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凭借着天津市楹联学会带来的“迎春联墨展”,寨上街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变得热闹起来。由津门书法家们撰写的百副楹联将基地内布置得红红火火,小桥流水的室内设计也令人仿佛身在江南水乡,融入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因此,不少楹联、书法爱好者纷纷来此观赏、打卡,也在节日期间为市民提供了一处文化体验胜地。而这一切,正是得益于从寨上街走出的著名书法家、天津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唐云来。为此,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大家对我比较熟悉

我就多做点工作

展览开幕仪式上,十余位书法家现场挥毫,唐云来的身边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面对大家求字的要求,他也是耐心温和地写了一张又一张。

记者:这次展览能给新区居民带来哪些“好处”吗?

唐云来:这次展览是以迎春、庆祝春节为主体内容,天津市楹联书法家100余人,撰写了一百副对联。寨上街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作为展览的最后一站,楹联协会也是想使这个基地的传统文化气氛更浓烈些。这些楹联可以供大家参考内容,把词句抄回去学习。展览结束后,楹联协会也把这些作品赠送给基地作为馆藏。

记者:这种深入基层的方式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大吗?

唐云来:这些日子我们经常出去下乡、下厂、下部队,天津市楹联协会的书法家们组成文艺轻骑兵去了不少地方,总的加一块得有20多场,每场活动都得写几十副对联,几百个福字赠送给大家。这个活动是义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大家都积极报名。有的老百姓拿到福字后舍不得用浆糊贴,都收藏起来,也说明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记者:是不是每次下基层都是这样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场面?

唐云来:寨上街这场活动来了十几位天津著名的楹联家、书法家,展览里也都有他们的作品。我被大家围住也是因为我就是新区人,大家对我比较熟悉,一熟悉就愿意要我的字,我就多做点工作。作为新区人,又是从事书法联墨的工作者,能用自己的特长为家乡的广大群众服务,我也很开心。

做学问是个艰苦的劳动

不努力就学不到

展览现场,不少家长都督促孩子“要向唐爷爷学习”。曾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唐云来,长期承担着带领天津书坛发展的责任。这一责任,也督促着不断深入学习。

记者: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向您学习,您是怎么走上书法这条路的?

唐云来: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是旧社会的私塾教员,写一手好的欧体字。我从小跟父亲学着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古文,大概六七岁时,父亲开始教我学习书法和国画。每个周末学校放假时,我的玩伴就是笔墨纸砚。虽然年幼时也贪玩,但却从一开始就深深喜欢上了书法。

记者:有了好的启蒙,也要有不断的练习才能取得一些成绩吧?

唐云来:我学书法的路并不顺利,好在一直坚持了下来。十几岁时父亲离世,我勉强读到初中毕业就走上了工作岗位。第一个工作是建筑工,推砖、和泥,工地上所有的活儿都干过。即使在那时候,工余时间也仍然坚持练习书法。几年之后,别人发现我在书画方面的优势,就被调出工地到科室里搞宣传了,一干就是20年。这期间,因为绘画需要的条件比较高,所以画得就越来越少。而相对来说,写字比较简单,一支笔一张纸,甚至报纸就可以。所以我在工作之余都坚持写字,老有一种写字的欲望在心中涌动。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天津市工人文化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宫、二宫、群众艺术馆等又开始搞群众文化活动了。我立刻报了名,每周坐火车到市里学习。那时候我每天上午把单位的工作处理好,下午便乘火车到天津上课。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会是坐中午1:13大连至北京的那趟火车,在汉沽有站,上车之后一个小时零十分钟到达天津东站,然后坐91路公交车到二宫去参加学习班,到了教室离3点上课还差10多分钟。从3 点听课到5点,再乘公交车回到东站,坐傍晚6:05天津至秦皇岛的慢车返回汉沽,到家晚上8点多钟,就这样坚持了好几年。

记者:这样学习的几年,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唐云来:当时王学仲先生、王颂馀先生、孙其峰先生、李鹤年先生、龚望先生这些老师对我影响最大。听了他们的讲授我才意识到,只凭原来在家里听父亲讲的那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成为一名书法家,仅会写字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懂得古代汉语、不懂得古典 文学、哲学、美学、艺术概论、文字学,写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些都是在文化宫听老先生们讲课时,他们灌输给我的。学学问是个艰苦的劳动,不努力学习学不到。我就是一年年积累起来的,知识不够就多看书,看书不系统就上学,上电大,有进修的机会就积极争取,慢慢让自己的知识系统化,配合我的工作。

我们这代人做得好

下一代人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从艰苦的学习经历中,唐云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也希望能给家乡人提供学习的途径,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利用寨上街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这个平台,唐云来也进行了系统规划。

记者:2018年利用这个平台做了哪些事?

唐云来:有这么个基地对传统文化的普及提高很有作用,也是给我提供了一个平台,我得多来家乡给大家讲些内容。2018年以来我在这里搞了系列的活动,第一是在这义务给广大爱好者讲了10次课,讲书法、诗词、楹联、国学,又捐给新区110多件我准备家藏的作品,我还给这个活动基地捐赠了有关美术、书法、诗词图书资料1200多册,这叫“十百千”工程。这次迎春联墨展是全市性的,将来甚至要引来全国性的活动,我来联络,给家乡带来好的资源。

记者:设想过要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再达成哪些成绩吗?

唐云来:2019年要继续传播传统文化,利用这个平台多想点子,得多做点贡献。还得依靠组织,依靠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依靠书法家协会、楹联学会,也不是我自己,还得带动更多的人组成庞大的传统文化传播大军。要把这里建成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的平台,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重视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像接力似的,如果我们这代人做得好,下一代人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时报记者 范炳菲 编辑 李韦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