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注 | 个人信息保护日,别让个人信息“裸奔”!

9月17日—25日,是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9月23日为“个人信息保护日”。为了普及网络安全防护技能,让私人信息真正成为隐私,让小编来告诉你如何防护吧!还有手绘漫画生动讲述,快来看!!

小贴士No.1

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验看登录的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提醒在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是钓鱼网站。

闫嘉康 / 绘

小贴士No.2

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快递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购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提醒:对于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小贴士No.3

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银行、移动或联通营业厅、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甚至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会将暂存在复印机硬件的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

提醒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用于××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黄振/ 绘

小贴士No.4

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投简历的方式找工作,而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会要求你填写一份所谓的“个人信息表”,上面要你的家庭关系说明、父母名字、个人电话住址、毕业学校(详细到小学)、证明人(甚至还有学校证明人)、甚至身份证号。

提醒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小贴士No.5

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通过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地说出或者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多网上伪装身份实施的诈骗,都是利用了这些地方泄露的信息。

提醒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苗娇娇 / 绘

小贴士No.6

慎在微信中晒照片。有些家长在朋友圈晒的孩子照片包含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有些人喜欢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进行模糊处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信息泄露行为。此外,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也经常被利用来看到他人的照片。

提醒晒照片时,一定要谨慎,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要通过设置分组来分享照片。

小贴士No.7

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上网时经常会碰到各种网络“调查问卷”、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提醒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张兰兰 / 绘

小贴士No.8

慎用公共场所免费wifi。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但是,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

提醒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

个人信息泄露后,我们该怎么办?

三种方式维权

1.要求删除有关信息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露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2.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等投诉

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国家网信办所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将专职接受和处置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举报热线为“12377”,网址为www.12377.cn。

3.依法要求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个人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消息来源:住总市政道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