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武侠小说中最巧妙,又最知名的一盘棋,必定就是逍遥派掌门人无崖子花整整三年的时间摆出的一个"珍珑"棋局。无崖子让弟子苏星河当擂主,邀请天下英雄来破解,无论出身贵贱,名望高低,天下人人都可以来下这盘棋。

无巧不成书,金庸先生当年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肯定也想不到,他的书会这么巧——逍遥派这盘珍珑棋局,恰恰暗合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逍遥子)昨天在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上对"平台"的理解:"平台不是一个人决定的,而由所有参与者共同决定。"

在6月25日的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和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共同对话,分享了对于"平台和平台经济"的最新思考。

像亚马逊、Facebook、阿里巴巴等在内的平台型公司,正在成长为全球性的力量,它们的一举一动也都在产生广泛影响,这也使得"平台和平台经济"的话题在当下最为人关切。

平台的所有者是谁?对于这个本质性问题,在张勇看来,平台型公司并不是平台的所有者,而只是在运营这个平台。"我们只是平台的一部分,当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

逍遥子的珍珑棋局,等你来共同决定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也在现场分享了另一个对程序员来说最熟悉的GitHub的案例,"GitHub就是个免费分享的平台。我不知道谁拥有GitHub,但全球科学家都在用它。"

张勇同时认为,也正是因为所有人的共同参与,平台才能更有效率。"效率不仅仅取决于平台的运营者,更需要平台上的所有人参与其中。平台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组成的生命体。"

逍遥子的珍珑棋局,等你来共同决定

"从法律意义上,平台当然存在所有者。但从市场的角度,平台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的平台。对阿里巴巴来说,如果没有商户,没有产品,没有产品名录,大家为什么要到你这里来呢?"张勇说。"我们是和所有参与者在平台上共同做生意。每个买家的背后可能代表一个家庭,一个社区,每个卖家也不是单独的卖家,而是整个链路的一环。"

这也意味着,平台也就是生态。"平台不是某个人的平台,而是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平台。"张勇进一步分析说,"平台必须倾听所有参与者的想法,当然我们无法按照每一个单独的个体意愿行事,但要找到一个能代表大多数参与者的解决方案。"

经济学偶尔会被人称作"忧郁的科学",不过当天张勇和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话现场,每个人的观点都透露出强烈的乐观气息。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本特·霍姆斯特罗姆认为,"平台经过多年的自由发展,使得消费者、小生产商、小公司能够获得更大的选择权。正是技术和平台赋能了那些小人物。"托马斯·萨金特此前的一些观点正可以解释这一点,"数字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创建信任"。

平台经济也一直不断被重新定义。在张勇看来,"不同的平台的诞生和演进,这是市场驱动的,效率的提升,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这才是社会真正的发展动力。"

分享中,张勇还回顾了阿里巴巴20年来的成长史。他认为,阿里巴巴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正是在持续变革和定义平台经济。"信息交换是阿里巴巴的第一阶段,从'相遇在阿里巴巴'到'交易在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自身的发展,也伴随着平台经济的演进历程。"

张勇也表示,平台并不是全新实物,而是非常传统的现象,在工业时代和远古时代,人们可能就会想到这些理念,但很难最终实现。正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创造了全球化的平台,创造了更多社会分工和新的就业机会。这也是技术带来的本质性变化。

数字经济时代产生了新的大量的社会分工,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和机会。"阿里巴巴生态里过去的卖家买家,只是进货卖货。如今从虚拟货架,视频,直播,KOL都可以来帮你卖货,很多KOL还可以成为明星,给那些善于表现的年轻人很多新的机会。"

"老的平台更中心化,是局部的平台。新型平台依然是平台,但当中的协作关系从树状结构变成网状,自然而然,没有边界。"张勇觉得,也正因此,在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谈"平台经济",大家更容易产生共鸣。

逍遥子的珍珑棋局,等你来共同决定

2010年经济学诺奖得主、伦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也在现场呼应了张勇的看法,"我们现在说的平台概念,300年前就有类似说法,只是卖家和买家有时候并不在一个平台。阿里巴巴在做的事情,则是用数字化的方式让买家和卖家整合在一起。"

就在6月25日当天,阿里巴巴倡议成立的罗汉堂也对外发布了"最关乎世界未来的十大问题"。"谁是平台经济的受益者?"也成为当中热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犹如金庸先生写"珍珑棋局"意不在棋,而是用一局棋,鉴天下英雄的心境。最终决定未来的可能不是这十大问题,而是所有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