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导演高希希执导,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战争电影《八子》讲述了,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在赣南苏区,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壮烈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经历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浴血肉搏,最后全排牺牲的感人故事。根本原因,在于党和苏维埃政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打土豪,分田地,苏区干部穿草鞋、提灯笼、背干粮、走山路、访贫问苦,血肉之情,鱼水之情,党和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由导演高希希执导,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战争电影《八子》讲述了,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在赣南苏区,排长杨大牛在六个弟弟全部壮烈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满崽经历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与敌人浴血肉搏,最后全排牺牲的感人故事。

前赴后继,英勇奋战,八兄弟为了反“围剿”全部壮烈牺牲,满门英烈,让人潸然泪下。《八子》是超过八成的战争戏份,场面惨烈而又壮观,其不仅是中国战争片中的一个标杆,而且又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当兵就要当红军》是上世纪30年代流传于中央苏区耳熟能详的红军歌曲,父送子、妻送郎、父子同时上战场的场景在赣南随处可见,“八子参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敌军围困万千重的态势下,苏区人民为何对红军感情那么深?根本原因,在于党和苏维埃政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打土豪,分田地,苏区干部穿草鞋、提灯笼、背干粮、走山路、访贫问苦,血肉之情,鱼水之情,党和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时代不一样,已经没有战争的硝烟,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肩负的责任一点也没有减轻,要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要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尤其要发扬苏区精神,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进一步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去战胜各种困难,夺取新的胜利。

电影《八子》战斗非常的激烈,条件非常的恶劣,红军战士顽强拼搏,直至坚持到最后。在于理想信念的坚守,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还在于艰苦奋斗,坚持再坚持,排除万难,战胜艰难困苦。当今时代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显得重要:打破技术封锁,创造创新,走独立自主的路,要靠奋斗;加快发展速度,创造新的财富,要靠奋斗;成就自我,走向成功,走创业的路,要靠奋斗;做好每一件事,获得每一项成功,都不能坐享其成,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获取。奋斗创造幸福、开创未来。像当年红军那样,面对强敌不畏惧,面对困难不动摇,咬紧牙关,鼓足勇气,持续奋斗,直至最后的胜利。

《八子》给人以强烈的思想震撼,为人民而战,为人民献身,是电影《八子》的一条思想主线,彰显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通过观看《八子》,从中汲取营养,激发精神动力,不忘初心、担当实干、奋发有为,为新时代建功立业。

来源:客家新闻网 作者:林云

编辑:张火金 校对: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陈昱鑫

推荐阅读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