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学文指着眼前的大山动情地说,他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计划扩大黄桃园,建立千亩杜鹃花海,修缮雄山自然景观,开办农家乐,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一体化的“农旅结合”产业,并通过旅行社的朋友带游客来参观,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致富渠道。王学文介绍,今年是黄桃基地开发的第五个年头,因为黄桃树种植在陡峭的雄山上,只能靠人工来管理,所以用工需求很大,以每天100至150元的工资,请当地贫困群众到基地种树、锄草、施肥、采摘等,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在基层|山果变成致富果

王学文在为黄桃修枝。(本报记者 张鸿鹏 摄)

千亩桃树连成片,绿油油的黄桃树上结满“致富果”。7月2日,记者走进麻阳兰里镇苍冲村,切实感受到千亩桃园为当地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下个月黄桃就可以上市了,今年园区1700多亩优质苹果黄桃和玫瑰黄桃,产量预计将有50多万公斤!”麻阳桃花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学文高兴地为我们介绍黄桃基地。

王学文介绍,今年是黄桃基地开发的第五个年头,因为黄桃树种植在陡峭的雄山上,只能靠人工来管理,所以用工需求很大,以每天100至150元的工资,请当地贫困群众到基地种树、锄草、施肥、采摘等,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样的赚钱机会,大家都愿意来!”岩寨村贫困户龚桂香原是在工地上做小工,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工作辛苦收入还不稳定。如今在王学文的黄桃基地干活,每个月有三四千元收入,干活也相对轻松,她很满意。

“现在不算忙,每天只有二三十人在这给桃树除草,修枝。等到收果时人就多了,每天会有100多人在山上。”同村组的王学救,也是贫困户。他说,在该基地工作了四年,收入稳定,现在每年的收入有3万余元,孩子上学有保障,一家吃穿不愁。

“现在做事的以贫困户和留守妇女为主。”王学文告诉记者,仅去年,就为村民发放工资 140多万元。不仅如此,基地还吸纳了当地 1054名贫困户每人 20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分红,以基地的发展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

“我就出生在山下的岩寨村,十五岁离家去了闯荡,做过搬运工、当过泥水匠,卖过水果、药材,吃了不少苦。”2014年,一次回家探亲,让原本在凤凰做家私生意的王学文,毅然选择回到了家乡。“当时回家看到乡亲们生活贫困,整个村子只盖了两三栋砖瓦楼房,让我感触良多。”王学文介绍,雄山下的几个村山多地少,山上产业少,再加上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赚钱,剩下孤寡老弱留守在家。

“自己富了,更要帮助乡亲们共同富裕!”2015年,带着这份家乡情结,王学文靠着在外打拼多年积累的资本,一次性投资1039万元,流转周边5个村的荒山地1700多亩,与村民签订30年使用协议,在平均海拔 600多米的雄山上种黄桃,打造高山黄桃版“桃花源”基地。

“我做事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王学文说,早年创业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毅力,为了发展好黄桃基地,每日“泡在”基地里,学习掌握黄桃种植技术,管理基地的发展。目前,王学文的黄桃基地被评为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水果)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基地黄桃还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现在正是给黄桃剪枝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园里看看。”挽起裤腿、扛着锄头、带着剪刀,王学文邀请我们去到园里给黄桃修枝。

“黄桃树的生长,它是向四周发枝条的,我们要把朝上和朝下生长的枝条剪掉,让它朝前后左右生长,这样的桃树更有利阳光的吸收和采摘。”在桃园里,王学文一边教我们如何修剪桃树,一边讲述桃树修剪带来的好处。由于管理上的硬性要求,王学文桃园里产出的黄桃品质优,口感香、甜、脆,深受市场欢迎。2018年,基地初次挂果,产黄桃5万多公斤,最终以每公斤20元价格销售一空。今年黄桃进入丰果期,眼下虽未成熟,但已接到来自北京、上海、沈阳、大连等地“回头客商”的大额订单,基本已经预订一空。

“现在党的政策好,进入产业园区的路拉通了,水也引上了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这都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王学文说,搭帮政府政策扶持,让他萌生了发展“农旅结合”产业的想法,近两年顺势打造了“百亩杜鹃花海”,吸引了吉首、铜仁、张家界等地游客慕名到此游玩。

“力争三年内,实现农旅结合发展的想法。”王学文指着眼前的大山动情地说,他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计划扩大黄桃园,建立千亩杜鹃花海,修缮雄山自然景观,开办农家乐,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一体化的“农旅结合”产业,并通过旅行社的朋友带游客来参观,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致富渠道。(本报记者 张鸿鹏 通讯员 段唐平 李光 滕麟菲)

【蹲点手记】

美好生活靠奋斗

雄山是兰里镇的最高山,王学文的黄桃基地就位于雄山山腰。2015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经过几年的开垦,昔日的荒山,如今已是千亩桃园果飘香。

王学文通过学习掌握的黄桃种植技术和经验,建立了成熟的生产模式,为周边的贫困户及百姓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动力。现在,上千亩的桃林进入挂果的盛产期,金黄的黄桃俨然成了兰里镇的“致富果”。在桃园做工的贫困群众纷纷乐开了花,他们说,只要勤劳肯干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们在这里耕耘着土地,也在播种着希望。他们希望产业越做越好,规模越建越大,就意味着农民能多一份就业机会、多一个增收渠道。

通过现场蹲点,记者感受到这里的变化,正在一点点积累。贫困群众在能人的带动下,通过劳动增收、入股分红,这正是我市“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记者相信,只要坚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就能创造出村村有产业、村村能致富、人人能增收的兴旺农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