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每个新兵“量体裁衣”看出我军后勤保障模式精确化改革初见成效

兰顺正

近日,一场征兵被装精准发放仪式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武部举行。据媒体报道,在发放仪式上,新兵代表刘馨宇领到适体军装后感慨道:“这身军装穿着很合身,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誉。”像刘馨宇一样,今年从洪山区应征入伍的青年都领到了适合自己体型的军装。笔者认为,这反映了近年来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模式精确化改革已初见成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古至今后勤保障对于军队作战就至关重要。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高强度、高消耗、高速度、立体化,对传统后勤保障方式提出严峻挑战,如果不及时改革,则难免出现前后脱节,轻则浪费人力物力,重则直接影响全局。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在地面作战阶段日耗物资近40万吨,为确保供给和备用,实际运去的物资比消耗的多得多,结果运去的大约4万只集装箱中有一半没用上。而后勤保障精确化重点强调后勤保障的“精确化”、“节约化”,提倡让“好钢用在刀刃上”,甚至是“最后一颗子弹消灭最后一个敌人”的理想标准,它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手段,精细而准确地筹划、建设和运用装备保障资源,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为部队提供准确数量的装备物资和高质量的装备技术保障,使保障适时、适地、适量原则达到尽可能精确的程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保障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谓是应对未来战争的必由之路,也是各大国军队努力方向。

海湾战争后,美军经过深刻反思,借鉴“沃尔玛”等现代物流公司的高效经营模式,把信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后勤保障,推出“即时后勤补给”、“精确保障”新模式,在随后的伊拉克战争中大放异彩,实现了“全态势感知”和“精确化配

送”。“全态势感知”即通过全新作战系统,让后勤指挥军官了解到作战行动的所有情况,掌握敌我态势,能够在第一时间对作战需求做出反应。“精确化配送”即通过前方各级军官的个人电脑与全资产可视网络相连,使作战部队能精确了解到物资配送的数量、种类及运输路线等各种情况,并根据情况改变路线。美军的“全态势感知”和“精确化配送”实现了信息流和物质流的流畅转换,使美军后勤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很明显,“全态势感知”和“精确化配送”让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占尽优势,这也为我军后勤精确化保障提供了范本和建设方向。从此次的新兵被装发放仪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军队后勤保障的改革成果。据悉,针对在以往征兵被装保障中存在的对象难确定、需求难预测、计划难精准、发放难准确等问题,军委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以信息流控制物资流,实施征兵被装精确供应保障的新模式,并从去年开始推广试点。新模式为每个新兵采取“量体裁衣”的办法。征兵体检过程中,认真量取“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腰围、脚长”6项与被装保障相关的数据,利用政治考核、役前训练等时机,再次进行复核;运用新研发的“征兵被装精确供应保障信息系统”,依据新兵体型信息,精确统计汇总被装号型需求,实时上报和共享到后方仓库;后方仓库根据征兵被装数量和号型需求进行发放,人武部按新兵信息提前将个人被装组织装袋,打印个人装箱单并在新兵起运前定人进行发放。同时与去年相比,今年新兵体型数据测量更加准确,系统智能化程度更高,可以自动筛查出不合理数据;同时引进大型物流公司分拣配送,实现快速发放到新兵个人。

笔者认为,从狭义上说,这一精确供应保障新模式推广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征兵“衣不合体”的问题。从广义上则反映出我军后勤精确化保障的建设水平已经越来越高,除了被装以外,弹药、油料、装备、食品等物资同样可以应用类似的管理模式,而这些被精确发放的物资无疑将更有助于中国在强军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