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丽跟我抱怨说,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上班特别的紧张,老板说我的PPT的做的太丑了,而且还前后矛盾,现在每次做PPT的时候都是检查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却依旧做不好,总是会出现有错别字,字体不统一的情况。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干什么事情都干不好。

我听完之后很震惊,要知道小丽之前可不是这样,之前每次上班的时候都风风火火,态度特别的积极,我很好奇是什么事情让她有这么大的改变。

我问她,你最近怎么回事呀?是因为工作太忙了吗?还是其他压力太大了呀?

小丽说,我这是不是工作第5年么,马上就可以有升职机会了,升职之后的话工资能够涨30%,还是蛮想升职的,但是现在一共有5个人跟我一个级别,升职压力还是很大。

现在每一天都想要表现得更好一点,给领导留下个好印象, 我却发现,我的效率变低,每天还有一堆的事情没有完成,我试图做好的那件事,其实也没有我想的那么好。工作越来越不顺心。

其实小丽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有很多人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当我们越想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却发现越做不了,这可能是因为稀缺性原理在作怪。

什么是稀缺性原理呢?

稀缺原理,就是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合著的《稀缺》一书中提到,人们在稀缺一件事的时候,会陷入到对这件事的专注当中。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富人给了贫穷的人一大笔钱,但是却发现过不了多久,那些穷人依旧回到了贫穷的状态,就是因为他们曾经太过于缺钱,所以他们会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钱这件事情上面,而忽视长远的发展。

正因为升职的机会比较少,更加稀缺,我们害怕失去,所以会更加的珍惜。也正因为这种害怕,让我们专注于这件事情本身,而忽略了其他的事情。

越想表现得好,缺越做不好,可能是稀缺性原理做怪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够避免稀缺性原理的负面影响呢?

第一,节约自己的心智水平

比如说工作中有很多的杂事,一会儿有人找批报销单,一会儿找签字,一会电话会议进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可以自己主动处理的事情一起打包进行处理,比如报销单,签字表等,都集中放在一起,一星期之后统一进行批复。

集中处理可以减少杂事占用我们的心智水平,让我们可以集中处理重要的事情。

第二,留有空闲时间

当我们越是想要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越容易把自己每一天安排的很满,但是每一天其实都会有很多突发事件的发生,安排的过于忙碌,会使得我们没有办法去处理这些突发事情。

当老板问我们4和5的时候,我们却一直在做123上面,如此也就没有办法与老板的期望相匹配了。

越想表现得好,缺越做不好,可能是稀缺性原理做怪

第三,培养多维度处理问题的能力

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最关注的那件事情中转移出来,而是多方位的去关注问题。

比如在忙着挣钱的同时,也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花时间照顾自己的父母,跟自己的家人多相处等等。

不将自己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面,因为会发现,自己会错过很多东西,而那些东西是没有办法在后续弥补的。

当我们越关注一件事情,却发现自己也没有办法做好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是不是陷入了稀缺性原理的误区,如果是的话,不妨试试,节约自己的心智水平,给自己留一些空闲时间,培养自己多维度处理事情的能力。

越想表现得好,缺越做不好,可能是稀缺性原理做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