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峨眉城区老字号颇多,诸如信诚通(糖果)、泰丰店(茶馆)、四时通(杂货、烟酒)、玉桃园(糖果)、一品春(面馆)、龙饺子(抄手、饺子等小吃)、治文斋(印刷刻字)、群达(印刷、纸墨)等等。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今都一一消失了。唯独一条街还因一家旅店而得命,即今人们常挂在嘴边的王家店街。王家店街现属报国路南段,即文庙街中段约300米长路段。

王家店街因王家店得名,王家店又名王嘉店,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一段颇有趣味的故事。

这条街“最峨眉”!发生在这儿的故事让亲王感动,如今名声越来越响亮!

据街邻老辈子摆谈,清代初期,川北南部县人王友恒在峨眉县城花生市靠城门洞处开了一家旅店,南来北往商人、游人、马帮等甚多。王家店生意兴隆,加上服务周到、热情,住宿客人十分赞许。

一天下午,王友恒有事外出,返回已是掌灯时分,走到自家店门口,见一老一少两人站立阶檐,面带愁容,少的说:“我们另找地方看看!”王友恒听到他俩的谈话,心想,我开的旅店,怎能让客人已到店门口还要另找客店的道理,再说,现在蒙蒙细雨,把老的冻病了咋办!急忙上前拱手招呼,请二人进店,一定会安排好住宿。店中伙计面带难色略有迟疑,王友恒大声说:“我知道没有空的房间,他们二人就安排住我的房间,我今晚就住在账房。注意,要另换新的被盖!”

第二天凌晨,两位客人来到账房,递给王友恒一包银子“老板,付房钱!”王友恒掂掂分量,忙说:“太多,太多!”执意要退回多余部份。那老的客人盯住门口的“王家店”招牌,拉起年轻一位,说:“暂留你这里,下次住宿一齐算账。”大声哈哈笑着出了店门。

转眼间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季节,县衙役突然来通知王家店的老板火速到县衙一趟,有要事告知。

王友恒不敢迟延,心中略思自己并未做犯法之事,一介良民,有啥原因被传唤进衙门?心中敲着小鼓,紧步来到县衙拜见县太爷。

过了一顿饭功夫,王友恒边跑边笑回到家中,吩咐家人、伙计快打扫门面,整理内务,准备鞭炮。王老板娘问他卖的什么药,他只神秘地笑笑,嘿嘿支吾过去。

不一会,在烟花鞭炮声中,县衙众衙役簇拥着县大老爷送来一块披红挂彩的黑漆金字大招牌,上书“王嘉店”三个楷书大字。

由“王家店”变成了“王嘉店”,这是什么意思呢?众人不得其解。

隔了一段时间,王友恒在一次喝多了酒,亢奋中吐露了真情。原来那天晚上投宿的两位客人,老的一位是当今皇上派出的微服私访的一位亲王,这位亲王很感动王友恒的经商态度,才通过县官送匾嘉奖王友恒,王老板说,这是县太爷告诉他的。

从此,“王家店”又名“王嘉店”,名声越来越响亮,生意越做越兴旺!

这条街“最峨眉”!发生在这儿的故事让亲王感动,如今名声越来越响亮!

如今,这条路已经更名为报国路,但在稍有年纪的峨眉人心里,还是习惯称呼它为“王家店街”。虽历经几百年风雨,其门市价格现在依旧笑傲峨眉江湖。走在这条大路上,你是否还能感受到昔日的马蹄铃声和商贾们的吆喝声在时光里交错回响?

这条街“最峨眉”!发生在这儿的故事让亲王感动,如今名声越来越响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