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谈投资讲述的是小到一根针,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其中的学问可谓是从古到今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涉及的投资书籍更是数不胜数,牵涉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本人以故事的形式展开,讲述我所看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投资方式。这里骑牛看熊来和大家谈谈古代食盐垄断,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投资市场中的形形色色。

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我们尝到的咸味是因为其中所含的钠离子产生的,在生活中它不仅可以调味,更是人体必须的物质,如果一段时间不食盐后,身体内的钠离子在每日的代谢中减少,钾离子会乘虚而入进入到血液中,从而引起一些生理性病变,容易出现四肢无力、视力模糊、晕眩、大脖子病等现象。在古代糖和盐同样贵重,但相比起生活必需品来说,盐是缺一不可的。

盐商在古代一直是具有较高的地位,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盐商的鼎盛时期。盐商需要握有“引窝”,这通常都是世袭的运销食盐特权,相当于一代继承一代地保持着这个特权,但这些盐商仍然还要向官府的盐运使衙门缴纳“盐课银”,才能获得运销盐的买卖凭证,古时被称为“盐引”。可以看出盐商和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使你有运盐的资质,但是官府不给你卖盐的盐引,没有这个卖盐的凭证那就属于非法走私了,所以古时盐商和官府的关系最为密切。据史书记载:“扬州的两淮盐商实力最为雄厚,人口众多,势力较广,而其中最有话语权的要数徽商。”盐商有着垄断性的食盐经销权,再加上有官家的庇护,常常哄抬盐价,自己赚的彭满钵满,民生却是苦不堪言,这也是商品垄断带来的巨额暴利引起的社会问题。古时的盐商不仅用哄抬价格的方式来获取暴利,常常还有典当行和放贷的生意,其实也是为了买不起盐的人,通过典当财务以及放贷收取利息赚取更多的利润。

盐商过着挥金如土的日子,据史书中记载:“盐商每顿饭通常都要吃上十道菜,不仅婚礼嫁娶挥金如土,丧礼送情也是动辄万金起。”据说曾有一个盐商每日早起要吃两枚鸡蛋,有一天忽然察觉每天吃的鸡蛋不仅好吃,而且蛋黄颜色也同其它鸡蛋不一样,感觉十分诧异后,喊来了厨房的主厨,问他这枚鸡蛋为何如此美味?主厨说:“这些鸡蛋每枚一两银子。”盐商大惊,忙问道:“为何这么贵?一两银子可以买一大篮子鸡蛋了!”主厨说道:“生出这些鸡蛋的母鸡,每日的饲料中都夹杂着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所以母鸡生出来的鸡蛋自然就昂贵了!”盐商派人去调查后确有其事,不仅没有停止进食鸡蛋,反而大量买入每日三餐必食此蛋。

盐商和官府勾结,购买的腌盐桶常常只有一半的价格,有时甚至只给五分之一不到的价格,中间的差价私下给一部分官府,另一部分留作利润,每次上万桶的购入无疑就形成了非常低的成本价格,从中获取低买高卖的巨额利润。盐商手握食盐的运销和产销权,并且有官家的庇佑,这就形成了赤裸裸地垄断行为,通过剥削制盐劳动力和食盐的消费者,赚取价差的同时获得了巨额利润。消费者高额买入的常常是“价高质差”的粗盐,甚至是夹杂着泥土的食盐,在民不聊生的事态下,私盐逐渐开始盛行。虽然是犯法的,但只要有销路,仍然还是会有不少的“盐帮”铤而走险,朝廷的官盐税收年年递减,最终开启了“盐政改革”的政策,降低了销售食盐的准入门槛,商人只要向当地的衙门报备达到既定标准即可经营,一时间垄断的市场出现了竞争的“力量”,盐业又开始兴旺了起来。

垄断行为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点需要出发,调节价格与产品质量,缺乏有力的合理竞争机制,常常会出现违背市场规则,甚至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的事情出现,特别是一些生活必需品更是垄断行业滋生暴利的“温室”。现在的发达社会对于一些公用事业和食品类,控制权牢牢握在了国家的手中,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和社会的稳定性,但对于一些落后和战乱的国家,垄断行为的现象仍然是屡见不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