“自然哲学”的一部分。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严格区分是不存在的,特别是那群创造“第一原则 ”(Arche)的家伙们。他们是谁呢?传统的哲学史把这部分哲学家划分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这个名称中的“前”并不是时间顺序上的先后,一些“前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家还是苏格拉底的同门。这一名称更多的是为了区分开他们与苏格拉底以道德哲学作为核心的哲学上的不同诉求。作为自然论哲学家和本体论哲学家,他们探究的核心问题是物质起源。他们试图探索出一个普世的理论体系来解释自然世界是由某种或者某几种物质形态构成的。

前往“真相”的道路:脱离神创世的视角,用哲学和科学的方法思考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认为语言是人类最大可能了解物质世界构成的主要途径,但对于毕达哥拉斯而言,这种途径变成了数学(包括算术和几何)。这个对于数学极其敏感的天才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他从一座叫作萨默斯的爱琴海小岛走来,把数学正式带给了希腊人。根据他的理论,自然物质本身是无限的,但是在无限物质的基础之上,物质又通过“有限”的限制来得以显现。在“无限性”和“有限”二者的相互调和之下,自然世界和谐地变成自己本身该有的样子。这就像木匠做工一样,他们可以做出千千万万种物件,但是每个物件本身无非是几何形状的组合和再造。木匠绝大多数时候是按图施工,即使是再有创意的几何图形的集合和演变,物件自身都离不开一种精确性,而这种精确性有赖于数字的量化。

和米利都学派的基础观点一致,毕达哥拉斯也认为物质并不是凭空演变的,追根溯源,被衍生前的自然世界必然有一个不可撼动的“第一”存在。有区别的是,在毕达哥拉斯这里,这种“第一”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或者是单纯的几种物质。他的“第一”是不确定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第一”本身伴随着无限和有限,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下相互作用且存在着。自然世界也是依照这种“第一”在精确的蓝图之下构成的。数学的存在于毕达哥拉斯来说是统领一切的源头,他否定了赫拉克利特的那种自然世界和物质之外的世界(神)的平行。

前往“真相”的道路:脱离神创世的视角,用哲学和科学的方法思考

巴门尼德像

赫拉克利特对人类自我认知的肯定似乎在后辈哲学家巴门尼德那里得到了放大。在巴门尼德看来,通过思考,人类是完全可以直接得到关于物质的纯粹知识。在现今保存的残篇当中,巴门尼德的理论是以荷马式的六步格诗作为载体来呈现的。诗中描述了一个年轻人向女神求取关于所有事物的知识的过程。女神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事物的真相。相反,她向年轻人展现了人自身的认知力量,从而告诉年轻人是可以通过自身获取对于所有事物的纯粹知识。但是这种知识的纯粹性必须通过人类自身与逻各斯的结合才可以得到(Logos这里理解为理性的能力)。

在前往“真相”的道路之前,另外一条“表相”的道路也在他面前展现。正确地选择“真相”的前提是不要被面前的感官体验给迷惑。感官的迷惑性让人类做出错误的判断,并且错误地承认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转换和事物本身有可感知的形成及其消逝过程。但真相是:存在就是无条件的存在。就像冰和水之间,现代物理证实冰是由水凝结形成的。但依照巴门尼德的观点,所谓的凝结是依靠感官对温度的判断而言,但人类的感官是极具有误导性的,它使人们远离真相本身。在他的真相里,冰就是冰,水就是水,二者间的转变关系是不存在的。纯粹的知识里存在就是存在的唯一条件,那种唯一性的体现暗示着物质世界中物质本身的存在秉承着“唯一”的原则,这种“唯一”性是巴门尼德的“第一原则”。

相比起之前的用自然物质作为理解物质世界构成的哲学家们来说,巴门尼德的论述更抽象,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论述也是更具体的。至少,巴门尼德是第一位向人类世界展现“现实”和“表相”的区别的哲学家。在思考真相的里程碑上,希腊人更进一步地拥抱了他们和逻各斯的结合。

在这里还不得不提及巴门尼德的学生芝诺和他被广为流传的芝诺悖论——传说英雄阿喀琉斯在现实环境中可以轻松追上只几米之外的乌龟。然而,在理论空间可以被无限分割的情况之下,阿喀琉斯却永远没有办法超过乌龟。芝诺想通过悖论展现的是空间本身是以整体状态存在的且有不可分割性。这种与生俱来的整体性就是巴门尼德强调的“唯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