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是一个关于婚姻爱情的神话传说。

年少时读这个故事,曾为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深深的感动过。

也曾在七月七的夜晚钻在黄瓜架下,去偷听牛郎与织女的情话。

(听老人们传说七月七在黄瓜架下能听到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的会话)

当然,除了被蚊虫叮咬一身疙瘩,什么也没听到。

好奇害死猫!

牛郎、织女、七月七与天河,给儿时的我留下无尽的神密与好奇。

现在人过不惑之年,再看这个故事,对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有几分质疑。

我质疑他们之间真的有爱情吗?

我质疑他们的婚姻真的幸福吗?

一个在天庭,一个在地面,完全不可能有交际。

但他们却交际了,交际的开始,却是猥琐的。

一个放牛的穷青年,偷窥一群七个少女的洗澡过程。

不仅偷窥人家洗澡,还伸手偷窃。

牛郎抱走了织女的彩衣,让她失去衣服而无法升天。

这是不是品行问题?

不要说这是一头老牛的教唆,这是没有道德底线。

一个少女会爱上一个偷窥她洗澡的青年吗?

一个少女会爱上一个贼吗?

牛郎把失去彩衣而无法回天庭的织女带回了家。

织女情愿吗?

衣服在人家手里,不情愿又如何?

这更像是劫持,更像是软禁。

从道德的角度讲,这是无赖,这是流氓行为。

一个偷看女人洗澡,偷女人衣服不还的无赖, 织女怎么会爱上他呢?

一个衣服被偷走,私藏,回不天庭的少女,与一个单身的穷放牛娃住在一起。

这里边多多少少有几分强迫。

一个无赖放牛娃和一个仙女, 身份的悬殊,生活环境的差异,情从何起?

但他们后来却相爱了。

我想这是不是斯德哥尔摩效应 ?

我想那个被困在人间穷放牛娃身边的织女,也一定经历了如下四大历程:

恐惧,因为突如其来的偷衣胁迫,导致回天庭的现况改变,她能一点都不恐惧吗?

害怕, 衣服被陌生的男青年偷走,赤身困在水中,身心皆受威胁,当姐妹们都穿衣离去,独留下了她面对一个陌生的男青年,她心里能不害怕吗?

同情, 织女和牛郎相处之后,认识到对方因穷困而做的不得已行为,产生同情。

帮助,因为同情而帮助牛郎,与他一起生活。

如果真是这样,这种婚姻不是爱情的结合,就是斯德哥尔摩效应。

后来王母娘娘知道了,派天兵天将来到人间,抓回了织女。

可不可以说是王母救走了织女呢?

在王母的眼中这是多么不般配的一对。

天上的美少女,地上的穷牛郎,轨迹就不在一个频道上,生活就不在一个平台上,精神就不再一个层次上。

知道老婆被抓走了,牛郎身披牛皮,挑着两个孩子追赶。

他若不挑两个孩子可能更快的追上织女,但他更明白,孩子才是感情的砝码,才是拴女人的最好绳索。

母子难舍,母子情深,亲情之下,神仙也会心软。

牛郎打的是亲情牌。

但他遇到的是老辣的王母,王母娘娘冲冲怒,拔起银簪画天河。

一条天河,将俩人隔开,将这桩婚姻撕破。

但,又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想见。

为什么允许他们七月七想见?

是解织女的相思之苦?

还是给她一个了解儿女在人间生活的机会?

鹊桥之上,你关注过那对儿女吗?

他们的婚姻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

而我们却被老牛的教唆、偷窥洗澡的快感、王母无情的拆散、七夕鹊桥相会的离奇浪漫吸引着。

却从没有人怀疑过牛郎的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