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别离

主笔 | 葛亮

小说家,文学博士。现居香港,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任职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戏年》、《谜鸦》、《浣熊》,散文《小山河》,电影随笔《绘色》等。作品两度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2017年“中国好书”获得主。

原本写这篇文章。

或许是为了树木希林。

《小偷家族》在中国公映后,再次为是枝裕和带来了声誉。

但这部电影的情节,进展到了祖母安然去世一幕,却令我唏嘘,有隐隐不安之感。

而树木希林似乎如在谶语中,在上月末因沈疴辞世。

在我看来,树木希林是那种天生的好演员。

意义在于,她所演的影片,似乎总在诠释她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反之。那么生活则成为她最大的舞台。

《步履不停》《比海更深》《海街日记》《我的母亲手记》,细数下来,人们总是看到在主人公跌宕的人生背后,有一个平静而日常的母亲。

她总是絮絮地说着话,这些话也许无关紧要,但却无一字不让我们似曾相闻。

她不算温柔,甚至时而刻薄,但无处不在地成为我们安然落定的沙床。

因此,分享《东京塔》这本书,可能出于将我喜欢的人集合在一起的私念。

《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

《东京塔》

利利·弗兰克 著 | 2018.08

它的作者,是Lily Frankie,本名中川雅也。

没错,正是《小偷家族》中父亲的扮演者,一个荒唐潦倒而真实的角色。

在成为是枝裕和的御用演员之前,他的身份是职业漫画家,以及作家。

而这本书,正是他的自传。

同样恰如其分,在《东京塔》中饰演他的,是“日本第一型男”小田切让,不羁的个性、介于两性间的魅感与介于男人与男孩之间的不肯定,让人物塑造有了奇妙的说服力。

而母亲的角色,再一次由树木希林演绎。

这本小说的副题,叫做“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

会让人自然有某种弗洛伊德式的不伦联想。关于恋母与弑父的凛冽互斥。

但事实上,这本书的主题,是关于和解,且层次多元。

首先,我说过树木希林的作品,似乎都在诠释她的生活。

似某种宿命,这一部没有例外。

书中的母亲,早期和父亲分居,但并没有离婚。

任由父亲信马由缰,浪荡于尘世间,偶尔酒醉回家,便对家人施以拳脚。

母亲带着儿子,是那个颠沛流离打拼半生的角色。

但在母亲罹患淋巴癌,被儿子接到东京,生命的最后,父亲如归帆浪子回到了她的身边。

三口之家以这种方式团聚,顺乎于自然,水到渠成。

没有任何人唏嘘或质疑,也没有人想去探究这二十多年来的过往与辛酸。

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时特立独行的树木希林,同样爱上了摇滚浪子内田裕也,五个月后,穿着牛仔裤闪婚下嫁。

婚后却因为后者家暴,分居生活四十三年。

树木希林发现自己罹癌后,与丈夫和好,终于重新走在一起,终走向人生尽头。

这部小说成书于2002年,影片完成于2007年,对树木希林而言,是对人生复写兼预言式的演绎。

然而,因为笔下儿子这个角色的存在,无疑为这本书增加了丰富得多的维度。

雅也的生活,不算鲜亮。

堕落地混了四年到留级,勉强大学毕业,和自己的莫西干朋友拖欠房租,为躲避高利贷东躲西藏。当得知母亲患癌,他方明白母子二人生命相互着陆的意义。

母亲来到东京,作为自己最后日子的归宿。她带来的不是病痛和阴霾,而是十五年前母子相依为命的复刻。

是大酱汤与米糠腌菜的香味,热的洗澡水,叠放好的衣物与整理过的房间。“有热气和灯光的生活”中,雅也似乎也在不可思议的暗沈中醒来。

母子间形成了某种默契,“感觉象是把那些曾经淡忘的、遗憾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弥补过来”。

东京一年,母亲的疾病并无恶化。

一切似乎“运转良好”,她也逐步融入了都市的生活。

然而命运并未太过善意,母亲身上的癌细胞终于复发并扩散。在住院之前,她交代了很多事,唯独没有她自己。

母亲最后说的,是有关自己的葬礼。

“妈妈一到东京就加入了互助会,从文件上看,是选了费用最低的葬礼,每月三千日元,已经存了几十个月之久。”她对儿子说:“完全不用麻烦你,一直在那里挂着名呢。你跟他们联系就可以了。”

这是她走向生命尽头的时候,最后的自尊。

这个母亲,终日劳作,穷尽一生,只为儿子留下了一缸用来腌菜的米糠和一只小丑面具。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他的儿子按照约定,将她的牌位带上了东京塔。

乘着老化的电梯,凝望这座塔所度量的时代。

一层又一层,也是母亲的年轮。

到达顶端,看着经历的所有。

那么近,那么远。

本文原载于《时尚芭莎》12月上 读书专栏

《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

没错,今天阿信想分享的书,就是是这本关于母亲的书,这本以“母爱”“小镇青年到都市打拼”为主线的小说,是中川雅也(笔名利利• 弗兰克)的第一本长篇小说,自2005年出版后即在日本大为热卖,佳评如潮,销售至今已破200万册,被日本媒体奉为“国民小说”。

高圆圆在和新世相一起推出的音频栏目《我,39》里,第一期就向大家介绍了这本书。

《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

她是这样说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带着《东京塔》这本书。书里面到处都是作者回忆母亲的细节,这都能让我想起自己的妈妈的点点滴滴。作者在书里写道:“从小就意识到,我将来必须照顾母亲。好像就是我啊。”

这本书在国内已经推出了的五个版本,每编辑修订一次,内心就被重击一次,不敢多看,不忍再看。

《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

《东京塔》第一版

千万不要让妈妈读到这本书,让妈妈哭泣,是这个世上最不可为的事。

《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

《东京塔》第二版

这本书让许多离乡到大城市打拼的男人在电车上哽咽。

《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

《东京塔》第三版

作者说:其实我不是想让人哭,或让人笑。我只希望有人看完小说后,合上书本,会打电话回家,说今天要回家吃饭。

《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

《东京塔》第四版

愿每位母亲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

《东京塔》第五版(精装)

所谓的母亲,是没有欲求的。我的孩子将如何伟大,会多么富有,都不重要。心底深深希望的是,他每天都能健康、快乐。

《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

“爸爸的人生看上去很开阔,而妈妈的人生在十八岁的我的眼中显得很狭窄,因为妈妈把她的人生都分给了我。”

一个很平凡的老妈,在儿子雅也三岁时,便带着他离开丈夫,独立抚养着他。

为了生计在小吃店工作,无论多么忙碌,脸上也不曾失去笑容的老妈;

我的功课再烂,也从不责骂我的老妈;

买东西永远不会想到自己,只想到我的老妈;

为了让我早上可以吃到好吃的腌酱菜,总是定好闹钟半夜起床搅拌米糠的老妈;

明明手头拮据,却当场付出十几万日元买车给我的老妈;

一直到得了胃癌的临终,还拼命用不能动的嘴唇,不放弃地想在最后留一点什么给我的老妈;

怕死后还要麻烦别人,预先为自己的葬礼每月存三千日元的老妈......

这样的一个老妈啊,总要等到分离才想起应该要珍惜。

十五岁正值叛逆期的雅也,坐上火车前往寄宿学校时,看到老妈准备的行李里,全新的衣裤跟夹在里面的皱巴巴的一万日元,一边吃着便当一边哭了起来。

《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

相关书籍推荐

《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

《东京塔》

[日]利利·弗兰克 著丨2018.08

东京塔连载

[第1期] 童年从未逝去,它一直活在你的记忆里

[第2期]妈妈在的地方,就是家

[第3期]小时候我们都讨厌平凡,可成大后却努力地想实现平凡

[第4期]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第5期]让母亲哭泣,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为之事

-End-

2019.2.23

更多经典书单和深度好文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小偷家族》父亲自传:每位主角背后都有位平静日常的母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