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一个考试月,高考、中考、学期末考,作为老师几乎都没有空闲时间,终于盼到了七月,假期来了,可回头看看孩子们考试的各地试卷,我发现语文试卷的难度似乎在增加。很多孩子在小学时成绩不错,可是一旦进入初中,在学习方面似乎就有些吃力,觉得语文学习还是比较难的,每次考试的时候语文总得不高分,特别是作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到底还是孩子在小学的基础没有打扎实,到了初中,就会显而易见。那么在小学时孩子应该养成哪些习惯,才能在进入中学之后如鱼得水?

一、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小学时,孩子离家比较近,课程也比较少,放学回家有父母的监督,在家长的逼迫下,孩子勉强能完成作业,保证一定的基础练习。这样的孩子自主学习性不强,小学有父母监督,成绩还是不错的,

但是一旦进入初中,课程多了,就拿我们这来说,初中还要上早晚自习,父母监督明显少了,没了父母的监管,孩子自己又没有养成自主性,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小学基础不牢,写作业时常常错别字连篇,为了赶紧完成,字体也潦草了,作业多,时间紧呐,时间长了,孩子就开始学会应付作业,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成绩自然会下降。所以在小学阶段,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学习大胆放手,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养成背诵的习惯

很多学生,一背书就头疼,不愿意背书,连有些父母都觉得背书没啥用,在辅导孩子背诵时,家长也是敷衍了事。其实这也是孩子的一种能力,小学阶段孩子的记忆力强,背书快,但是如果不加强锻炼,这个优势就会失去。再者说,背书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背诵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还可以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背诵一些经典文章及诗文,可以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从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有了兴趣自然就会爱上学习。

三、养成会阅读的习惯

有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读的书很多,可是语文成绩也不乐观。在家长观念里书读的多语文成绩就应该好,其实不是,会阅读和阅读多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把语文成绩的好坏用读书的数量来衡量,养成阅读习惯,除了多阅读外,还要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以及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对书中内容的简单理解,对于一本书,读完后孩子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如果孩子读书只注重数量,那么只能说明孩子读书多,不能说明孩子会读书。小学阶段孩子养成了会读书的习惯,到了初中,语文成绩也不会下降,因为从现在现在的高、中考试来看,阅读理解考察的范围广,信息量大,会阅读的孩子会在考试的时候通过阅读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总之,孩子在小学阶段,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家长的作用很重要,小学阶段,家长操操心,初高中家长就可以省省心。虽然假期来临,但是作为家长也不能放任不管,功在平时,也要坚持不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