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合体,并购实现多赢目标

2015年中国酒业最具投资价值电商平台评选【投票进行中... ...】点击进入

资本合体,并购实现多赢目标

热闹的双11,把酒商的“精彩节目”推向了一年中的高潮,其实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一年中的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酒行业调整期的第三年,行业厂家与商家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再生动力,资本动作不断,虽然从表面上看,资本市场波澜不惊,没有大的资本投入,但在局部区域与细分市场,资本的精准投向趋势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国际上的企业并购,还是我国国内的企业收购,都在资本投入之下,剑指更加深层的市场划分。具体到酒行业,徽酒集团“小微力量”创始人戴晓虎认为,并购分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像五粮液去并购外地的企业,像泸州老窖去实现跨区域的并购,第二方面是白酒生产企业去和经销商重组,上下游整合;第三是下游反向收购一些酒厂,大的经销商有很强的渠道优势,反向收购一些中小规模的酒企;第四是互相参股模式比较多,一些大的经销商去收购区域的经销商,通过组合,增强自己对当地渠道的掌控力,这四个层面目前是比较活跃的现象,因为中国酒企更多的是在流通渠道。

百威英博收购SABMiller(米勒),这场啤酒界的并购可以说算得上是一场“世纪并购案”,百威英博以1060亿元并购了SABMiller,这样的并购使得世界啤酒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动。本次并购之后,最直观的影响在于在世界范围内,每3瓶啤酒中的1瓶将销自并购之后的公司。更令人咋舌的是,啤酒行业中的每2美元利润中的1美元,将由这家并购之后的公司获得。所以表面上看似是两个啤酒公司的并购,但是本质上却是一场资本与渠道的争夺战。

我们先放慢速度,在叙述百威英博并购SABMiller后对于市场的影响之前,回顾一下这场“世纪并购”的整个发展脉络:

9月16日 全球第二大啤酒企业SABMiller宣布获得全球最大啤酒企业百威英博并购邀约;

同日,百威英博发表声明,有意并购SABMille;

9月28日,百威英博在采取并购之前,与SABMiller的最大股东Altria Group MO.N进行接洽;同期,银行愿意为其并购提供逾500亿美元贷款;

9月30日,百威英博接触进行融资的银行,银行总数约为10家,预计融资总额度将近500亿至700亿美元;

10月6日,SABMiller拒绝百威英博每股价格略超40英镑,总值接近650亿美元的非正式并购报价;

10月7日,百威英博提高并购SABMiller价格至每股42.15英镑;

10月9日,SABMiller拒绝百威英博每股42.15英镑提价。百威英博第三次出价;

10月13日,百威英博将并购价提高至每股44英镑,总价值约674亿英镑;

同日,百威英博与SABMiller达成并购协议。

是什么因素推动着百威英博不惜四次出价并购SABMiller呢?

在全球的大背景之下,全球啤酒市场销量呈现下滑趋势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变慢,啤酒市场还面临着烈酒、葡萄酒甚至于软饮料等各方面的激烈竞争。物竞天择,竞争必然带来淘汰,所以强强联手仿佛成为了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并且,虽然百威英博占有20%的全球市场份额,但其市场的重心却在美洲。尽管北美和南美共同协力贡献了约70%的销量,但百威英博不得不承认在北美市场的增长局面面临着放慢的窘境。所以当这些问题出现在百威英博面前时,留给百威英博的机会似乎也就是要通过并购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与此呼应的是,SABMiller在非洲地区拥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仅仅凭借这一点对于百威英博来说SABMiller就是一块可口的肥肉。所以对于本次并购来说,百威英博几经提价仍然不放弃并购SABMiller,必然是有利所图的。

自古以来,商人无利不起早,这句话对于这场“世纪并购”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如果本次并购能够成功完成的话,那么作为本次并购计划的提出者百威英博来说并购SABMiller之后,将势力扩充到非洲地区,因为它是整个并购的积极推动方,所以必然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而对于被动一方的SABMiller来说,通过这次并购,能够借助百威英博的实力,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巩固其市场优势。

所以,通过利弊分析之后,不难看出,本次并购对于两家啤酒企业巨头来说,都是有利可图的。双方都想从彼此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中国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之一,全球啤酒市场格局的变化,也势必会牵引中国市场的变化。所以这次并购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可能因为本次并购而被迫进行市场变革。

百威英博是国内珠江啤酒的大股东,南非米勒持有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华润雪花49%的股权。所以百威英博并购SABMiller后,南非米勒持有的49%华润雪花的归属问题成为了一个谜。我们不妨摆出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我国啤酒行业的争霸格局中,市场份额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华润雪花23.2%,青岛啤酒18.4%,百威英博14%,燕京啤酒10.7%。如果并购成功,那么中国啤酒市场可能被百威英博所垄断,百威英博就要接受多国的反垄断调查,所以华润雪花的49%股权对于百威英博来说,是既危险,又无法抗拒的诱惑。

为什么说华润雪花对于百威英博来说是巨大的诱惑呢?百威英博放弃华润雪花股份无异于放弃在中国啤酒市场上面的主导地位。而对于华润雪花来说,49%控制权的转让,可能对华润集团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收回股权的机会。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两家啤酒企业的并购,使得全球啤酒市场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而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以及成本开支的减少将进一步提高国际啤酒行业的净利率。对于我国啤酒行业来说,净利率一直远低于国际同行水平,此次并购或将刺激中国啤酒市场的整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内啤酒企业的经营效率,这也不为是一件好事情。

2015年对于以老酒收藏见长的歌德盈香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5月20日对外宣布合并国内大型酒类电商也买酒;9月2日,又斥资数亿元全资收购上海知名酒类连锁运营商酒老板;9月27日,与温州中源副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双方合资成立歌德中源贸易有限公司。

130天里,歌德盈香几乎用快进的方式开阔着自己的疆土,收购进一步标志着歌德盈香在O2O布局上加快成型。以进口葡萄酒和陈年名酒为特色产品的歌德盈香在不断加大线上业务的同时,加快建立各类线下品牌连锁店,积极打造一个涵盖B2B和B2C乃至C2C的体验式酒业O2O生态圈。立足于这个生态圈之下的歌德盈香,将随着资本的投入,进一步扩张。预计在未来一年内,门店数量将超过500家。

是什么促使原本偏安于老酒一隅的歌德盈香进行大举的并购活动,染指新酒渠道呢?

背后的资本推手无疑加大了目标的实现。当今的酒行业,酒类渠道变革成为了发展企业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歌德盈香董事长刘晓伟曾表示,“歌德盈香想在渠道上做些整合,酒类渠道变革可能还是要以整合并购为主,酒行业的流通领域本身还是很传统,白酒也有一定的市场性和计划性,让行内的人来重组并购更现实一些,这也是像诸如鼎晖、华泰证券投资我们的原因”。

除了酒商在渠道领域的动作,今年8月19日,在酒业产业链条中处于上游地位的沱牌舍得也发布公告,天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终于以每股23.51元,总价38.22亿元摘走了沱牌。十年的时间,仿佛一切都因为这场收购,国企沱牌舍得集团通过此次白酒混合制改革,真正实现民企控股。

从这场收购中,我们不难看出,沱牌之所以选择天洋控股,除了资本层面上的考虑之外,天洋控股在商业方面的渠道、资源和经验,对于现在处在白酒市场调整期的沱牌舍得,则帮助其完成改制。这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在生产型企业改制过程中,对市场与渠道的优先把控,是厂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沱牌的改制路一直十分坎坷,从最初的挂牌因无人应答被叫停,到7月,项目调整受让方条件并提高挂牌底价后再次挂牌,征得4家意向方,并于8月19日公开网络竞拍。最终,天洋控股以23.51元/股的价格竞标成功,折合总价约38.22亿元,溢价88%。这一路可谓 “艰辛”。

作为老牌名酒、川酒“六朵金花”之一,沱牌舍得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发展亦面临诸多瓶颈。本次天洋控股集团入主,无疑是给沱牌舍得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谈及天洋控股入主的利好影响,沱牌舍得集团总经理张树平将其比喻为“身体强壮了”。他表示,“20多亿元将注入集团,公司有了资金的优势;其次是“脑袋灵活了”,民营控股,相应机制更加灵活,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未来还可借助天洋控股的平台、社会网络提升沱牌舍得的整体品牌。“天洋方面有设想,探讨旗下的文化产业与白酒进行结合发展”。

2015年的酒行业,经过两年多的行业深度调整,出现了一股并购热潮。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针对这一现象表示,今年酒业并购的看点就在于O2O,酒类流通领域的亮点也是O2O。王新国认为,在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个人的主体地位已经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企业在发展中,要改变过去以产品、渠道为导向,转而以用户需求和服务为决策依据,从单打独斗向合纵连横发展,热情拥抱互联网+。酒业已经从产业链模式开始跨入生态圈。

洋河股份投资中心副总经理庄凯认为:以往传统行业钢铁和电子比较多;上市公司并购一个企业,不可能是一个小规模的企业,而之前很多酒企业小日子还过的异常滋润,它的经营做得稍微好的,卖的动机都不是那么彻底;并购方和被并购方之间的文化整合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这是并购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但是,即使着眼于现在还未成熟的酒业并购市场,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并购必定是好品牌、好产品、好渠道、好酒企的强强联合。

(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2015年第12期)

精彩内容推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