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空间论》如何保障空间安全?这句话问得很好。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安全与战争的区别。一个国家发生战争了,我们大家都看得见。但一个国家不安全了,我们大家未必都看得见。因为安全是隐患,只有安全发生质变,显示出来的就是事故、灾害、动乱和战争。一件事物分为三种状态,安全是一个中间状态,在这个中间量的两头,分别是和平与战争,平安与事故,稳定与动乱,安稳与灾害。好比一个人一样,也分为三种状态:亚健康状态、健康状态、生病状态。而安全,则是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不安全状态,而得病则是不安全积累到发生了质变形成的状态。一个人个人,要时刻处于健康状态,就需要及时解决亚健康,解决不安全隐患。国家也一样,要时刻处于安全状态,及时解决不安全隐患,避免战争、事故、灾害、动乱产生。

龙凯锋:长期以来我们有战略误区,忽视对不安全隐患的重视和解决

所以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有战略思维的误区,以为不爆发战争了,国家就安全了;以为没有发生事故,就平安了;以为没有发生灾害,就安稳了;以为没有发生动乱,社会就稳定了。在和平与战争之间,还有众多的不安全隐患存在,任何一个隐患没有处理好,都可能导致国家从和平状态走向战争状态;在平安与事故之间,还有众多的不安全隐患存在,任何一个隐患没有处理好,都可能导致事物从平安走向事故;在稳定与动乱之间,还有众多的不安全隐患存在,任何一个隐患没有处理好,都可能导致社会从稳定走向动乱;在安稳与灾害之间,还有众多的不安全隐患存在,任何一个隐患没有处理好,都可能导致人类从安稳走向灾害。而要解决这些不安全隐患,则需要动态的大数据做决策支撑,也需要具体果断正确的对策与措施。

《空间论》如何保障空间安全呢?这句话的实质是,《空间论》如何能保障空间不发生战争、灾害、事故、动乱?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空间安全动态监测机制,这个空间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使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形成巨大的安全监控网络。在这种安全大数据支撑下,国家才能及时作出安全宏观调控,避免从和平走向战争、从平安走向事故、从稳定走向动乱、从安稳走向灾害。这也意味着,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从军事领域的制胜法则成为空间安全全方位治理的原则。空间安全治理只有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动态大数据监控机制下,才能确保将安全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无形之中,最大限度减少国家之间的战争内耗、社会内部的事故动乱、自然变化造成的灾害。减少了灾害、战争、事故、动乱,意味着增加了财富,这何尝不是一种发展?

龙凯锋:长期以来我们有战略误区,忽视对不安全隐患的重视和解决

《陆权论》、《海权论》和《空权论》是无法建立空间的安全监测系统的,一方面是其国家私有制的空间占有方法,无法实现全球空间的整体监控。因为任何国家的小空间,在地球大空间受危害时,都无法独善其身。二是陆上和海上监控体系,无法避免地球曲率造成的盲区。空中也无法使监控体系持久活动,比如飞机、热气球都无法长时间活动。这种陆地、海面空间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对全球整体空间的动态监控。

其次需要建立全球空间联合的规则和共享秩序。一个国家再强大,也无法建立全球系统的空间监控体系,因为各国的空间具有主权性和独立性。要将全球的空间进行联合起来,则需要在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联合的规则和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空间系统和数据共享的可能。比如铁路互联互通,铁轨需要共同的标准。比如数据的互联互通,需要共同的标准。比如共同应对灾害、事故的安全隐患的评估,需要共同的标准,才能及时调控,及时救援。

第三是需要建立空间联合的组织指挥体系。在空间安全数据支撑下,实现知己知彼之后,及时调控和行动,则需要建立空间联合的组织指挥体系。否则,没有行动和调控,就无法解决不安全隐患的质变。所以“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龙凯锋:长期以来我们有战略误区,忽视对不安全隐患的重视和解决

以上是我对《空间论》的最新思考,不当之处,还请朋友们批评指正。目前我的《空间论》系列思考,主要发布在龙凯锋瞰天下今日头条、龙凯锋瞰天下搜狐号、龙凯锋瞰天下公众号、瞰天下智库公众号上,因为国际评论的原因,龙凯锋瞰天下一点号和龙凯锋瞰天下企鹅号被封了,目前只有这个四个号有原创标签。喜欢的朋友请及时关注我的后续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