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科书中对北洋时期的政治统治描绘得十分不堪: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实际上,北洋政府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在司法独立方面做得就很不错。

1913年3月20日,积极推行宪政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到暗杀,举国愤怒。事件发生后,上海警察局抓获了涉案的应桂馨等人,并查获了应桂馨与国务总理赵秉钧的来往电报,这些电报公开后,舆论哗然,人们把怀疑的目光纷纷对准袁世凯。

在军阀混战的北洋时期,有个机关不畏强权敢与总理叫板,获得点赞

​宋案发生在上海,按属地管辖的原则,应归上海检察厅办理。那时,上海只是江苏省所辖的一个县,面对涉案人员赵秉钧国务总理的特殊身份,检察厅的工作人员没有丝毫顾虑,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5月6日,上海检察厅向北京检察厅发出传票,请北京检察厅传解犯罪嫌疑人赵秉钧到上海候质。赵秉钧当然不愿意到上海接受讯问,但他也没敢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阻挠办案或公然抗拒法律,而是以有病为由逃避侦讯,并给北京检察厅写了一份情况说明。

赵秉钧是想使案件不了了之,但上海检察厅却并不放弃。5月30日,在重要嫌疑人缺席的情况下,该厅依然开庭审理此案。在庭上,原告代理律师请求上海检察厅发出提票,强行拘传赵秉钧等人到案,此提议得到上海检察厅的认可,但因被告律师质疑法庭的开庭资格,法官只好宣布退庭。小小上海检察厅在中国司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军阀混战的北洋时期,有个机关不畏强权敢与总理叫板,获得点赞

​北京的司法检察机关同样敢跟总理叫板。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向徒手请愿的学生开枪,当场打死47人,打伤二百余人,人们纷纷谴责政府的暴行,政府一时成为众矢之的。政府极力为自己开脱,对学生进行诬蔑。但此时,北京的司法检察机关站了出来,对该事件依法进行司法调查。他们依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公开了事实真相,指责段祺瑞政府诬蔑学生的可耻行径,要求陆军部严办肇事军警,并要求追究总理的刑事责任。

鲁迅告赢教育总长章士钊一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北洋政府时期司法机关的独立程度。因对鲁迅在女师大风潮中的表现不满,章士钊于1925年8月12日呈请段祺瑞政府免去鲁迅教育部佥事的职务。被免职后,鲁迅拿起了法律武器,向平政院递交了一份起诉书,状告章士钊“程序违法”。章士钊是段祺瑞的红人,具有相当的人脉关系,但历史资料上也未见其敢利用自己的权力对平政院施加压力。平政院最终判决鲁迅胜诉。

在军阀混战的北洋时期,有个机关不畏强权敢与总理叫板,获得点赞

​近代司法独立思想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思想,到了北洋时期,先后出现了五部宪法,都是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制定的。在这样的制度下,尊重司法独立成了当时人们的普遍共识,北洋时期也终于出现了一丝亮光。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唐宝民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