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无非就是两大人物最受大家欢迎,一是谋略家,而是名将。

而武将在历史中的亮点总是被人们缩津津乐道,然而有一些武将连一些骑马射箭的基本功都不会,你敢信?

但即使他们不是骑马射箭,他们依然成为了天下名将,今天咱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三位厉害的人物!

先说这第一位,此人就是西晋初年的杜预!此人出身关中名门京兆杜氏,父祖均在曹魏政权任官,作为“官N代”的杜预原本不必勤学苦读,可他并非是那种纨绔子弟,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对于经学、军事、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建筑工程均有很高的造诣,人称“杜武库”。

他在文学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其中值得一提的当属“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一书。据传他自己也承认是一位“左传”的超级爱好者。

修大桥、建学校、除虫害等等,这些能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事上,也少不了他的身影。

由于同期优秀的人物众多,反倒是让这样一位能人的光芒有些暗淡。可以说在当时官、民之中,他都深得人心,称得上一个完美的人。他也是最早同列武庙和文庙的历史巨匠。

这三位旷世名将,一不会骑马,二不会射箭,却一个个威名满天下


史书记载,“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而每任大事,辄居将率之列”,也就是说杜预既不会骑马,也不懂射箭,但每次国家遇到大事,都能作为将帅统兵出征,堪称一代儒将!

再说这第二位,他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名将韦睿!

历朝历代,建功立业的政治家、军事家不胜枚举,像诸葛亮这样德才兼备的“完人”却不多见。尽数古代名将,堪称引领诸葛遗风的,当属南梁韦睿。

这三位旷世名将,一不会骑马,二不会射箭,却一个个威名满天下


钟离大捷立万扬名

公元503年,北魏发动战争,进攻南朝。双方争夺的重点集中于南朝梁国的钟离一地。首次战役北魏无功而返。506年9月,南朝北魏军队卷土重来,再攻钟离。10月,北魏镇南将军、中山王元英率数十万兵众围攻钟离。梁武帝命右卫将军曹景宗率兵二十万增援钟离,两军呈相持局面。

次年春,北魏军队强行突击钟离城,昼夜攻打不停。元英命兵士以土填堑,以木冲击城墙,钟离城危在旦夕。关键时刻,梁武帝急调韦睿支援钟离。韦睿立即率兵北上。军内有人顾忌魏军强盛,多劝韦睿缓行。韦睿说:“现在钟离已经极其危险,紧急驰援,犹恐误事,怎可暂缓?我已有破敌之计,诸位请勿担忧。”仅用十天,军至前线。

这三位旷世名将,一不会骑马,二不会射箭,却一个个威名满天下


韦睿敢于横刀立马,乘夜色前出曹景宗二十里直抵魏军阵前扎营。魏将元英一觉醒来忽见阵前新立一梁军军营,似天兵突降,不由得大惊失色,说:“这是何方神圣!”即派杨大眼率万余骑兵强攻韦睿新立营寨。这位杨大眼的眼睛到底大不大,我们今天已经无从得知,人家就是叫这么个名字。杨大眼力能搏虎,勇冠三军,而韦睿虽则看似书生,却勇气过人,两强相遇,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韦睿集中强弩迎敌,杨大眼负伤败退。相持数日,韦睿发现北魏军队已经疲惫不堪,成强弩之末,虽有将帅击鼓进兵,但士气显然远不如前。他组织北魏军队发起反击,乘淮水陡涨之际,用小船载干草并灌入油脂,点燃后推到魏军所建桥边,将桥烧毁。北魏军开始撤退,梁军乘势奋勇追杀,喊杀声、战鼓声,惊天动地,韦睿组织的敢死队奋勇当先,北魏军队顿时溃败,士兵争相逃命、自相践踏,被杀、溺死和自踏致死者达十余万人。元英单骑逃走,杨大眼烧营撤退,梁军又乘胜猛追,俘敌数万,获得了钟离之战的全胜。在此战中,韦睿指挥梁军成功地完成了疲敌、攻坚、捕捉战机和统筹协调等工作,因此,获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钟离一战充分显示出韦睿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从而跻身名将行列。

韦睿能受到后人敬佩,受到毛泽东推崇,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军功,而是其优良的品德和修养。

这三位旷世名将,一不会骑马,二不会射箭,却一个个威名满天下


第三位也是南朝梁朝的,他虽然战功不及韦睿,但名气似乎比韦睿更高,此人就是白袍将军陈庆之!陈庆之原是萧衍的侍从,后来水涨船高,也成为梁朝的将领。陈庆之虽然是大将,但他“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可见陈庆之与杜预一样,可能连普通士兵都打不过的那种。

但陈庆之“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故而他率领七千将士出征北魏时取得了重大的战果,史书记载“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当时陈庆之大军皆穿白袍,因此当时的童谣唱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这三位旷世名将,一不会骑马,二不会射箭,却一个个威名满天下


其实历史上的书生名将、儒将很多,比如周瑜、虞允文、陆逊、王守仁等,但他们最起码能骑马,有的人还武艺了得,而上面这三位“身不跨马,射不穿札”,但却成为当世的顶级名将,威名震天下,实在是极为罕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