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此之外,从服装的考究设计,到色彩运用,再到当时唐人的生活礼仪,再到长安城内的宗教杂糅、外国人众多的特点,《长安十二时辰》绘就的是一幅不动声色的大唐画卷,快随小编来仔细欣赏~。故事发生在唐朝天宝3年,上元节前夕,突厥狼卫渗入长安,大唐王朝成立靖安司,负责戡乱抓狼。

本文转自: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唐装仕女,秉烛夜游,昆仑奴、胡旋舞…沉寂已久的盛唐重新鲜亮,如同一匹被丢进染缸的素绫,喧腾的染料漫过纵横交错的街道,像是漫过一层层经纬丝线。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只见整个布面被慢慢濡湿、浸透,彩色的晕轮逐渐扩散,很快每一根丝线都沾染上那股欢腾气息,整匹素绫很快变了颜色,透出冲天的喜庆!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这就是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剧中场景几乎是还原了几千年前长安的风貌气质,每一帧画面都自带电影质感。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故事发生在唐朝天宝3年,上元节前夕,突厥狼卫渗入长安,大唐王朝成立靖安司,负责戡乱抓狼。靖安司坐拥王朝大数据中心,发明大案牍术,就是汇聚大唐的“最强大脑”,汇总一切机密信息进行分析。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剧情脑洞清奇,除了大案牍术,靖安司在整个都城设置了众多望楼,配备二进制信息沟通体系,实现封建年代的信息快速传递。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长安城圣明观里的铜钟,马嵬坡下的杨贵妃墓,汴河虹桥将过未过的梅船......历史不再是停留在书本的文字,而是一桩桩诡异迷离的案件,还有不为人知的隐秘。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除此之外,从服装的考究设计,到色彩运用,再到当时唐人的生活礼仪,再到长安城内的宗教杂糅、外国人众多的特点,《长安十二时辰》绘就的是一幅不动声色的大唐画卷,快随小编来仔细欣赏~

大唐长安十二坊

长安城的结构可谓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展现了典型的中式对称美学。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08(实际上是110)坊,靖安司所在的光德坊、圣人所在的兴庆宫以及被称作妓女和侠士聚集地的平康坊,都能通过台词以及张小敬的“捕狼”足迹在坊图上能够精确的对应位置。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每个坊被高矮不等的坊墙包围其中,实行严格的坊里邻保制、按时启闭坊门制、宵禁制...随手截一张图,便是明信片质感。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其中之一的通济坊,本是唐长安最荒凉城坊,在《唐两京城坊考》中,关于通济坊的记载只有70多字,如今,西安城最耀眼的夜明珠—大唐不夜城就位于此。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而紧邻曲江池的曲江坊,曾是当时皇族贵戚的主要游览场所,在曲江池的南岸,还有占地30顷的隋代皇家御苑芙蓉园。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大唐生活礼仪

每个朝代的礼仪都根据其地域、文化、传统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唐朝最与众不同的礼节就是叉手礼,正如唐朝文学家柳宗元诗云:“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执此礼仪时,双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翘,非常优雅。配合各种行礼方式,剧中还引入了唱喏(ré)辅助礼俗的呈现。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唱喏有对别人的尊敬、问候、祝颂、感谢及应答的丰富含义,细分下来还有长喏、小喏、肥喏等诸多种类。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喏)ré!

简单的一个音,有如此丰富的意思,足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唐女子妆容

没见过杨贵妃不要紧,真正的唐代美女都在这了!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长安十二时辰》为了还原唐代女性妆容,参考了当时的陶俑进行还原,一层一层地上妆,据说光粉底阶段就需耗费一个小时。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如此精心装扮的结果就是,当剧中“理发师”的女儿季姜出场时,简直就像从古画中跳出来的人物一般。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大唐衣冠服饰

衣冠方面,唐代男子常服软裹幞头、箭袖窄领缘圆领袍、官员佩鱼袋、蹀躞带等形象,在剧中还原度极高。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女子大都着裙装,常会将裙腰提至胸前,并上着短襦,短襦外面罩一件半臂,这是盛唐时非常时髦的装束。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在剧中,元载府上的女婢们像是直接从凝固状态活了过来,有观众甚至问:“服装是不是1:1还原了博物馆里的珍藏?相似程度高到不可思议。”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唐代由于各个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原女性也开始骑马射箭,不仅着男装,还会全副武装,英姿飒爽。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剧中檀棋、闻染、王韫秀都曾着男装圆领袍,头发盘起插簪子,佩戴弓箭,俏丽俊秀。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大唐将士胄甲

在军事道具上,《长安十二时辰》根据唐代的彩塑天王像、陶俑和唐代壁画中的士兵形象,用金属复原出符合人体比例的铠甲,尽可能接近历史。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大唐的胄甲主要供骑兵穿,而且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甲和皮甲,好的铠甲会涂上金漆,或绘有各种花纹。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神武军、龙武军、右骁卫所穿的铠甲不一样,前两者等级最高分别穿“金甲”和“银甲”,符合“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银山动地来”的记载。而旅贲军等级要低一些,受归靖安司调配,所穿的铠甲为蓝底黑甲,也符合铠甲的使用规制。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大唐美食小吃

剧中张小敬其人,“十年陇右兵,九年不良帅,狠辣独绝,杀人无算,坊称五尊阎罗”。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这么一个狠角色,当一座长安城的存亡砸在了他身上时,想必也是“压力山大”。然鹅大敌当前,他前脚出门,后脚就来到了坊市的小吃摊。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一大碗水盆羊肉下肚,愣是没够,又要了一份,嘱咐店家加两份羊肉,期间还不忘讨俩火晶柿子。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再看这专业的吃法,令网友直呼:吃出了古代网红柿子的赶脚!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小编预测,今年临潼的火晶柿子怕是要卖脱销了,喜欢的盆友记得提前下手!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说到底,比起故事跌宕起伏的高能剧情,不断反转的悬疑设置,服装、礼仪、美食这些细节,大多数时间里都是绝对的配角,但恰恰是这种从幽微处做文章的匠人精神,让我们在细碎的吉光片羽中感受到一种盛世的文化自信。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正如狠辣毒绝的张小敬,纵然令宵小之辈闻风丧胆,但他爱驯骆驼的阿罗约,爱半夜吹笛的薛乐工,爱烙胡麻饼很香的回鹘老头,爱跳舞跳的脚跟磨烂的舞姬,爱这灯火阑珊的长安…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怎么,你也心动了?那就挑个时间,坐上皇城观光巴士,在十二个时辰内一览这盛世长安!

燃炸了!《长安十二时辰》,谁能不为“长安”狂

【皇城观光巴士路线】大明宫—永兴坊—皇城(回民街)—安上门(南门)—安善坊(陕西历史博物馆)—晋昌坊(大雁塔)—通善坊(大唐不夜城)—曲池坊(大唐芙蓉园)

【运行时间】巳时(10点)—戌时(20点)

我们崇尚分享,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