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这里,这里叫上古村,多少年以来没有人知道这个村庄名字的具体来历。“上古”多么遥远而又令人充满无限遐想的词儿。同样多少年以来,这里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世世代代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听它鸡犬相闻,看叶落花飞。只有那条现代人再也不去走它的一段广张古道 (广德至张渚) 静静地荒废在那儿;似乎还在向探奇好事儿的人们诉说这里曾经鲜为人知的变故。

国画艺术家刘梦华

上古村位于皖东南大门安徽宣城广德县很不起眼的一角落,但是在这块不起眼的土地上却艰难的生长出了一株鲜红的“华芝”。

这株鲜红的“华芝” 刘梦华老师现为国内某大型上市企业礼用特聘画家。

国画艺术家刘梦华

华芝,乳名华子,学名刘梦华 ,知名画者,诗人,他是被周边诸位大师之艺术灵气庇佑在其间的一株”泥中花”,南望文房四宝之乡古宣城,唐代李太白,清代石涛都曾醉心于此,大有惊世名篇。北靠百里之遥徐悲鸿,吴冠中,及大匠辈出的紫砂之都宜兴丁蜀。西看郎溪张大千先生生母住处,东则是近在咫尺湖州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离其门口仅二十五公里的便是与中国近代诗,书,画,印大家安吉障吳吴昌硕先生故居为邻。华芝就出生在这里,宛如新花一瓣,默默地散发着它带有汗水的芳香。

国画艺术家刘梦华

华子兄弟三个,他是家里的长子,残酷的环境条件迫使他打小造就了倔犟而不失侠义的个性,与同龄人相比其磨难与求学路上所遇到的阻碍讥笑读来无不使人心酸。他十五岁被迫辍学,十六岁肩负家庭重担。 因受家风,良书,和进步好学之人的影响这个饱受磨难备受歧视地青年已锻造成一个言不予阿谀,画不求像似。诗不羁平仄,施不图回报真我性情。他率真耿直爱恨分明,快意恩仇的鲜明个性无不彰显在他的诗画作品上,我辈不可匹及。

国画艺术家刘梦华

华芝爱写竹,尤爱画仰叶竹,他在画竹一图中题到:

“我喜拜写仰叶竹”

“何苦垂怜作乞哭”

之诗句来提醒自己不要因为有了一点点难处就去央求势力小人,在小人面前装着可怜而失去尊严好不值得。华芝爱画荷花, 他眼里的荷花不再是古人已喻句过的,它就像少女,像蒙着盖头的新娘。

清波翠盖一脸羞,

风过掀莎露娇柔。

心性如洗掸尘去,

雨打珠泪梦回眸。

国画艺术家刘梦华

华芝爱画鸡冠花众所皆知,在他看来鸡冠花独特的花型和它强烈红色经冬历夏,独立寒秋恰是他自己成长的艰难写照。

国画艺术家刘梦华

正如华芝画鸡冠花题曰:

百花齐放追春去,

万物凋零此秋红。

从这两句诗里面无不折射出作者华芝对事物公证的看待与评价,是的,草木如此,何况人也,只做雪中送炭,不去锦上添花。追捧春天里的颜色已足够,鸡冠花却在万物凋零的秋天里带给你火一般温暖,火一般的红色。华芝要去赞美它——鸡冠花的热情。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画画不可抄袭,写作耻于剽窃。华芝必须走出屋子到大自然中去观真山看真水,他上黄山,登泰岳。赴边塞,往南疆。听鸟儿唱歌,与细雨言情。为山花写容,给松竹造像。

国画艺术家刘梦华

碧草芳洲溪水流,

映山红正笑,

对新楼。

为何痴读误春游,

愁抛却,

更任雨淋头。

真想放歌喉,

恐人听到后,

笑还羞,

情怀自在意悠悠,

油然见,

有客弄扁舟。

这首词《小重山.读罢游春》是华芝三十九岁时对老家小山村清明雨中景象的真情流露。这是诗人方能具有的才情,这是中国画必备最起码的汉语言艺术,所谓诗画合一最高境界之完美结合。

国画艺术家刘梦华

华芝喜画小鸟,他不去乱画根本就不存在的凤凰 ,也未见他画过五彩斑斓的孔雀,他的笔下只有麻雀,燕子,白鹭,水鸡,八哥,绶带 ,白头翁,及修美高雅的丹顶鹤。他画的鸟或群飞嬉闹于蓝天之上,或集聚于竹木之间叽叽喳喳似如畅所欲言,好不热闹。展现了他的热情好客的亲和力,和对自由幸福的美好向往。 要么就是孤独地伫立于枝头的顶端,桀骜不驯,端纵情高歌。这种独来独往的又一表现形式似乎使我们看出了华芝曾经的伤感无助和自强。

国画艺术家刘梦华

自古成大者志品行首当为先,生活中的华芝为人处世非常低调,不装,不骄。他一贯主张节俭,即便是在外面重要场合他也是穿戴朴素,不着华丽。正如他说过写诗抒情言志何苦对仗平仄,穿衣冬暖夏凉无须绫罗绸缎。

国画艺术家刘梦华

他说我不是大家阔少,也不是豪门公子,更不是官二代,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是在油灯下看书,在牛背上长大,咱是七零后,咱吃过苦,咱受过罪 ,咱也饿过肚子,咱目睹过农村大集体,咱知道什么叫青黄不接。 他把这样的思想融入了作品里,这是一种境界的升华。做为一个画者,一个为艺术而苦苦奋斗人,我们不能不说的是华芝非常难得。

国画艺术家刘梦华

作品丨丨欣赏:

刘梦华国画作品

刘梦华国画作品

刘梦华国画作品

刘梦华国画作品

刘梦华国画作品

刘梦华国画作品

刘梦华国画作品

刘梦华国画作品

刘梦华国画作品

刘梦华国画作品

刘梦华国画作品

刘梦华国画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