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后,血液会被直接输给患者吗?世界献血者日-献血系列科普节目,《十万个为什么》节目邀请上海市血液中心社会事务科谢东甫医生,讲述血液捐献之后的旅程。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听说经常献血,对调动造血系统、加快新陈代谢有好处?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NONONO!细胞本身就是有寿命的,比如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血小板的寿命约为7天。即使不献血,身体里面的细胞也在不断地产生、成熟、发挥作用、衰老、凋亡,始终处于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我们的骨髓也在根据全身的变化来不停地造血,产生新的血细胞。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成年人的血容量大约在3500-4500ml,捐献200-400ml的血液,对全身循环系统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所以,献血对机体本身的造血功能来说,没有太明显的影响。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采血前后医生都会检测血液,如果被告知血液不合格,是否意味着我生病了?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献血前的体检是血液的初检,包括血型的初检、血红蛋白(是否有贫血,男性≥120g/L,女性≥115g/L)等符合了这些国家标准才能献血,否则不能献血。如果医生告诉你,你不符合献血标准,并不意味着你有疾病,可以通过适当的饮食调节、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就能逐渐符合献血的标准了。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献血后的检测,是血液中心为了保证血液的安全。对血液进行国家要求的输血传播感染的检测,比如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但是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排除一切可能的风险以及不确定的情况,而非判断献血者的身体有无疾病,和医院检查病人的原则和目的是不同的。所以,献血者在血液中心献血后被告知血液不合格,不意味着你患有某种疾病。

但是,即使被告知血液不合格,献血者还是可以拿到献血证,因为其作为无偿献血者的事实不变。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献好的血如何进入医院血液科?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献血者捐献的是“全血”,不能直接输给患者。血液中心在采集全血时,血液被放入血袋中,其中有抗凝剂和保存液,不然血液会凝集。

接下来对全血进行成分分离,会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浆,有时还会分离出血小板,把不同的血液成分输送给有不同需要的患者,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血液,还能有效地减少输血反应。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还要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看是否合格,包括ABO血型检测,RH血型检测、不规则抗体检测、输血传播感染病原体的检测,所有检测合格后,合格血液成分会储存在血库里。当医院提出申请后,会发放到各个医院。到了医院之后,还要和患者进行交叉配型,所有都符合、匹配后,才会输给患者。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血液的分离制备过程会被细菌感染吗?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采集到的血液会被放置在无菌的一次性耗材里。分离时,血液被存放的血袋不是一个血袋,而是一套血袋,另外还有好几个相连的血袋,当血液被放在离心机里进行分离时,可以直接在一次性的血袋体系里完成血浆和红细胞的分离工作,不会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也不会受到外界影响。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血液也有保质期吗?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当然有!分离以后的红细胞的储藏时间和所加入的保存液的不同有所区别,在我们国家,红细胞的最长储存期限是35天;分离出来的血浆成分的有效储藏时间是1年;现在临床用的血小板绝大部分来自成分献血的单采血小板,保存时间只有5天。

献血之后,血去哪儿了?

血液储存期是有期限的,所以血液中心在保证库存尽可能满足临床患者需要的同时,又不造成浪费,因此,血液库存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综合考虑整个可能需要用血的人口的数量、医疗水平、医疗资源分布来做出全局、整体的判断、统筹、布局规划。

编辑:沈颖婕

监制:袁林辉、龙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