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俄两国在波罗的海、黑海等国际水域互相对峙。据美国高官在接受采访时称,俄罗斯的潜艇活动已扩展至“冷战时期的水平”,令美国“很难应付”。相应的,美国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潜艇新计划。

美俄潜艇大决战,毛熊凭什么绝地逆袭

神出鬼没:美俄潜艇综述

自19世纪中叶的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军用潜艇已经历200多年发展。潜艇在水下航行,具有隐蔽性、突然性,有可能对火力、吨位远胜于己方的水面战舰造成损害和威胁,这就增大了海战中的变数。

在冷战期间,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实力远远超过苏联,堪称是七海制霸。为了遏制对方的优势,苏联就必须发展出庞大的潜艇部队,从而使占尽优势的美国海军,也必须时刻小心防备,不敢过于嚣张。而美国依仗本身的科技和经济优势,也必须发展一支强大的潜艇部队,对苏联还以颜色。毕竟有时候,“最好的反潜武器就是潜艇本身”。这样,冷战时期,尽管美苏并未展开面对面热战,但双方潜艇相互侦查、跟踪、扰袭的游戏却玩的不少。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想跟美国做好朋友。十年讨好,却发现白头鹰始终在一刀一刀给大毛熊放血。无奈,俄罗斯重新捡起装备,对抗美国。这时,它的实力比苏联时代大为下降,海军与美国的差距更大,于是潜艇这种“非对称”的武器就更加重要——可怜的是,俄罗斯现在太穷,简直连潜艇部队都不怎么装备得起了。好在,瘦死骆驼比马大,至少技术底子在,至少,造出不错的新玩意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美俄潜艇的对峙,既有数量的比较,更是质量的比较。潜艇与潜艇,个体性能差异巨大的。

潜艇按照发动机的方式,可分为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常规潜艇以柴油燃烧作为动力,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通常在水底高速行驶几十海里或低速行驶几百海里后,就得浮上来充电。即使采用最新的AIP(不依赖空气的发动机),也不过能潜行一两千海里。而核潜艇以原子能为驱动,续航距离高达20万海里(能绕地球几周),战斗力远远超过常规潜艇,通常吨位也大得多。当然,常规潜艇也有自身的优势:除了技术门槛低,造价便宜外,它们的噪声一般比核潜艇小。而在水下,噪声低就意味着被敌人发现的风险降低,战斗力也因而增强。

美俄潜艇大决战,毛熊凭什么绝地逆袭

潜艇从功能上划分,则可分为攻击潜艇和战略潜艇。前者用巡航导弹和鱼雷攻击水面舰艇、敌方潜艇甚至陆地上的目标,而后者则可以发射弹道导弹攻击远距离的敌人,甚至发射洲际导弹,投放核武器。就美俄两国而言,战略潜艇主要用于核威慑,针对的目标是彼此的国土、大城市或海外基地。而海军与海军的较量,主要还是靠攻击潜艇。

威风八面:美国潜艇部队

“白头鹰”美国既是当今世界“一超”霸主,又是当之无愧的潜艇之王。世界最早的潜艇是美国人研发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 “鹦鹉螺”号也是美国人在1954年造出来的。从此以后,美军不再制造常规潜艇,海军清一色采用核潜艇。全世界也只有美国敢玩得如此高端。

5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不停地生产实用型的核潜艇。其中,攻击核潜艇共发展了七代,分别是鳐鱼级、鲣鱼级、长尾鲨级、鲟鱼级、洛杉矶级、海狼级和弗吉尼亚级。现役主力是第五代洛杉矶级核潜艇,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造了60多艘。它长110米,宽10米,潜排量6930吨,水下航速35节以上,可以发射鱼雷、战斧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等,后来还装备了垂直导弹发射装置,具有全面的反潜、反舰和对陆作战能力。

美俄潜艇大决战,毛熊凭什么绝地逆袭

1989年开始建造的第六代“海狼”级核潜艇更是被誉为“21世纪核潜艇”。该艇长99米,宽13米,水下排水量9150吨,水下最大航速38节,最大潜深600米。它首次采用了X型艇艉和泵喷推进方式,机动性高、安静性好。艇壳采用高强度的HY100钢,可以在冰层下安全活动。艇上武器有8具660MM大口径发射管,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和MK48-ADCAP型鱼雷。电子、水声设备功能更是强大。不过,由于海狼级刚刚服役,冷战便已经结束,美国不再需要对抗巨无霸苏联,而当时售价高达20多亿美元的海狼级显得过于昂贵,于是仅造了3艘即告停止。

美俄潜艇大决战,毛熊凭什么绝地逆袭

针对冷战后一家独大的局面,美国开始发展相对便宜的第七代核潜艇“弗吉尼亚”级,至今已服役11艘,后续还在不断建造。该艇潜排7800吨,最大潜深 488米,最大航速34节,造价比海狼级便宜(2005年的20多亿美元),同时安装了最先进的C4ISR作战系统,还能发射无人潜水器,用于水下侦察、扫雷和反潜,以及搭乘“海豹”突击小组的小型潜艇,作为岛屿和登陆渗透突击之用。

美俄潜艇大决战,毛熊凭什么绝地逆袭

至于战略核潜艇方面,美国在1959年即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战略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该型战略核潜艇长116米,宽10米,水下排水量6700吨,可携带16枚“北极星A1”弹道导弹,射程为1200海里。此后,美国在60年代造出第二代的“伊桑.艾伦”级、第三代的“拉斐特”级。美国现役核潜艇主力是1981年首次服役的“俄亥俄”级,至1997年共造18艘。“俄亥俄”级长171米,宽13米,水下排水量18750吨,最大潜深300米,最大航速25节。该级装载24枚“三叉戟Ⅱ”弹道导弹,射程12000公里,能携带12枚10-40万吨当量的分导弹头,一艘便能毁灭几百个城市。

美俄潜艇大决战,毛熊凭什么绝地逆袭

残阳夕照:俄罗斯潜艇现状

在潜艇方面,俄罗斯是美国唯一的对手,虽然双方实力还是颇有差距。前苏联的核潜艇之路紧逼美国,在1958年即服役了第一代攻击核潜艇“N”级。其长110米、宽9米、水下排水量5750吨,最大潜深300米,整体来说,比美国的第一、二代攻击核潜艇都先进,与第三代“长尾鲨”大致相当。冷战中期,前苏联又建造了第二代核潜艇“V”级,其武器装备除了鱼雷,还增加了导弹和深水炸弹等。第三代核潜艇“A”级于冷战后期建造,其体型较小(水下3700吨),机动性高(水下47节),可以在狭窄水域作战,并下潜700米。第四代“O”级则装备了对地巡航导弹。此后,苏联-俄罗斯又服役了鲨鱼级、M级和S级等三种高性能核潜艇。

美俄潜艇大决战,毛熊凭什么绝地逆袭

(鲨鱼级核潜艇)

在战略核潜艇方面,前苏联也与美国针锋相对。第一代战略核潜艇“H”级1962年即开始服役,随后又是第二代“Y”级和第三代“D”级。1984年,前苏联的第四代弹道导弹“台风”级正式服役,该舰长达171.5米、宽24.6米、最大排水量26500吨,最大潜深1000米,装备综合声呐,卫星GPS导航和无线电导航系统,静电陀螺惯导系统等。武器除了鱼雷,还携带20枚SS-N-20型潜地弹道导弹,每枚射程4500海里,携带7至9枚20万吨级核弹头。“台风”是世界最大的潜艇,是红色帝国暴力美学在海底的直接物化,也是北约国家的噩梦。但苏联潜艇最大的问题是噪声较大,从而严重影响了战斗力。

美俄潜艇大决战,毛熊凭什么绝地逆袭

由于苏联的经济实力相对美国有限,而水面舰艇的相对薄弱,以及海岸线更加复杂,使得苏联还保持了大批常规潜艇部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乖乖臣服美国,军备全面荒废,曾经世界上最庞大的潜艇部队也土崩瓦解。直到2000年普京上台重振旗鼓,但因经济制约,依然再难恢复旧日风采。在2012年,俄罗斯服役了第五代战略核潜艇“北风之神”。该艇长170米,宽13米,排水量1.7万吨。块头上不如前辈“台风”,但其火力更为强大,而且在降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被称为“最安静的核潜艇”,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和威慑力。

美俄潜艇大决战,毛熊凭什么绝地逆袭

目前,俄罗斯潜艇部队拥有战略核潜艇约10余艘,攻击核潜艇约30艘,常规潜艇约20艘。单纯从总数量上只比美国少一点(70多艘对60艘),但若比核潜艇数量,那就差了一大截。若是拿攻击核潜艇出来对比,俄罗斯的主力攻击核潜艇还是奥斯卡级和阿库拉级,一共20余艘。这些80年代初服役的潜艇,是前苏联时代的遗产。若对上美国第五代洛杉矶级(尚有40余艘在服役中),尚能拼个不相上下,但如果遭遇美军第六代海狼级和第七代弗吉尼亚级(已有约14艘服役,还有近10艘在建),则要吃大亏。因此,俄罗斯方面咬紧牙关,又推出了“白蜡树”级攻击核潜艇,作为抗衡美国核潜艇优势的大杀器。

逆袭杀器:885M型潜艇

面对冷战后美国海军咄咄逼人的困境,俄罗斯唯有奋起抵抗,而“价廉物美”的潜艇就成了最优选择。这里面的成果便是885M型“白蜡树”级攻击核潜艇(北约称亚森级)。

事实上,早在冷战正激烈的70年代后期,前苏联便开始了新式攻击核潜艇——885型的研发,几乎是紧跟着美国的脚跟。遗憾的是,这款潜艇还在设计中时,苏联便解体了。所幸,俄罗斯联邦并未放弃计划,反而于1993年开始动工制造。由于经济滑坡、政治投降、军备荒芜,这款第四代潜艇经历了将近20年。直到2014年,首艘艇“北德文斯克”号才正式服役,比预定计划晚了19年,比美军的“海狼级”晚了差不多20年。这时候,厂商已经针对最新科技发展进行了改革,即885M型。

美俄潜艇大决战,毛熊凭什么绝地逆袭

之前俄罗斯《造船》杂志曾说885M型艇长121米,潜水排水量1.4万吨,人员编制90人。然而随后的报道则显示,885M型的长度为111米,潜排量8600吨,成员77人。这个数字更加合理,基本介于美军的弗吉尼亚级和海狼级之间。

885M艇的外观是拉长水滴线型,艇身修长,艇艏圆钝。该潜抗沉性很强,坚持了俄国海军常用的双壳体设计,外面一层是外壳,里面一层是耐压壳,两层壳之间则是海水舱,当潜艇在水下时,其中充满海水,相当于裹上了一层厚厚的海水垫子。这样,当潜艇发生水下碰撞,或者遇上爆炸时,就能够保护舱内人员和设备。如果885M挨上一枚鱼雷,就算鱼雷能炸开外壳,接下来面对好几米厚的海水,爆炸能量也会被尽数吸收,无法再对内层耐压壳造成严重破坏。据称,这种潜艇在北冰洋上浮时,可以轻易把好几米厚的冰层撞开,而自身不受丝毫伤害。却不伤分毫。按设计要求,当一枚带常规战斗部的轻型鱼雷击中艇身中部时,鱼雷除了要击破艇的外壳,还要穿过数米厚的压载水层。

885M核潜艇采用了最新研制的KTP-6型一体化压水反应堆,最大功率31.6兆瓦,加一次核燃料可以管30年,这意味着核潜艇最初加一次燃料后,从下水直到退役,基本无须再加。885M型的潜水深度可达800米,这样既可减少被敌方发现的风险,也能躲避各种深水武器的打击。

美俄潜艇大决战,毛熊凭什么绝地逆袭

由于俄罗斯缺乏美国那么强大的航母编队和水面舰艇,它的攻击核潜艇基本就是远距离常规打击的主力。因此885M既要担任反潜任务,也要对付水面舰艇,还要负责打击陆上目标。为此,俄国军工设计师为885M安排了8具潜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共计24枚导弹。该艇可配备“缟玛瑙”超音速多用途反舰导弹,速度2.5马赫,末段飞行高度可降至5米,射程最大达3000公里,可自主发现和攻击目标,并区分目标的重要性,还可完成复杂的战术机动。此外,885M型艇还均装有533毫米多用途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多个型号的鱼雷。

俄罗斯潜艇在低噪声方面颇有成效,人称“大洋的黑洞”。据预测,885M潜艇的噪声不但比现役主力“阿库拉”级要低,甚至比美国最先进的第六代“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都要低10分贝。而在索敌系统方面,该级艇装备了“阿亚克斯”综合声呐系统,有效作用距离高达100公里,搜索能力大大提高。

根据这些描述,“白蜡树”级的综合战力至少相当于美国的“海狼”和“弗吉尼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之,确实堪称一款利器。话说回来,俄罗斯近数年来在军工产品方面“言过于实”的吹嘘、炒作和概念宣扬本来就不少,“白蜡树”到底有没有描述的那么强,外界其实很难判断。另外,白蜡树级到2016年初只服役了1艘,2号舰“喀山”号说是2016年服役,能不能还两说。就算该型潜艇真达到海狼的战斗力,面对美军方面10多艘同等攻击核潜艇,也难以占到上风。

不过,有了这一款利器,至少俄罗斯不至于在“新冷战”的格局中被美国欺负得太惨。而且就这一艘“白蜡树”神出鬼没于大洋,也足以让美国的航母编队多长几个心眼了。

海底机器人:无人潜艇

除了高大上的核潜艇,美国在潜艇多样化方面也有突破。据英国《每日邮报》等多家西方媒体18日报道,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的无人潜艇(UUV),其中的“母艇”还可以释放出更小的无人潜艇。这些大艇套小艇的铁鲨鱼,可以在有人潜艇无法活动的浅海布放水雷、侦察或发射导弹。

实际上,无人潜艇就是水下机器人,这并不是新鲜玩意,各大军事强国都对此有所涉及。过去的无人潜艇,主要是远程操控,并用于搜救、打捞等工作。而现在则希望能够制造出更高度自动化乃至具有较强AI的无人潜艇,能够执行监视、侦查等任务,甚至配备武器进行攻击。

在2012年,美国海军研究局计划便开展了专门项目,为未来的大排水量无人水下航行器开发试验性自主系统。该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大型无人潜艇,可以在大洋或近海港口海域监视和侦察敌情,并希望它能独立工作70天,自动避开包括渔船内的所有舰船和水下障碍物,以及判定发现目标的意图,发现和绕开各种渔网和渔具等。

美俄潜艇大决战,毛熊凭什么绝地逆袭

无人潜艇有几大好处。首先因为无人,它可以进行更危险的机动,而不必担心人员损失;其次因为无人,它的体型可以非常小,避免被人发现。美军计划在2020年组建一支无人潜艇部队。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一直在试验的一项“浮沉载荷计划”,则试图开发可以在海底隐藏多年的机器人(无人潜艇),该潜艇可以发射无人潜艇或小型侦察飞行器。

作为美国的对手俄罗斯也在研发无人潜艇。它们由未来的第五代潜艇携带,必要时可以脱离潜艇,监视周边环境,搜集信息,或者用鱼雷进行攻击。美国《华盛顿时报》甚至报道,说俄罗斯正在建造一种可携带核武器的无人潜艇,用于摧毁美国潜艇基地和沿海其他重要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