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宾语(微信公众号:廉政空间 ID:Lzkj328)

微信群让一些人从线上走到线下,也让一些“老熟人”在成为群友后变得陌生。

微信群是一个万花筒,纷繁复杂,变化莫测,有诗意阳光,有苟且暗箱。    

上周,网上在热议家长微信群已成为老师课外工作的重要阵地。不过,本用于方便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渠道,已成为老师的隐形负担,不少老师感叹:“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

有了微信群,也便有了同学群、同事群、工作群。单是同学群里,就有小学同学群、初中同学群、高中同学群、大学同学群。这还不算那些一言不合就另外拉群的。一所大学寝室4个女生,开始时成立了一个“赵钱孙李相亲相爱同学群”,说好的人生就这样如初见,这世上没有秋风悲画扇。但不到一周时间,赵同学就拉了个“赵钱孙”群,钱同学拉了个“钱孙李”群,孙同学拉了个“孙赵李”群,赵同学又拉了个“赵钱李”群……这才四个人,就暴露出一堆矛盾,建了5个群,如果是一个班级家长微信群会怎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微信群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互动”,互动才能彰显其存在的价值,但这个互动的前提是客观和尊重。

什么是客观,客观是指人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家长微信群当然也不能离开“教书育人”这个基本的前提。

教书,需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我相信大家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不希望看到司机边开车边发微信的危险动作,同样,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不能够一边上课,一边看手机;一边吃着午饭,一边惦记着录制短视频往家长群里发;一边备着课,一边与家长拉家常。当你一遍一遍要求老师拍你家宝贝视频的时候,要想到班里的几十个孩子每一个都是家长的宝贝,老师能不能为了跟拍你家宝贝而疏忽了其他的宝贝?

毋庸讳言,家长微信群确实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降低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成本,让每个人都有了平等的话语权,但家长微信群毕竟有别于没大没小的聊天群,家长们必须明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理。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在从事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作为老师,应该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尽到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作为家长,不能对教师干涉过多,更不能指手画脚,以编外校长自居。

家长微信群的本质是学校与家长建立一个沟通平台,老师们可以在上面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可以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有事常沟通、无事不闲聊”。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有家长在群里一遍遍艾特老师请“老师看到速回话”的,有代购化妆品的,有要求投票的,有转养生文章的,有发心灵鸡汤的,有一言不合就在群里质疑老师或与其他孩子家长对骂的。

作为家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如果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一天到晚口无遮拦地在群里说三道四,怕是万世师表的孔子和百代文宗的韩愈在微信群里,也会不胜其烦。

家长微信群需要教师和家长来共同维护,教师为人师表,严守师德底线,普遍问题可以拿出来探讨交流,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与家长私聊沟通。每次发过通知后,主动加上“无需回复”之类的提示语,避免不必要的刷屏信息。家长对学校和老师要多一分谅解,多一分支持,对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在学校的表现要有足够的信心。只要双方能互相理解,彼此尊重,互信互任,达成共识,无论是在家长微信群内还是群外,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能形成良好的氛围,实现学校和家庭共育的教育目标,一切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一切为了孩子”才是家长微信群存在的根本。(文/宾语  图片来自网络)(宾语的廉政空间微信公众号:lzkj328)

———————————————————

来源:廉政空间:lzkj328

编辑:夏荷

同名博客“宾语的廉政空间”总阅读量已超过6亿人次。

出品/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廉政空间(ID:Lzkj328)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